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几年时间,有一年七月半,坂达村后山发生了一起严重刑事案件。当晚,村民汤金山于半夜三更被警察从床上弄起来,一副手铐铐去了派出所。
这一天是本地的普渡日。
所谓七月半是以旧历算的,即农历或称阴历的七月十五。这个日子比较特别,相传是鬼节。乡间旧俗,每年七月半要祭奠亡灵,特别要祭奠无主家神。什么叫无主家神?说白了就是野鬼。野鬼就是无家可归的鬼们,有如人世间于繁华闹市街头跪地乞讨,夜宿路旁,让民政局所属收容遣送站总也收容不尽的流浪人员。按照老辈人的说法,鬼分家鬼野鬼,家鬼死后仍有家人惦记,在人间立有牌位,每年清明及其忌日,有家人烧点纸钱,尚能得到人间温暖,相比起来,这些鬼很幸福。鬼魅世界里除了幸福的鬼,还有许多鬼很不幸,那就是野鬼,它们因为种种原因无家可归,有的是战场失踪人员,家人不知其死活,有的在洪水泥石流等天灾中遭灭门之难,世间再无至亲,还有的跟人祸天灾无关,是渐渐绝了后,人间不再有谁分管。这些野鬼十分不幸,应当要有一种办法,让它们也能享受一点人间温暖,让人们为它们烧纸、祈祷、说话,使之得以超度苦海,转世为人。老辈人找到了这种办法,就是过鬼节,搞普渡,于七月十五普渡众生,帮助无主家神们重返人间。
本地乡间,七月半普渡日是个大节,很热闹,其热闹程度远超过五月初五端午节,还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等传统佳节。每年这个节日,村民家家户户杀鸡宰鸭买猪肉开啤酒,根据自家家庭经济许可程度,分别弄几桌酒菜,每桌五六盘十五六盘不等,敬过鬼神,大家再开怀大吃。既然七月半是为野鬼所设,人们过这个节总是慈善而慷慨,具体表现就是大宴宾客,请的客人越多,食物越丰盛,超渡的野鬼就越多,善事就越有成效。这就好比眼下联合国难民事务署在非洲战乱地区发放食品,来吃的难民越多,成效就越大。
本地乡间过鬼节的好客传统,在漫长的岁月里曾经演变出轮流普渡的习俗,每年农历七月,从初一到月底,各乡村轮流过节,有的大村则划片分角落过普渡,这里初一,那里初二,整个七月里,天天有地方过节,食客与野鬼们天天有地儿可吃,幸福不已。“文革”及其之后一段时间,本地这一习俗以其封建迷信色彩被视为陋习,严令禁绝,后来才又慢慢恢复。由于旧有轮流普渡方式耗时长达一个月,影响生产生活,还容易铺张浪费,加上旧历七月依旧炎热,食物易腐,大吃大喝经常导致腹泄等肠道传染病集中爆发,有关方面妥加引导,提倡统一在七月十五热闹,不再轮流过节,这一倡导为乡民接受,本地七月节渐渐统一于七月十五,这天因之格外热闹。
这年七月十五,坂达村老人协会几个管事的老头找了村老大张茂发,提出请戏班子唱唱戏,张茂发点头应允。老人们带了一支水笔去,拿了纸条递上笔,请张茂发批条,张茂发很爽快,批了“同意”两个字。他还交代,七月十五演鬼戏,其实哪有鬼来看,都是人自己看的。普渡是大节,村里外出的人,能回来的都回来了,要让大家看得高兴,得请好点的戏班。溪坂乡和附近几个乡镇都有戏班子,叫做“民间职业剧团”,不管叫啥,都是草台班子,花旦不花,武生缺武,唱不大声,做没功夫,只能演给鬼看,不能演给人看。要请就请县里的大戏班,来真的,做旦的要长得好,做生的要功夫好。这才可以。钱没有问题,村财解决。
老人们很高兴,也挺为难。都是些老农民老村干部,年纪大了,张罗些老事,随便找个戏班子容易,要求高了却难。张茂发很理解,说这种事咱们老伙子办不清楚,村里有人可以办,就交给丽娟,她知道怎么行。
于是张丽娟去县城请戏班子,请来了县剧团,国有单位,全县第一。
那时张丽娟已经回村。所谓命比人强,她终究没有找到其他活路,到底还是死心塌地,如她已经去世的母亲一般落回坂达村,其中有很多无奈。
当年三次高考,次次落败,张丽娟不再指望上大学了,也不甘返回坂达村,她留在县城农贸市场打工,守肉摊卖肉收款,陪妹妹读书。张丽娟心气很高,宁愿留在县城做那个工,不愿回家丢面子。县城是她母亲林珍的老家,她外婆那一边的亲戚不少,但是张丽娟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什么帮助。当年她母亲林珍跟乡下农民结婚,父母都不同意,林珍不听大人的,最终嫁了张春明,让爹娘很伤心。后来林珍成了知青典型,“四人帮”倒台后又因为沾了一些是非被审查,让父母担惊受怕,家人也受到牵连,她的两个弟弟当年都没安排好工作,因为政审通不过。
林珍始终留在乡下跟农民丈夫生活,放弃返城的机会,没像她的知青同伴一样离开乡村,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父母和家人负疚。待到张丽娟到县城读中学时,林珍的父母,也就是张丽娟的外公外婆都已去世,张丽娟的两个舅舅都成了家,因为进的单位不好,早早都下了岗,自谋生计,过得比较困难。他们跟张丽娟一家来往很少,感情很淡,因为早先那些事还都存有怨气。张丽娟的母亲去世后,县城亲戚跟她就不再走动。她在县城读书打工,从来只靠自己,说是有亲戚,算来也还很亲,却等于没有,无可依靠。她咬紧牙关留在县城打工也因为这个,张丽娟很照顾妹妹张丽芳,怕妹妹独自呆在县城,无依无靠,吃她吃过的那种苦,不能一心一意好好读书,实现母亲和姐姐寄托在她身上的心愿。
她妹妹张丽芳终于没辜负期待。这女孩读书很刻苦,悟性不如姐姐,高考成绩不好,刚刚上线,没有好学校读。张丽娟第一次参加高考,也曾上过大专录取线,因为心气太高,还想再拼一回,最终耽误了,什么学都没上成,她让妹妹别学她,有学校就上。妹妹很听话,被录取在市职业大学,就是后来的职业技术学院。
张丽芳上大学离开县城,张丽娟还有什么理由继续留在县城?除了妹妹,她在这个世界的直系亲人就是父亲张春明。张春明在妻子林珍去世之后一直没有再娶,独自生活在坂达村,做屠宰,攒钱,供小女儿上学读书。坂达村另有一个张富全,从读初中开始就紧追张丽娟不放,从溪坂乡追到县城,陪读书陪打工,多少年从没放弃。让人家等了这么长时间,现在到了张丽娟做决定的时候了。
她依旧不甘心。从懂事以来,母亲给她的目标就是上学,读书,离开。她没能如愿,知道已经没有其他路好走,却还是不愿就此认命。
有一个人帮助她做了最后的决定,就是当年想办法让她母亲嫁给复员军人、民兵营长张春明的村老大张茂发。张茂发是张富全的大伯,张富全追张丽娟这么多年,没有结果,要由张茂发再想一次办法,让张丽娟来当他的侄媳妇。
张茂发的办法不复杂,跟当年拉住林珍的办法差不多。张茂发要张富全到县城叫张丽娟,让她回村找他,有要紧事商量。张丽娟不知什么事情,匆匆回村,到了张茂发家。张茂发告诉她,明年村支部和村委要换届了,县乡要求各村培养年轻人当村干部,坂达村其他人选不缺,只缺年轻女村干部。他排了村里女孩的情况,觉得张丽娟最合适。他已经跟乡领导商量过了,准备安排她当村支委。
张丽娟大吃一惊:“大伯,我不是党员。”
“知道。”张茂发说,“可以入。”
他告诉张丽娟,女村干部不好找,上级有指示,只要人选合适,可以破格培养使用,手续按规定都能办,只看张丽娟自己。
张丽娟表示感觉很突然。她要想一想。
张茂发同意,让她好好想想。县城好呆吗?不管怎么说,城里再好,是别人的地方。自己的地方该在哪里就在哪里。
张丽娟还说她要想一想。
“也想想富全。”张茂发说,“富全这孩子死心眼,一门心思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年纪都不小了,该把你们的事情办了。”
张丽娟没有吭声。
她离开坂达,回到县城。第二天张茂发把她父亲张春明找去,说服张春明出场。张茂发说你老弟的下半生,还有富全丽娟两个孩子的一辈子,都看你了。
张春明叹气,说他答应过孩子他妈。
“她已经死了。活人不该给死人卡死。”张茂发批评。
张春明答应去找女儿。
张春明是屠夫,再壮再肥的生猪到他手里,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从来又准又狠,一刀毙命。这个人心眼却细,家中一个妻子,两个女儿共三个女人,只他一个男子,虽称家长,却一向让妻宠女,与一般乡间男子不同。林珍不是普通农家妇女,能跟他结婚,一起过日子到死,让张春明分外感念。他知道林珍对两个女儿心怀愧疚,一心指望她们离开乡村,去过另一种生活。林珍死前还特别交代,说大女儿丽娟心气高,跟当年她特别像,命也一样不好。她说女儿的所有大事,主意让她自己拿,无论如何不要强迫。张春明知道这是妻子的心病,他没有二话。张春明的两个女儿从小得他疼爱,跟他很亲,妻子走后,她们一个读书一个打工,都不在他身边,张春明独守空宅,自己照料生活,即要宰猪,又要烧饭,一个人弄得很不齐整,头发蓬乱,衣着拉塌,闲来无事,只能炒几个花生米,独自喝闷酒。但是他始终凑合着过,从不要求女儿为他放弃努力,这也是他对亡妻答应的。
现在他不能不出面,因为张茂发说了。
他去县城找女儿,父女俩在张丽娟租住的一间郊外破房间里见了面。张丽娟眼泪忽然落下来了。
“爸你什么都不用说,我想好了。”她说,“这是我的命。”
一个月后她回到了坂达村。很快她入了党,隔年预备期一过,她成了村干部,却不是张茂发原先安排的村支委,直接当了村支部的副书记,成了张茂发的副手。其改变是因为张茂发意外发现自己未来的这个侄媳妇很能干。张丽娟秉性刚强,不服输,读过书,打过工,年纪不大,见识不少,吃过种种苦头,很会为人处事,当村干部最合适。村副书记虽不掌大权,也挺要紧,处得对是书记的帮手,处不对就成了对头,叫别人干不如张丽娟可靠。恰逢上级重视年轻女村干部培养,张丽娟得以破格任用。
而后张富全的父亲张茂林带着丰厚聘礼前往张春明家,两家正式谈定儿女婚事。此前张丽娟一直拖着不叫办,不想让村人议论她是因为成了张茂发侄媳才当村干部的。现在不好再拖了。张丽娟拉着母亲的衣襟进小学,五岁读书,比其他农村小孩上学早,折腾这么多年,此刻岁数也不算小了,跟她一样年纪的乡间女孩早都结婚生子,她才定了婚事,而且讲好不要立时过门。她说自己一出嫁,家里又只剩老爸独自一个,让她再陪老爸一年半载吧。
为了表示确定,她和张富全先去乡里做了登记,待过些时间再正式摆酒请客过门。张富全知道她的脾性,只好再等。
张丽娟回村后成了父亲张春明的帮手。张春明是屠宰专业户,张丽娟在县农贸市场打工,也在父亲帮找的同行肉摊做,这一行门道都懂。既然归乡回村,大家知根知底,没什么脸面放不下的。张丽娟跟父亲一起宰猪卖肉,弱女不输壮男,回家还给父亲洗衣做饭收拾里外。家有女儿确实不一样,张春明顿时变了个人,头发干净了,衣服整齐了,脸上有笑容了,从此不再独自喝闷酒。
这就到了普渡日。张丽娟请来县剧团,唱戏热闹,欢度鬼节。
坂达村主村里,数小学校的操场最好搭台唱戏。此时坂达小学已经建了新校舍,从后山山顶搬到山下,村民来去方便。那年七月半恰逢星期六,学生不上课,张丽娟跟学校校长商量,借用学校操场和学生板凳,让村民看一回戏。校长很给张丽娟面子,一口应允。当天上午张丽娟早早来到小学校,带着几个小伙子帮助县剧团师傅搭戏台排板凳。下午剧团的大车到了,张丽娟忙前忙后,招呼张罗,安排得完整周到。晚间鞭炮一炸,锣鼓齐响,刚刚快活宴客,大吃一顿,个个酒足饭饱的村民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好戏开场,坂达村今年的普渡过得分外热闹。
这台戏足足唱到半夜,散戏后村民各自回家,张丽娟不能走,还有事要办。她留在小学校招待剧团演员吃夜宵,安排人帮助装车,送走剧团大车,已经半夜两点多了,张丽娟浑身是汗,累得哈欠不止。隔天一早她还得安排人手到小学校拆戏台搬板凳,星期一孩子才好正常上课,于是就急着回家洗澡换衣服,抓紧时间睡一觉。当时不暇思索,她匆匆抄近道,走小路独自翻过后山回家。没防备间,在黑洞洞全无灯光的后山顶上出了事情。
有人在张家祖厝外趁黑给了她一棒,把她打昏在石旗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