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三论:舍得宽容幸福
2698700000039

第39章 拥有爱心的人才会幸福 (1)

爱是人类的天性,爱心是人类的品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爱,但是没有付出怎么能得到?其实付出爱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一个微笑,一句话就够了,我们并不用付出多少,举手之劳却可以帮助别人走出困境,让自己的人生也精彩起来。爱心是一盏灯,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爱心是盛开的花,美丽给别人果实给自己。拥有爱心的人一生也会生活在爱的包围中,因为爱心是人最美好的一种品德。

1、勿以善小而不为

生活的辩证法时时处处启迪着我们: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能只顾及个人生命和利益的存在。并且,它也不由自己给自个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些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作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当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密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做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做去,不久,他果然成为一个快乐的少年。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有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义,很快乐,有丰满足感,是因为他能奉献,而不是处心积虑地想到占有。奉献给人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因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他知道要肩负一个帮助和安慰大众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标之中,他发现了生活实现的空间。

曾获诺贝尔和平奖,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去世日期相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二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

德兰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她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身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她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许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说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德兰修女一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别人践踏如尘的时候,还给他们做人的尊严,仅此而已。

刘备曾教导儿子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任何力量都不如善良的力量大。善良并不体现在礼物上,而在于一个人诚挚的内心。有的人能从钱包里掏钱出来送给别人,但他的心却冰冷漠然。

或许,我们做人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德兰修女那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如果常存乐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好心,这个世界定会减少许多忧伤和怨叹。

2、心中充满仁爱,生活顺风顺水

人作为一个社会关系的总和,必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否则,不但是道德上的污点,更会处处受阻碍,这样的生活何谈顺风顺水。一个人,尤其是作为领导者,一言一行都应该带有令人亲切的人情味,多为他人着想一些。这不但能问心无愧,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人

气”,让自己得到更多的尊敬和拥戴。

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许多事情都可以顺利地解决,那么这个人就自会显出一派从容淡定。生活中的很多误解和隔膜实际上都是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状态存在差异,因而造成的思维角度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一个人如果能够充满仁爱之心,言行充满人情味,不但能

给他人带来温暖,也会令自己的人生顺风顺水。

东汉的袁安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仁爱之心的人。有一次,鹅毛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天放晴了,应该是扫雪的时候了。但是他怕自己扫雪而打扰了在自己家门口避寒的人,于是就关上门继续在家里躺着。这时,洛阳的地方官下去视察,发现家家户户都出来

扫雪。可是,走到袁安家门前时,看见雪地上连脚印都没有一个,官员们怀疑袁安是不是在家里冻死了,急忙命人将他门前的雪扫开走进屋子,看见袁安在家里直直地躺着。地方官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袁安说:“这样的大雪天气,那些在我门前避寒的人又冷又饿,我不忍心

出去打扰他们。”地方官认为他很贤德,就举荐他当了孝廉。

为自己谋取方便似乎是人们的天性,能够将别人放在自己心上来考虑的人,无疑是道德高尚的人。袁安因为怕妨碍别人在自己门前躲避寒冷,就不出门扫雪,真可称得上是君子的行为,无怪地方官要把他举荐为孝廉。下雪的时候袁安不是先考虑为了自己出行方便去扫雪,而是设身处地地为那些在门前躲避寒风的人着想。人在顺境中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快乐生活中而忽视他人的苦难和不幸,袁安却超脱于个人的情感之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和自己素无瓜葛但却需要帮助的人,体现出他高于常人的境界。

北宋名臣张咏,官至吏部尚书。

一次,他办完公事回到后厅,见一名守卫正在熟睡。张咏就把他叫醒,和气地问他:“你怎么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啊?”果然,那人闷闷不乐地说:“我母亲病了很久,哥哥外出很久了也没有音信。”

张咏派人调查,证实守卫说的是实话。

第二天,张咏派了一个仆人去帮助看厅的人照料他的母亲,帮他把事情安排好,那人感激不尽。

事后张咏说:“在我的后厅怎么敢有人睡觉呢?这人当时睡着了,一定是心里很愁闷,所以我才询问他。”

像张咏这么有人情味的领导,下属能不愿为他尽力做事吗?的确,在生活中,一个充满人情味和爱心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无论其地位高低,都会赢得别人发自内心的尊敬。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可以说都不会有过不去的路的。

3、祖宗遗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中国人一直奉行孔子的这一观念,并将其作为与人交往的准则。这一说法从浅层次上说,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送给别人;从深层次上说,是一种换位思考,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如果你不想别人以你不喜欢的方式对待你,那么你就不要以此方式来对待别人。

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句话可视作待人处事的基本修养,其实,对于对手我们同样要如此,如能做到这一点,在交往中,你会给自己和对手都留下进退的余地,这样就不至于让你与对手的关系对立,彼此老死不相往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在肯定自己时要肯定别人,肯定了别人,同时也就肯定了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是处于人与人的因缘和合之中的。

从世界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中,从现实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也体悟到了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价值和意义。

从国与国的关系来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希望自己国家主权的丧失,都不希望自己国家的领土被霸占,都不希望国家统一受到破坏等。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出发,那就任何一个国家就应该尊重别国的主权,不要去侵夺别国的领土,不要去破坏别国的统一,不要把战争强加给别国人民,不要去奴役别国人民等。要想自己的国家主权不受侵犯,也就不要去侵犯别国的主权;要想自己的国家发达,也就要让别的国家也发达;要想自己的国家强盛,也就要让别的国家强盛等。但是,有的国家不是这样,它找出种种借口、种种理由去干涉别国的内政,限制别国的经济发展,限制别国的贸易,甚至施加种种压力,心怕一些发展中国家富强了。世界上的这些奇怪现象,每天都发生在我们的面前。各国的政治家们,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政治家们,如果能够懂得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训导,那么,世界将可能更安宁一些,将可能更人道一些,各种纠纷和摩擦就会更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