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诗人,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南宋后期的著名诗人刘克庄,曾在其著作《后村诗话》中,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另一著名诗人陆游,更是对梅尧臣推崇有加,他甚至认为梅尧臣是李杜之后的第一位作家。
梅尧臣出生于宋咸平五年(1002),少时的梅尧臣聪慧过人,小小年纪便才华横溢,名满乡里。16岁时,梅尧臣参加当地乡试,未能如愿。因家庭贫困,无力再供其继续读书应考,无奈之下,梅尧臣前往河南洛阳,投靠在当地为官的叔叔。在此期间,梅尧臣曾先后出任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
宋景祐元年(1034),梅尧臣任建德知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建德,梅尧臣真心实意地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五年后,梅尧臣离任,百姓十里相送。为表对梅尧臣的怀念之情,当地百姓为建德县城取别名“梅城”,并于县衙西侧建“梅公堂”,日夜为其祈祷安康。后来,人们又在城后的半山上,建了一座凉亭,取名“梅公亭”。由此可见,梅尧臣在百姓中的名望之高,亦可见其对百姓的赤诚爱护之心。从建德离任后,梅尧臣又陆续任襄城县令、湖州税官、签书忠武军、镇安军节度判官、永丰仓监官。
梅尧臣曾有一首五言绝句《陶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季节的不劳而获,写尽了对劳动者之疾苦的同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诗意通俗易懂,可谓妇孺皆通。比梅尧臣晚些时候的张俞有一首《蚕妇》,说的意思与这首《陶者》一模一样,尤其是第三、四句,几乎如出一辙。《蚕妇》如此写道: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另外,在任襄城县令期间,梅尧臣还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来到这连绵起伏的鲁山之中,见峰峦叠嶂,蔚为壮观,这所有的一切都与我热爱大自然风光不谋而合。所到之处,奇峰峻岭不断变换,就这样一个人沉醉于蜿蜒曲折的小路,忘了时间,忘了归途。
霜已落尽,太阳高高升起,山上的熊正慢慢地爬上大树;幽静空荡的山林里,有小鹿正在溪边悠闲地喝水。这是与世隔绝的大山,我想知道这里有人家居住吗?忽然,远处云雾缭绕的地方传来一声鸡鸣。
这样的山景图,怎能不叫人心醉?这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是一个和谐的世界,是任何一个人都想拥有的静谧生活。或许是因为内心缺乏宁静,或许是因为宦海沉浮看透了时间烦恼,诗人笔下才会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图景吧!
因政声卓著,朝廷大臣屡次在仁宗皇帝面前举荐他。皇祐三年(1051),梅尧臣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并任太常博士。后来,欧阳修再次大力推荐,梅尧臣很快升任国子监直讲。梅尧臣的一生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故后世也称其“梅直讲”、“梅都官”。
梅尧臣曾著《唐载纪》26卷,其中对已有的唐史中的缺漏及错误多有更正。书成之后,梅尧臣将其呈给宋仁宗。于是,宋仁宗便命其参与修撰《新唐书》,所以梅尧臣晚年的精力主要都花在了这件事上。嘉佑五年(1060),《新唐书》修好了,可是还没来得及呈上去,梅尧臣就撒手人寰,时年59岁。为了嘉奖梅尧臣的修史之功,宋仁宗特授梅尧臣之子一官职。
梅尧臣的一生虽然没有做什么大官,但是只要是在任上一天,便可以说得上是上对得起朝廷,下对得起黎明百姓。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者,人民和历史自有公论。而在文学创作上,前面说到,梅尧臣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重要旗手。由学习西昆诗派到反对浮艳空泛,梅尧臣诗风的转变,正反映了其人生阅历和心境的改变。
梅尧臣的文学主张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他的诗歌没有波澜壮阔的大场景,也没有奢华艳丽的辞藻,却如一阵素雅的清风拂面而来,清新动人,沁人心脾。世间最难以描摹的,应该就是虚无缥缈的梦境了吧!可梅尧臣是一个爱做梦的人,是一个爱写梦的人,比如他的《梦睹》、《梦觉》、《梦感》和《梦后寄欧阳永叔》,他在另外一个介于人间与天堂的地方,书写着自己的灵魂和故事。《梦感》如是写道:
生哀百十载,死苦千万春。
何为千万春,厚地不复晨。
我非忘情者,梦故不梦新。
宛若昔之日,言语寻常亲。
及寤动悲肠,痛送如刮鳞。
《梦后寄欧阳永叔》写道: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
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
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皇祐五年(1053),因为母亲病逝,梅尧臣回到安徽宣城丁忧,此诗作于这个时期。午夜梦回,梅尧臣想起了梦中之事,想起了在京都与欧阳修的重逢。由此,诗人顿生人生如梦之感,然而诗人心中为国尽忠的想法仍然非常强烈,他还想着重新出来,为自己的理想再奋斗一番。所以,诗中隐含着请欧阳修推荐自己的想法。
作于同一时期的《东溪》是梅尧臣的又一佳作,那是诗人游览家乡的东溪(即宛溪)时所作,是一首美妙的山水诗、游记诗: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今天我来到东溪观赏这里的景色,一直坐在船上,呆呆地看着水中的孤单的石头,久久不愿开船离去。野鸭子在岸边安闲地睡着,好安逸,好闲适;河边的老树开着美丽的花朵,繁花遮挡了每一个原本丑陋的枝头。岸边的蒲草短短的,齐齐的,就像刚刚被可以修剪过一样;还有沙滩上的石子,大小相差无几,就像刚刚筛过一样。眼前的美景却是让我沉醉,但我又不得不归去,等我在日暮时分回到家时,我的马儿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了。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这是诗中传神的一句,许多后世诗人都将其视为名句。《苕溪渔隐丛话》曰:“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因为自身的闲适,所以眼中之物、笔下之景都是闲适的。因此,这番闲适,这番意味,的确需要慢慢品味。
东溪之水,大石头,野鸭子,老树,蒲草,沙石,这是再也平常不过的景物了。除了第三、四句,全诗好像也并无太多过人之处或精彩之语,一切尽曰“平淡”。因为急于扭转诗风,急于倡导重意象、重意境,所以梅尧臣的诗歌往往比较没有文采,甚至有点生硬,议论性、散文化的字眼比较多。这也是梅尧臣诗歌为人诟病的最重要的原因。
梅尧臣存世词作不多,只有两首,文章的最后,一起看看他的词《苏幕遮·草》: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