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带江山如画:古诗词里的山水故人
27106200000033

第33章 秦观: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说秦观,就得说婉约词、苏轼、“苏门四学士”、苏小妹、“山抹微云”。秦观,江苏高邮人,初字太虚,后改为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与柳永一样,秦观在家族兄弟中排行老七,故人又称“秦七”。秦观生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大才子,对中国古典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秦观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只是在科举场上一直未能如愿。熙宁十年(1078),此时的秦观已近而立之年,得知苏轼调任徐州,于是前往拜谒,后来还作诗《别子瞻学士》,诗云:“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在与秦观同游的过程中,苏轼发现了他的才华,称其有“屈、宋之才”,鼓励他好好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天不遂人愿,秦观一次又一次铩羽而归。

元丰七年(1087),苏轼过江宁,面见王安石,再次提起秦观的才华。王安石对秦观的才华大加赞赏,称其诗“清新似鲍、谢”。有了两位朝廷大员和文学前辈的鼓励,秦观再次燃起科举考试的希望。元丰八年,秦观终于登进士第,初授定海主簿,后调任蔡州教授。

元祐五年(1090)至绍圣元年(1094)年,秦观一直在京为官,曾任任宣教郎、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和国史院编修。这一时期秦观享受了一生中比较安定的生活,与晁补之、张耒、黄庭坚等人一起供职于国史馆,并在各方面都得到过苏轼的提携,故人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上台,旧党失势。秦观被贬杭州通判,路上又改贬处州(今浙江丽水),从此开启了秦观颠沛流离的生活。秦观在处州的工作是监茶盐酒税,但因心情郁闷,无心政事,常常到寺庙里与和尚说禅论道。因为《题法海平闍黎》一诗写道:“因循移病依香火,写得弥陀七万言”,被政敌抓住把柄,说他“谒告写佛书”。于是,绍圣三年被贬郴州,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

次年春天,秦观抵达郴州,写下了著名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浓雾迷蒙,楼台被笼罩其中;月色朦胧,码头也忽然不见了。我抬眼四望,本想找寻心中的桃花源,却不知该往哪里看。怎么能够忍受得了如此天天独居于此?春寒料峭时节,夕阳西下,只有杜鹃的声声哀啼。

忽然收到远方亲友的来信,才得到了一点点安慰和关心。可是,一字一句平添了多少离愁别绪啊!郴江啊,就绕着郴山流动呗,却为何要流到潇湘去呢!

上阕写实,下阕写虚,一实一虚,写的都是心中的烦闷和苦恼。因为朝廷的政治斗争,志同道合的友人,一个个被贬。秦观虽然官职不大,却同样倍感痛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像一个囚徒一样,被困在了驿馆,感觉整个世界都不属于自己了。如果没有这番类似的经历,是不能完全理解秦观此时此刻的心境的。

友人的书信出现得很不是时候,秦观要的不是慰问和安抚,而是希望。因为对现实政治充满了无奈和不满,于是,郴江也成了犯错的孩子。苏轼喜欢秦观的词,尤其喜欢这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据说,秦观去世后,苏轼悲痛欲绝,让人将这两句题于扇面上。每日摇着扇子,想着秦观,流着泪,一边哭一边说:“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哀哉!哀哉!”

写于同一时期的《点绛唇·醉漾轻舟》,则写出了秦观的另外一番心情: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

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秦观向往美好的桃花源,于是坐上小舟,随着水流而去。可是,无论如何,秦观是无法找到那个洞口的。秦观向往天堂无忧无虑的生活,于是放纵自己,往烟水茫茫处去。可是,秦观无法割舍的东西太多,他毕竟只是一个凡人。“不记来时路”,他相信自己只是一时迷路,相信朝廷只是一时忘了他。在茫茫水雾后面,是他精彩的人生。

秦观有着大多数大才子的通病,那就是无法真正面对现实,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柳永。柳永潇洒地自称“奉旨填词”,能彻底放纵自己,写自己的心声,写所见所闻所感。而秦观只是一味地哀叹,游山玩水也忘不了时时找寻来时路。

五年后,秦观又徙雷州(今广东雷州)。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登基。因政局变幻,外迁的官员很多都回到了朝廷,秦观也终于见到了太阳,“复宣德郎,放还横州”。

心情迫切的秦观立马启程北归,行至广西藤州时,心情很好,游览了当地名胜华光亭。当天晚上,秦观做了一个美梦,梦中还填了一首词。第二天早上一起来,秦观便滔滔不绝地与下人说起了昨晚的事,说得口干舌燥,于是想喝水。水端上来了,就在这时候,秦观看见水中的自己的模样,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又想到自己能马上与亲友团聚,便咧开嘴笑了。就这样笑着笑着,秦观的眼里含着泪花,并再也没有醒来。一代才子,在笑声中结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在政治上,秦观好像并无太多可书写的东西。秦观对于历史的贡献,还是在词上。既是才子,便少不了风流,秦观也一样。秦观的词作中有将近四分之一是写爱情的,他的婉约词情真意切,委婉动人,这一切都为其获得了极佳的女人缘,而且丝毫不比柳永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民间流传的“苏小妹三难秦少游”的故事。当然,后世学者考证,历史上根本没有苏小妹这个人,而是后人因为喜爱秦观,而给他杜撰的这么一场风花雪月的。

传说秦观的代表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就是写给一个貌美的歌妓的: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

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是一首用典故堆砌起来的词作,比如“蓬莱旧事”、“青楼薄幸幸名”、“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苏轼很喜欢这首词的开头“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并戏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在苏轼的眼里,他是很看不惯这类词的,他认为格调不高,认为秦观有学柳永的嫌疑。确实,这首词如果不说作者是秦观的话,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柳永所作。于是,苏轼不屑与柳永为伍,对他的词作也贬低有加。苏轼说:“少游啊,几日不见,你竟然学起了柳七啊!”做为苏轼的学生,秦观当然不肯承认自己的“堕落”,便争辩了几句。苏轼又说道:“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这还不是柳七的用语吗?”至此,秦观哑口无言。苏轼见状,哈哈大笑,出了一副对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其中的“露花倒影”出自柳永的《破阵乐·露花倒影》。

就这样,秦观的外号“山抹微云君”算是给坐实了。传说,有一次秦观的女婿范温参加一个宴会,沉默寡言的他一直默默地坐在一边,不与人搭话。一歌妓上前询问:“请问先生是谁?”范温正正衣襟,大声说道:“我是‘山抹微云君’的女婿。”全场宾客闻言,低声笑着,又连忙上来敬酒。

苏轼写爱不是这样写的,他的悼亡词也写得波澜壮阔、气宇轩昂,比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我认为东坡先生是有大情怀的文学家,而柳永甚至秦观只是有小情调的才子而已。这是格调上的差别,并未人品上的距离。以文论人,自古为人诟病,我们只当这是一个餐桌上的消遣,当不得真。

秦观笔下的女子,总是愁眉不展,萦绕着淡淡的哀愁,其中被称为《淮海词》(秦观词集)中小令压轴之作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应是一位怀春少女,或者是丈夫远走他乡的闺怨少妇。这里没有一言一语说到了主人公的情感,通篇只写所见之物。寓情于景,融情于物,其他便让读者自行揣摩吧!这也是这首词的高明之处。

春天,一切都是如此生机勃勃,可主人公的眼里所看到的却都是哀婉凄清的东西。秦观明白女子的心情,也同情女子的遭遇,因为理解,因为同情,他才不愿捅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不愿深探女子的内心。

当然,秦观还有一点与柳永不同,那就是柳永对爱情始终持着悲观的态度,而秦观却比较乐观,比较积极。比如那首脍炙人口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能理解牛郎织女的心声,能接受他们对于爱情的看法。所以,秦观鼓舞他们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秦观的爱情观,也是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秦观的仕途比较坎坷,人生经历宦海的大沉浮,也曾有过迷茫,也曾有过绝望,但是说到底他还是不死心的,还是怀着希望的。

秦观去世后,文坛寂寞了很久,风流才子更是可遇不可求。直到五百多年后的一天,一个叫纳兰容若的人的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