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27130300000047

第47章 中国崛起:未来愿景和多重挑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讨论中国是不是可以崛起,现在世界讨论中国崛起其实已经不重要了,甚至没有必要了,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可以不再讨论了。现在这个事已经结束了,没有必要再争论。

现在海内外讨论的是中国崛起的多种结果,是中国像当初超越英国一样,还是像苏联一样跟美国平起平坐,封停抗衡,是像日本那样,崛起到半路就夭折了,还是像德国那样多次崛起,多次失败。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中国最后崛起的结果将会如何?

中国的这次崛起与以往崛起不同之处是:从意识形态看,世界正处于后冷战时代,前苏联和东欧等共产主义政权相继解体,共产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阵营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从全球角度看,经济一体化在曲折中发展,反全球化浪潮引发全球关注,但还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进程,市场、信息、资本、通讯和交通使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和快捷,中国正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融入经济一体化进程。从世界格局看,两极格局结束后,一超多强和南弱北强的格局还难以短期内改变,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的斗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和新型安全相互交织,和平、发展和合作、人权仍是世界的主流。从周边环境看,大国介入、历史纠葛、领土争端、资源争夺、大规模武器扩散和意识形态使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呈现异常复杂的局面,尤其是东亚首次进入中日二强时代、本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使中国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必须面对严峻挑战。

自约瑟夫·奈这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便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力量对比的看法。为此,中国政府在大力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也逐步主动提升软实力,而且目前的提速还是相当强劲的。

总体而言,中国崛起的战略部署,在关注硬实力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更加关注软实力的提升,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对此应实现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内部革新和对外开放的有机衔接和共同推动。但是实现中国的崛起,一种是国家崛起,一种是国民崛起,从历史经验来看,没有国民的崛起,国家崛起便成无源之水,徒具虚名,难以永续崛起,国家崛起也偏离了本原初衷。因此国民崛起也更具有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而国民内在素质的提高、国民权利和民生的尊重和保护,国民的人本地位和创造力的激发更是崛起的内在要求。

当前最主要的仍是不断丰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五个统筹之外补充三个统筹,即对历史、现实和未来、对实践和理论、对权力和学术的统筹安排,即防止和纠正对历史的篡改和选择性记忆,提供鲜活的理论指导,防止权力介入思想的争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实质性突破。

中国提出和平崛起战略,是由中国外交宗旨和国家发展重点决定的。因为在崛起过程中爆发剧烈冲突和对抗,会彻底打破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大多数民众也希望和平稳定,所以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普通民众,主观上都希望和平崛起。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当代中国,公民不受尊重,公民权利经常被践踏和侵犯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除,国家权力过度集中和肆意妄为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能否和平对待他国,这是海外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他们认为一个权力无法受到强力监督和制约的政府能否理性崛起尚有疑问。

同时人类社会还远未达到完全成熟理性的历史时期,“伪文明”还将持续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主观选择未必会成为现实,因为这至少要面对历史惯性、人性弱点和国家关系三大方面的巨大挑战。

人性中的贪婪、固执、争霸和恐惧的弱点决定了国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且受到它的驱使,成为国家一种可能的趋势和走向。这样的国家动态至今还一直困扰着历史进程,成为挥之不去的历史阴影。只关注自己民族和国家,煽动狭隘的国家主义;只认为自己国家正确,其他国家都是错误的;只认为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其他都是劣等的;不能相互理解对方的立场,相互熟知和尊重对方的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一切的结果只会使矛盾更加激化,自食恶果。

从国家关系而言,和平崛起的最大考验是中美关系,其次是中日关系。同时,需要密切关注中国两岸局势、中俄、中印关系以及朝鲜核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