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策:新世纪、大视野与我们的治国方略
27130300000048

第48章 理性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两国,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一衣带水,源远流长,是当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的关系早已超出两国关系的范畴,深刻影响亚洲乃至世界局势的发展。

但是中日关系因为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因素,关系一直时好时坏,时刻牵动着包括中、日、美等大国和世界的神经。如何理性看待和解读中日关系,成为当前和今后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课题。

对于中日关系的研究,中国内地的学者往往只是就事论事,鲜见对中日关系从历史演变、人类发展模式和国家战略层面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加以独立阐述。

两极对峙格局崩溃后,单极秩序开始形成,美国的强权统治和自负的道德及价值使命运作仍不时受到“多极”的软抗衡,虽然多极和单极的斗争仍充满不确定性,但这种可能的替代性力量和格局仍是积极的资讯,因为世界会变得更民主、均衡和公正。但它仍不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世界仍被几个大国所控制和支配,世界仍处在矛盾和风险中,零和博弈远未完全消除,竞争性的关系模式还没有被突破,人类的整体利益还受到巨大威胁和挑战。

尽管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全球化时代,经济依存度升高,但是中日两国各自谋国家利益最大化,推动利益空间的强劲外延,无法游离于政治达尔文主义规则之外的国家本质和人类发展模式仍然支配着中日两国的现实抉择和未来走向。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审视中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日关系才会更加清醒、更加理性。

日本作为亚太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家战略的核心内容一直未变:实现国家的完全独立自主和领土的完整;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领先地位;拥有庞大的包括核武器的非常规武器库;拥有正常国家的国际法律地位,持有国际行动自由;争取入常,提升日本的政治地位;推广西方价值和政治制度;主张建立单极世界。而所有这些均服务于日本的富国之梦的主体目标。

而中国的国家战略内容具体表现为:推动现代化建设;维持现有意识形态和政治模式,既要防止向传统文化的复古,又要警惕西方价值的颠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建立多极世界;营造稳定有利的国家环境,推动世界的共富、和平和世界和谐,最为快捷的实现国家的再度复兴。国际形势的发展使中国放弃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外交路线,不再纳入国家主体目标,务实主义占据主导地位。

比邻的********,历史上的恩怨、共同进入崛起时段,特别是美国的强势存在,使中日因交叉性战略内容和目标而麻烦不断的关系更为雪上加霜,矛盾、对立此起彼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不能容忍中国的崛起和再度占据相对优势地位。

对于中国目前的复兴趋势和日本朝向“正常化”国家的新动向,以及现在两国的紧张局面,各种成因和诸多解释。今天引入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嵌如国际关系领域,或许更能破解当前困局。所谓木桶理论,即一个由许多块长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决定其容水量大小的并非是其中最长的那块木板或全部木板长度的平均值,而是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提高木桶整体效应,不是增加最长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工夫补齐最短木板的长度。

回顾中日两国的发展,二战以后,日本经历了资本主义黄金发展期,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当时中国由于历史上众所周知的原因,经济上远远落后于日本。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在世界的位次,以GDP衡量已排在世界第四位。

从********考虑,以美国为参照,总结人类社会庞大帝国的共性,中日两国都不具备强国的条件。中国的劣势主要集中在经济、科学技术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原始性创新、社会组织和制度、文化吸引力等领域,而优势则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实力等方面。而日本的劣势则集中在政治、“和平宪法”对其政治和军事大国制约、资源匮乏和能源进口等方面,优势集中在经济和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高素质人口等方面。

如果将“木桶”理论引入国际关系和********学,不妨做如下表述:如果决定一国国力的因素强弱不一、大小不等,那么决定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将取决于一个或几个最为薄弱的因素,将主要受制于瓶颈因素。

但是近几年的重大变化或者潜在巨变恰恰发生在各自国家的薄弱领域,而这将比各自国家优势领域所继续保持的领先地位更为引人注意和警觉,因为这些变化更能急速主动地提升两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突破瓶颈的掣肘,所以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因历史主权和利益线的收缩扩张与美日同盟造成的戒备态势。

对于日本今后的走向,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会突破和平宪法,重蹈军国主义之路,引发东亚局势的持续紧张。但是对于日本的动态也不必过分夸大,实际上日本作为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最高法规,要对其修改,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条件。《宪法》规定:“本《宪法》的修订,必须经过各议院全体议员2/3以上的赞成,由国会创议,向国民提出,并得其承认。此种承认,必须在特别国民投票或国会规定的选举时进行投票,必须获得半数以上的赞成。“所以修改《宪法》绝非易事。同时日本的精英和国民大多数还是赞成工业贸易立国学说的,大多数民众还是反对战争的。日本战后的发展之路也显示了它在一定程度上选择了通过政治、经济、贸易获取利益的新手段。而且日本致命的资源和能源缺乏也会大大限制其战略意图,即使有所企图,恐怕日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对于能源、军事、领土和入常等外在和显性领域的矛盾,双方在历史、观念、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方面的差距更为尖锐且短期内难以调和。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虽然没有进入历史的死胡同,但中日两国关系的改善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特别是两国的民间情绪化环境更大大地压缩了两国的退却空间,限制了两国政府的现实选择余地。但是中日两国只要保持耐心、冷静灵活、不为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所束缚、不有意示强,彻底进行国内改革,中日两国还是会进入理性、成熟、稳定与和谐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