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10

第10章 舍弃成见,得到更广阔空间 (1)

人们从内心深处来说是不喜欢听到不同的意见,面子和自信使自己固守己见,但在外人看来,就成了既不愿放下成见,也不能善于倾听。这种方式有时会阻碍交流,会远离某些不断更新的知识,使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很多事情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往往会闪出真理的光辉,使问题渐渐清晰起来。使不同观点的人慢慢减少分歧,互相靠拢,拥有共识。

1、人生没有永远的敌人

有一个寓言故事:野狼和狮子同时发现了羚羊,它们商量好一起追捕那只羚羊。它们合作良好,当野狼把羚羊扑倒,狮子便上前一口把羚羊咬死。但这时狮子起了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这份猎物,于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拼命抵抗,后来虽然被狮子咬死,但狮子也深受重伤,无法享受美味。

试想一下,如果狮子不如此贪心,而与野狼共同分享那只羚羊,岂不皆大欢喜?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规则!

我们常说,人生如战场,但人生到底还不是战场。战场上敌对双方不消灭敌人就会被敌人消灭。而人生赛场不一定如此,为什么非得争个鱼死网破、两败俱伤呢?

大自然中弱肉强食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出于它们生存的需要。但人类社会不是动物界,个人和个人之间,团体和个体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当紧密,任何“你死我活”或“你活我死”的游戏对自己都是不利的。

即便不去治对手于死地,排斥对手对事情也没有一点帮助,弄得不好还会两败俱伤,相反,如果抱着欣赏对手的心态,则可能赢得人心。人与人之间肯用真心交流,就会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使他人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不肯欣赏对手的人,实在是很不幸的。在正常条件下,欣赏对手能发挥极大效果,它会给你带来幸福、友谊,乃至成功。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有一个平日和安德鲁·卡内基在生意上就存在竞争的钢铁商人大肆抨击卡内基,说了他许多的坏话。

当卡内基到达而且站在人群中听他的高谈阔论的时候,那个人还未察觉,仍旧滔滔不绝地数落卡内基。宴会主人非常尴尬。他生怕卡内基会忍耐不住,当面加以指责,使这个欢乐的场面变成了舌战的阵地!

可是卡内基表情平静,等到抨击他的那个人发现卡内基站在那里,反而感到非常难堪,满面通红地闭上了嘴,正想从人群中钻出去。卡内基却真诚地走上前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到他刚来在说自己坏话似的。

他的竞争对手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进退不得。卡内基给他递上一杯酒,使他有机会掩饰一时的窘态。

第二天,那抨击卡内基的人亲自来到卡内基的家里,再三向卡内基致谢。从此他变成了卡内基的好朋友,生意上也互相支持。这个人还常常称赞卡内基,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使得卡内基的朋友都知道卡内基多么和蔼、多么慈祥,从而更加亲近他、尊敬他。

卡内基就是卡内基,受到对手的侮辱也不在乎,相反示以友好,拿出诚意,从而双方获得了交流,赢得了友谊。

卡内基和他的竞争对手的交情是一种“化敌为友”的交情,其中有宽恕,有忏悔,有慷慨的义气,有豪爽的侠情。

当你树立了一个敌人的时候,你所得的将不只是一个敌人,你在精神上所受到的威胁将十倍百倍于他实际上给你的威胁。

而你用高尚的人格感动了一个敌人,并使他成为你的朋友的时候,你所得到的也将不只是一个朋友,你在精神上所感受的欢乐和轻松也将十倍百倍于他实际上所给你的。

2、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人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处处有竞争,那么对竞争中的对手你该怎样看待他们呢?对于你的对手,切不可嘲笑、贬低,更不可诅咒。因为所有的敌人都可能是你的对手,但对手不一定就是你的敌人。他们有可能是你的动力、朋友乃至知音。

1991年11月3日夜,美国大选揭晓。当选总统克林顿在竞选总部楼前他的支持者们的聚会上发表即席演说,先是言辞恳切地感谢前一天还在互相唇枪舌剑、猛烈攻击的主要政敌——现任总统布什,感谢布什在从一名战士到一位总统期间为美国做出的出色服务,并呼吁布什和另一位对手佩罗及其支持者与他团结合作,在未来4年里重造美国,在全面振兴美国的大变革中继续忠诚地服务于祖国。

而远在异地的布什则打电话祝贺克林顿成功地完成了一场“强有力的竞选”,他还调侃地告诫克林顿:“白宫是个累人的地方。”并保证他本人和白宫各级人士将全力以赴地与克林顿的班子合作,顺利完成交接工作。

竞选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布什和克林顿这两个对手来说,欢乐与悲哀都是不言而喻的。但在现实面前,两个对手保持了高度的理智,对对方的成绩表现了超然的风度。

为自己叫好容易,为别人叫好困难,为对手叫好更困难。生活中有许多人只知为自己取得的进步和成功欢呼,对别人尤其是对对手取得的进步和成功无动于衷,他们很少真诚地为别人和对手叫好。

可是你知道吗?为别人和对手叫好并不代表你就是弱者,你就是失败者。因为你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美德,你付出了赞美,这非但不会损伤你的自尊,相反还会收获友谊与合作;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因为你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为别人和对手叫好是一种修养,对别人和对手赞赏的过程,也是自己矫正自私与妒忌心理,从而培养大家风范的过程。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做人的资本。

两强相争必有一伤,但是既然是两强,就应该英雄惜英雄,为什么不大度地握手言和呢?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静止不前的,我们的思维也要跟着改变,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遇到一件事情,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主观上就确立了自己的判断和见解,当然有的是正确的,也有的不一定正确。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几次出使秦国,又随同赵王会见秦王,每次都能够凭借自己的大智大勇,挫败骄横的秦王,因此赵王很是器重蔺相如,一下子就把他提拔为上卿,官位在老将军廉颇之上。

战功卓越的将军廉颇见蔺相如比自己官位还高,很不服气,他到处扬言说;“我为赵国出生入死,有攻城夺地的大功。而这个蔺相如,出身卑微,只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动动嘴皮子,官位就能在我之上,实在是让我难堪!有机会让我遇到蔺相如,我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蔺相如听说后并不生气,只是处处躲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而来,便马上命人将自己的车拐进一条小巷。待廉颇的车马走了以后,才从小巷出来继续赶路。

蔺相如的随从们见主人对廉颇一让再让,十分惧怕的样子,觉得很不满意,于是议论纷纷,还商量要离开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把他们找来,对他们说:“我连秦王都不畏惧,又怎么会怕廉将军呢?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不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吗?如果我们俩互相争斗,将必有一伤,那赵国就危险了。再说,这点小事也不值得计较,我们要把眼光放开些,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呀!”

后来,这些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深受感动,深知自己错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负荆请罪”。

蔺相如不愧为一代谋士,个人恩怨得失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是以宽容的心来化解矛盾,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

天玄子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相将和”应是为人处世的典范。

3、放下成见,着眼未来

你必须在银行里储蓄足够的金额,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从银行里从容地取出存款,以解燃眉之急。人情,同样如此。

钱锺书先生一生日子过得比较平和,但他困居上海孤岛写《围城》的时候,也窘迫过一阵。辞退保姆后,由夫人杨绛操持家务,所谓“卷袖围裙为口忙。那时他的学术文稿没人买,于是他写小说的动机里就多少掺进了挣钱养家的成分。一天500字精工细作,却又不是商业性的写作速度。

恰巧这时黄佐临导演上演了杨绛的四幕喜剧《称心如意》和五幕喜剧《弄假成真》,并及时支付了酬金,才使钱家渡过了难关。时隔多年,黄佐临导演之女黄蜀匠之所以独得钱锺书亲允,开拍电视连续剧《围城》,实因她怀描老爸一封亲笔信的缘故。钱锺书是个别人为他做了事他一辈子都记着的人.黄佐临四十多年前的义助,钱锺书四十多年后还报。这真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没有四十年前的人情,也就难有四十年后的路子。

三国争霸之前,周瑜并不得意。他曾在军阀袁术部下为官,被袁术任命过一回小小的居巢长,一个小县的县令罢了。

这时候地方上发生了饥荒,兵乱使粮食问题日渐严峻起来。居巢的百姓没有粮食吃',就吃树皮、草根,活活饿死了不少人,军队也饿得失去了战斗力。周瑜作为父母官,看到这悲惨情形急得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

有人献计,'说附近有个乐善好施的财主鲁肃,他家素来富裕,想必囤积了不少粮食,不如去向他借。周瑜带上人马登门拜访鲁肃,刚刚寒暄完,周瑜就直接说:“不瞒老兄,小弟此次造访,是想借点儿粮食。”鲁肃一看周瑜丰神俊朗,'显而易见是个才子,日后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现在只是个小小的居巢长,哈哈大笑说:“此乃区区小事,我答应就是。”

鲁肃亲自带周瑜去查看粮仓,这时鲁家存有两仓粮食,各三千斛,鲁肃痛快地说:“也别提什么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仓送与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见他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饥馑之年,粮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鲁肃的言行深深感动了,两人当下就交上了朋友。

后来周瑜发达了,当上了将军,他牢记鲁肃的恩德,将他推荐给孙权,于是鲁肃得到了干事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