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01

第1章 人生有舍才有得 (1)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志向,但不是有大志就能实现大志。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遭遇,所以要能够忍受失败的痛苦。而有些痛苦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舍弃才会不断缠绕着自己。当自己有了舍弃的智慧时,就会豁然开朗,人生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有舍有得,人生才会进退自如。

1、舍得的真谛:有舍才有得

人的成长,不在于有无得失,而在于学习如何有得有失。聪明的人从不担心失去什么,而会思考应该得到什么;愚笨的人则只惶惶于失去一丁点儿东西,而不曾思考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16世纪法国的一位大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什么都来一点儿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拍出《一一》等获得多个国际大奖的影片的台湾著名导演杨德昌在2007年因病不治身亡之后,他的两任妻子各自写了一封信。

蔡琴信的标题是《就让他活在我的歌里吧》,信中说:“杨德昌就这么走了……这个时候,说什么也说不清楚我的五味杂陈!回想当初,当我确知彭铠立和他的恋情,到决定当机立断成全他们,再到办完离婚手续,甚至今天他去世……我深深地感谢上帝,让我与他轰轰烈烈地爱过……细数一生他一共完成了八部电影,在我们生命联集的十年里,我竟见证了一半……作为一个女人,他给我的寂寞多过甜蜜。作为一个观众,我们痛失一个锐利的记录者。时间会给他所有作品一个公道!至于我们所有过往的点滴,我自己品尝,就当做我活着时永远的秘密,随着他的逝去与世长辞。”

彭铠立的手书标题是《杨德昌的最后七年》,写的是:“杨德昌导演已于6月29日下午l时半于洛杉矶比华利山的家中辞世。2000年5月最后一部作品《一一》于戛纳获大奖之后,杨导演即被诊断出零期之大肠癌。7月旋即决定开刀,9月儿子出世。短暂休养之后,在2001年于戛纳当评审之际决定下一部电影为剧情动画片之目标。……6月25日开始略显昏迷,仍紧握铅笔画簿.呈现的画已出现超现实的影像如众人抢搭火车之景……6月29日下午l时半于比华利山家中,于妻子相伴之下,安宁辞世。”

蔡琴文如其人,人如其歌。一封告别信写得意犹未尽,感情充沛。而彭铠立则是近乎平淡地描写了和杨德昌导演共度的岁月以及他最后的时光,克制而理性。

无疑,两位女性都是杰出的。一个是歌坛常青树,一个则是名导心心念念着的贤妻良母。

蔡琴和杨德昌的十年婚姻结束之时,他们十年柏拉图婚姻曾让无数人惊讶不已。个中原因和感受只有当事人才能确切知道。但是从这些只言片语中,我们不难看到,那段婚姻留给蔡琴最深刻的记忆依然是寂寞多过甜蜜,最后是因为她的“舍”才成全了杨德昌和彭铠立的“得”。而她的“舍”中又带着那么多的不舍和不甘。彭铠立则并没有因为“得”而多么喜形于色,并不张扬,从容而自然。大概也是因为最后的岁月是她和杨德昌共同度过,所以不遗憾。

从这两封信中可以看到的是蔡琴的“舍”并没有真舍,而彭铠立则是真的以“得”的姿态去面对了。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就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每天都会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乱撞,他们不但最终达不到目标,而且每天都会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也许放弃当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

新《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舍弃,生活中鱼和熊掌兼得的时候很少,每一次放弃是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报。

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豪气,是更深层面的进取。我们之所以举步维艰,是因为负担太重;之所以负担太重,是因为我们还不懂得放弃。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心里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2、明确目标,合理取舍

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就很难接受别人的东西。对于懂生活的人来说,放弃不是失败,而是智慧。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不是放弃为之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争夺,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金钱地位的追求,而不是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古代著名文人柳宗元曾写过一篇题为《蝜蝂传》的文章,它寓意深刻,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蝜蝂是一种昆虫,长得十分弱小。它本来应该有自知之明,知足常乐,可是却因为贪心太重,而给活活累死。

在爬行的时候,蝜蝂贪婪的双眼四处张望,只要是看到了自己中意之物,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驮在背上。而它所喜欢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结果身体负荷不了,最后一命呜呼。

不愿舍弃,到头来为物所累而丢了性命,人财两空,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吗?

所以,我们做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开阔的胸襟,审时度势,弄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必需、最纯粹的东西。为了熊掌,我们可以放弃鱼;为了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们可以放弃稳定、舒适的环境;为了庄严的真理、崇高的理想,我们可以放弃金钱、名利乃至生命。只有卸掉前进路上的累赘,才能获得人生的主动和快乐。

少年孟敏背着一个砂锅赶路,不小心绳子断了,砂锅掉到地上撞碎了,可是孟敏却头也不回地继续向前走。路人喊住孟敏问:“你不知道你的砂锅摔碎了吗?”孟敏回答:“知道。”路人又问:“那为什么不回头看看?”少年说:“既然碎了,回头有什么用?”说完他又继续赶路。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孟敏是对的,既然砂锅都碎了,回头看又有什么用呢?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某一事物而难以割舍。毕竟,我们拥有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失去它时要伤心。人生中的许多东西既然已经失去,就不妨让它失去。这正如人生中的许多失败一样,已经无法挽回,再去惋惜悔恨也于事无补。与其在痛苦中挣扎浪费时间,还不如重新找到一个目标,再一次奋发努力。

居里夫人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都是放射性元素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分享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一人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只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儿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闻名天下,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并不在意这些。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多么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将一事无成。”

继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获诺贝尔奖之后,由居里夫人培养成才的两对后辈也相继获得诺贝尔奖:长女伊伦娜是核物理学家,她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物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音乐家、传记作家,其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荣获

1956年诺贝尔和平奖。

居里夫人的事迹告诉我们放下就是快乐。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3、人生起伏跌宕,需懂舍得

许多事情,总是在经历过以后才会懂得。一如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到自己。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么无谓的执著,没有什么真的不能割舍。学会放下,生活会更容易。

有一副对联说: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特别是工作职场,更是不断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上了职场这个“舞台”,你不仅要一举一动中规中矩,把自己的角色演好,同时也要调整心态,分清台上台下与戏里戏外,这样方能从容走好你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