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成渝经济区会展业发展研究
27029800000003

第3章 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2)

5.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是区域发展的经济基础,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既体现在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经济实力等物质基础方面,也表现在文化教育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社会习俗观念等精神财富方面。一定时期的区域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着区域社会再生产活动的起点。区域公共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产业结构既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结果,也是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及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表征,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重要的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实力是区域产业竞争力水平的体现,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深远。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条件,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区域经济吸引力和辐射力,扩大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二、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会展业与区域经济

根据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主要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优劣,而产业结构的优劣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主导产业部门在产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将会展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潜在主导产业的地区,可视为高梯度地区,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

1.会展业与区域专业化分工相互促进

遵循产业分工规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各个区域都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发展经济效益高、辐射能力强的产业部门,以此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部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会展经济与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形成和强化,有助于加速地区会展经济发展;会展经济形成后,将发挥其辐射效应,促进专业化分工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增强地区会展经济的实力。这意味着,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会展经济以其专业化分工为主要标志。只有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不断发展和强化,才能进一步促进会展经济的发展。

2.会展业有助于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

在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起着核心作用。中心城市稳定的辐射和集聚范围是该区域会展业所能覆盖的区域。中心城市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加强城市的极化能力和扩散能力来实现的。

会展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育和发展区域增长极,完善区域经济中心的功能。通过发展会展业,利用会展业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可带动地区建筑、餐饮、宾馆、饭店、金融、旅游等其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中心的发展。同时,通过加速会展中心地的建设,能突出其金融、科技服务、信息中心等功能,并以此来引导和加强不同地区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会展中心和经济中心以外的其他地区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会展业有助于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

专业化分工与综合化发展相结合是会展经济的基本特征。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提升,会展经济以其强大的关联效应,加强各产业部门间的分工与协作,密切企业间的专业化分工和横向联系,促进区域经济综合化发展。同时,发展会展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使区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及辅助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会展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完善会展区域的基础设施、城市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4.会展业有助于完善区域功能

会展是一种大型活动,它要求有符合条件的展览场所,有适当档次和规模的住宿条件,便捷的交通、通讯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及旅游景点等。为获得大型会议、展览活动的举办权,各地方政府都会积极主动地建设综合性的会展基础设施,如建设通讯网络、兴建大型会展中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而不断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此外,通过发展会展产业还可以进一步培育和增强区域作为商品贸易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多方面的功能,进而从整体上完善区域功能,提高整个区域的吸引力和辐射能力。

(二)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理和途径

会展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各地政府对会展业也越来越重视,业界对会展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关于会展策划、会展管理、区域会展规划等的实务型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而对其理论基础方面的研究尚少。我们认为,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作用机理和途径则是拉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

1.“创新理论”是会展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很多,而由当代西方著名经济学家、美籍奥地利人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经济发展“创新理论”(Innovation Theory),从新的角度解析了经济发展的原理。熊彼特早期成名之作《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先以德文发表于1912年,他在这本著作里提出的“创新理论”是他“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当时曾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且一直享有盛名。

在《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熊彼特首先用静态方法分析了“循环流转”,假定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一种所谓“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没有“创新”,没有变动,没有发展,企业总收入等于其总支出,生产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资”。然后,熊彼特从“动态”和“发展”的观点分析了“创新”和资本主义。按照他的观点,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熊彼特所称的“资本主义”是一个中性词,并不具有阶级的性质和特点——笔者注)“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也就是针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这种“新组合”而言的。他指出:“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生产其他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当“新组合是间断地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

“因此,我们所说的发展,可以定义为执行新的组合。”“这个概念包括下列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绝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过。(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例如通过‘托拉斯化’),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按照熊彼特的看法,“创新”是一个“内在的因素”,“经济发展”也是“来自内部自身创造性的关于经济生活的一种变动”。他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它从来不是静止的”。他把“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即不断地破坏旧的,不断地创造新的结构”的这种过程,称为“产业突变”。在他看来,“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离开了这些,就没有资本主义。熊彼特强调了生产技术革新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并引用了“变动”和“发展”的观点,但却抽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也是我们应当注意的。

那么,会展业是如何实践这种“创新理论”的呢?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原理,就在于通过为“创新”提供集约化的平台而实践“创新理论”。这种提供,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实践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类会展,尤其是产品类的会展,直接提供给厂商和消费者以“新产品”,既满足消费需求,又为生产提供选择;二是通过技术与知识产权在会展上的展示和交易,让生产者受到新技术的“刺激”或获得新技术,让消费者认识和认可新技术、新方法;三是通过会展,将区域外的新产品、新技术引入本地市场,或使本地的新产品、新技术转移到外地市场,而实现“新市场”的开辟;四是通过会展,尤其是原材料所在地的会展或专业关联性高的会展,厂商可发现新的上游供应渠道,并实现“面对面”的交流。间接实践主要表现在通过会展上高频度、高密度的产品、技术、渠道的展示和交流,必然会给某地、某区域的某类经济发展带来打破“旧垄断”(此为经常)或带来“新垄断”(此为偶然)的机遇,产生新的组织模式。

2.直接服务“三驾马车”是会展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先来看看什么是“三驾马车”。我们经常说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即拉动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因素: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驾马车”就是组成衡量GDP的四个基本要素中的三个。可用公式表达和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Y=C+I+G+NX,其中,Y为国民经济总收入,C为社会消费,I为社会投资,G为政府支出,NX为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国民经济总量都是由这四个方面的数字相加得到的。之所以只说“三驾马车”,是因为政府支出G(主要包括政府采购、转移支付等)一般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小的一部分,所以其他三个因素的增长的重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我国近年经济增长迅速,投资和出口贡献很大,社会消费也在稳步提升。从2010年的情况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逐渐改善,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积极扩大出口,对外贸易进出口迅速增长,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由负转正,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点也大大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与此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宏观背景下,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消费能力不断增强。2011年1至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13亿元,同比增长18.3%。此外,1至10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75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现出高位回稳的趋势。据初步测算,前3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686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其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34.4%,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8.8%,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6.8%。

再来看看会展业是如何服务“三驾马车”的:

(1)直接消费与拉动消费。举办会展可在广泛的产业范围产生消费和拉动消费,对相关产业的经济拉动系数甚至可高达1∶9。从三大产业的情况看,如第一产业:农业中的花卉种植业、林业的培育和种植业;第二产业:制造业中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文化及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中的房屋和土木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城市公共交通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的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的租赁业、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旅行社(旅游)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业中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业;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文化艺术业等。

简要地说,会展对消费的拉动至少表现在六个方面:首先是带来举办会展的直接消费,如展会场地、展会期间餐饮、展会设施设备、广告宣传、运输工具、包装用品、办公用品等的消费;其次是消费类展会对消费需求的刺激和拉动,如糖酒会、房交会、服装博览会、汽车博览会等,厂家商家通过现场订单,消费者通过现场购买的方式增加消费;再次是对交通、通讯业的带动,在会展活动举办期间,大量的人流出行,会增加交通运输业的收入,提高人们之间通讯联系的频率,为城市通信业创造了收入;第四是对旅游业的带动,会展的举办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人,延长客人的逗留期,增加旅游业淡季时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第五是对酒店业的带动效应,在展会举办期间,酒店的入住率和就餐人数会大幅提升,除了为展会参加者提供必要的住宿与餐饮服务外,酒店业也可通过进一步的宣传来带动店内其他辅助设施的利用,促进就餐和入住者对店内其他服务的消费;第六是对零售业的带动效应,会展活动期间,大量的人流涌入会增加对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举办地零售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