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20

第20章 舍弃虚荣,得到真实的自我 (2)

我读过一篇文章:一位两届普利策奖的得主,名字我忘了,他有一次去参加一个政府举办的晚宴,那天到场的有很多名人。有一个小女孩跑来对他说:“先生,可以帮我签个名吗?”小女孩显得很激动。他很爽快答应了:“好的,签在哪里呀?”小女孩拿了个漂亮的笔记本递给他:“先生,请你签在这上面。”他拿起笔就在上面签上了名字。那个小女孩接过本子看了一下惊讶地问道:“你不是Supijhs(一个名作家)?”他很自负地回答:“哦,我不是,我是——两届普利策奖的得主。”那个小女孩摇摇头说:“我以为你是Supijhs呢!”她转身向旁边的好朋友说:“把你的橡皮借我一下!”

那个作家很吃惊,顿时,他所有的自负全没了,才突然意识到:不论多么出色,都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

是呀,一个名人有如此遭遇让人费解,也许是小女孩不懂事,但孩子是最单纯的,他们会表达出大人不敢表达的想法,敢于用橡皮擦掉她不喜欢的明星。

我们一个普通人,当然不会有那位作家的遭遇,但当我们在一定的环境中占有优越感,或拥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时,难免将别人看得渺小,将自己看得伟大,仿佛一颗熠熠生辉的珍珠,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骄傲。

我们应该清楚知道,每个人都只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沙粒,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少了你而有什么变化,地球也不会因为你而不再转动。以这样的平常心来对待得与失,我们会幸福不少。

《庄子》中有一则螳臂挡车的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螳螂在草丛中昂首阔步。一只停下来休息的蜜蜂,看见螳螂过来立刻惊慌飞走。不久有一只蚂蚁经过,看见螳螂也急忙四处躲藏。螳螂继续得意洋洋地走向路中央。此时,突然响起一阵巨大的声音,原来是一辆马车向前奔来。马车见了螳螂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此举令螳螂心头火起,于是举起双臂横挡在车前,想挡住车子去路,不料车子仍旧前进,螳螂终于葬身轮下。

螳螂显然敌不过车轮,只不过它在之前遇到的是弱小的蜜蜂和蚂蚁,让它在趾高气扬中丢失了对自己的清醒认识。或许螳螂有螳螂的优势,但优势只是相对的。

曾经从报上看到一则寓意深刻的故事:有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家旅馆。早上出门时,其中一个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什么也没拿。晚上归来时,拿伞的旅行者没有摔伤却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没有淋湿却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

这个结局出人意料。原来,拿伞的旅行者自恃有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结果就淋湿了;拿拐杖的旅行者自恃有拐杖拄着走,行走无所顾忌,结果摔伤了;第三个旅行者既没带伞也没带拐杖,当大雨来时他躲着,当路不好走时他细心地走,因而既没有淋湿也没有摔伤。

显而易见,我们许多时候不是失败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失败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得意忘形,从而失去理智。优势不是绝对的,优势在某些时候会转化成劣势。对于优劣,我们必须理智地看待,才能消除隐患。

认清自己,有时把自己看作泥土,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一个满怀失望情绪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了法华寺,对住持释园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佩服的老师。”

释园笑笑,问:“你走南闯北十几年,真的没有遇到一位好老师?”年轻人深深叹了口气说:“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我见过他们的画,有的画技还不如我呢!”释园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擅长丹青,但也颇爱收集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的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说着,便吩咐一个小和尚拿来笔墨纸砚。

释园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饮茶。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说:“这还不容易?”于是调了一砚浓墨,铺开宣纸,寥寥数笔,就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吐出一脉茶水来,注入到那茶杯中去。年轻人问释园:“这幅画您满意吗?”

释园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确实不错,只是把茶壶和茶杯放错了位置。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笑道:“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反在茶壶之上的道理?”

释园听了,又微微一笑:“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茶,但你却总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茶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和经验。”

年轻人思忖良久,终于恍然大悟。

整天高昂着头走路的人,很容易跌进命运预设的大坑,谦卑不是自卑,而是对自己的正确了解。懂得越多的人,会知道自己未知的领域还有更多。只有见识短浅的人,才会常以为自己胜人一筹。

诗人鲁藜有首小诗:“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把自己当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简简单单20多个字刻画了一个内容深刻的哲理。

这是一篇写于抗战后期的诗歌。由于胜利在望的缘故,军中士兵不免有些骄傲。于是鲁藜便作了这首诗以鞭策士兵们更向前挺进。

珍珠固然有光彩,但总有被埋没的一天,风雨的侵蚀总会让它失去光彩。不如做一捧泥土,在低调中让自己前行得更远。

6、摆脱贪念,正视自我

人生的境界有高下之分,如何才能达到人生的至境呢?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真人真智慧,庄子对此提及的三点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真实的神话境界,将人的生命价值说得十分清楚。

什么叫真人?“不逆寡”,即顺其自然,一切不贪求,摆脱常人贪多的通病。“不雄成”,走出自大的机械心理,得道的人不觉得自己了不起,一切的成功都是自然,看淡成败得失。“不谟士”,“谟”就是谋,打主意。所有人都在打主意,想办法赚钱,想办法找门路,想办法学道,都有做生意的思想,但都是在自己欺骗自己。

这三点是人生心理状况最严重的地方,做到了真人,即摆脱这三个问题。人会打主意,真人不打主意;人会觉得自己了不起,真人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人会贪多无德,不好的地方不住,钱少了不干,或者你看不起我,我就生气,真人则不会这样。

听听下面一个人与智者的对话,你会有更深的感悟。

一个人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智者说:“无损于人。”当他第二次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智者说:“无求于人。”当他第三次问智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时,智者说:“无愧于人。”

此人疑惑不解:“为什么你三次的回答不一样?”智者回答:“你三次来问我时的情况也不一样。你第一次来时,身上还有许多魔障,贪多逆寡,一不留神就会做出、损害他人的事情,所以你得先保证自己是一个好人,即使不能有益于人,至少也不要有损于人。你第二次来的时候,还不能自食其力,凡事经常求助于他人,一心为自己盘算,这不仅会造成他人的负担,而且也会给你造成心理压力,不当社会的包袱还不够,你还得想想,自己是不是社会的祸害。你第三次来时,已经丰衣足食,而且可以帮助别人了,但自大自得会使你对成败得失耿耿于怀,面对他人的急难如果袖手旁观,你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所以第三次我说最高境界是无愧于人。”

此人有些不满:“你回答的全是人生最低境界,可我问的是人生最高境界。”智者说:“没有最低境界哪有最高境界?为什么关心最高境界的人这样多,关心最低境界的人又是这样少?”智者的反问,让他哑口无言。

有位老人说,人生其实很简单,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

聪明者为自己吃饭,愚昧者为别人吃饭;聪明者把吃饭当吃饭,愚昧者把吃饭当表演。聪明者在餐馆点菜时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他能估计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又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吃几口就放下了,他们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

聪明者付账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结账时心惊肉跳,明明账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概,俨然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聪明者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动机,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者却思虑重重,既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还想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引来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愚昧者这里,却成了一种酷刑。

吃饭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光怪陆离的东西实在太多,谁也无法说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种模式算是成功,哪种模式算是失败。

唯一能说明白的也许只有三点: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不要麻烦任何人为你代劳,也不要抢着为任何人代劳;第二,要多照顾自己的情绪,少顾忌他人的眼色,太多顾忌别人,把自己弄得像演员,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定太高的目标。就像吃饭,你有多大胃口、多少钱,就点多少菜,千万不要贪多求全。

人生的道理,说复杂就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摆脱贪念,正视自我,不自欺欺人,不斤斤计较,踏实做事,规矩做人,先找到人生的最低境界,再去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7、保持平常心,远离烦扰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以一颗平常心泰然处世,任世间起伏变化,独守一寸心灵的净土,幽然独坐,外物的一切皆不能打扰我们的内心。这就是为人处世应达到的境界,唯有如此,方能从人世中的有我之境达到出世时的无我之境。

持一颗平常心,就能不为虚荣所诱,不为权势所惑,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美色所迷,不为一切的浮华沉沦。

有一个人曾经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呀?”慧海禅师答道:

“有!”

“那是什么?”这个人问道。

慧海禅师回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呀,有什么区别呢?”这个人不屑地说。

慧海禅师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了!”

“这有什么不一样的?”那人问道。

慧海禅师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的时候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总是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干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成为他们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生命的意义并不是这样,只有将心融人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

谛。”

在禅宗看来,一个人能明心见性,抛开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能达到时时无碍、处处自在的境界。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豁达,一种超然。失败了,转过身揩干痛苦的泪水;成功了,向所有支持者和反对者致以满足的微

笑。

其实,无论是比赛还是生活都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保持平常心才是了悟之本。

现在的人们为了追求所谓幸福的日子,不惜透支健康、支付尊严、出卖人格,到垂暮之时,你会发觉年轻时孜孜以求的东西是那么虚无与缥缈,这时你会对生命产生新的感悟,明白平常心是真谛,是福气。

拥有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浮躁,不会焦灼,不会被欲望填满心灵,更不会让灵魂搁浅在无氧的空间里。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了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一分自我解脱、自我肯定的信心与勇气,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只追求物质的奢华,而是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如潮的尘海中。因为更多的时候,生活不是让我们追求外在的繁华,而是求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人能常有平常心,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立定自我,也就能自然随缘地应世,拿则拿得起,放也放得下,保持平和协调的心绪,日日心中有喜神,也就可以日日生活在好日中。人常有平常心,也就能求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