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我的长孙皇后
27323600000072

第72章 陪葬品(2)

听我说后,母亲笑拍着我的头,“观音婢从来就不是一个吃独食的人。冰巧,你们去,将那些甜瓜都分了吧。”

“那老爷呢?这热的天,还在宫中陪陛下呢。”

“观音婢都说要分了,老爷还会反对不成?莫不是你心疼顺德?变着法子想留一些顺德吃?”

冰巧闻言,耳根子红透。低头嗔笑道:“夫人又拿奴婢取笑了。”

顺德和冰巧已于上月成婚。如今父亲被杨广招到宫中议事,顺德自是陪着父亲……看着母亲难得提起兴致,我阴郁的心一扫而空。笑道:“好啊……我的话你们不听也就罢了。如今母亲大人也开了口,还不快去?哦,另外用井水冰镇几块,留着老爷和顺德回来吃。”

冰巧红着脸答应着退了下去。而我则是抱着母亲的腰身,看着荷花在湖中左右摇曳。很是宁静,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顺德一迳跑来,“夫人,夫人,老爷在书房等着夫人,有事相商。”

难道还是要出征?父亲如今的身子实在是不堪重负啊……我倏的站了起来,心中慌乱不已。

母亲感觉到了我的惊恐,柔和的捏着我的手,“放心,娘去看看。”

虽然父母宠我,但我知道许多事不是我能够掺合进去的。有时候,适当的距离也是人和人之间最适当的相处之道。

我静静的站在湖心亭,默默的盯着池中的荷花出神。

许久,顺德的身影从书房一闪而过,我急忙喊道:“顺德,做什么呢?火急火燎的?”

“老爷让我去一趟太原。”

太原?是找李渊吗?杨广要李渊伐瓦岗了吗?我怔愣的说道:“这样啊。你路过长安的时候,替元霸准备一些牛肉干、羊肉干带去。还有,前些时我寻到一本《杂心》的孤本,你替我带给江流儿。”

顺德自是知道我和元霸、江流儿的感情,急忙一一点头应允,然后又风一般的出府而去。

这般慌乱,定不是我所猜测的事,只怕是更大的事。

我心中默默的思量着,看着书房的方向,算着母亲、父亲的话应该说完了,我缓缓的往书房的方向走去。临近书房,我听母亲说道:“但愿顺德的动作快。也不知道唐国公答不答应?如果他怕了……”

听到我的脚步,母亲和父亲同时回头,看见我,母亲未尽的话止住,她红着眼睛站起来,“观音婢,你来了?”

我轻‘嗯’了声,看了眼身心憔悴的父亲,走到父亲身边蹲下,将头搁在父亲膝上,“爹,您好些了吗?”

“放心,爹呀,还要活到我的观音婢出嫁呢。”

虽然在这片陌生又熟悉的国度生活了九年,但总有一种‘我不属于这里,总有一天我会离去’的感觉。可是眼前这对父母给了我无尽的宠爱,他们全心全意的为我筑着安乐窝。如今在我逐渐享受安乐并且将这里当成我唯一的家后,他们要离开我了么?

想到这里,我心不由一悸。

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安,父亲拍了拍我的头,拉着我站了起来,将我抱在他的腿上坐定,“傻孩子,如果看不到你平安,爹又如何能够闭眼?”

二哥因授封鹰扬郎将之职驻守西京,已有能力独挡一方。三哥无忌天资聪敏,不过13岁的年纪,已于太学毕业,如今随着太学院长在外游学,一旦归来亦有可能一飞冲天。父亲唯一担心的就只有年幼的我……

“爹,我如果是个男儿该多好。”

“你如果是个男儿,爹就要遗憾一辈子了。”

看着父亲的笑颜,我这才发觉,母亲已不知何时去了。独留我们父女两个说着话。

“爹,是不是……是不是宫中有事?”

“宫中有再多的事,却不及眼前的事重要。”

“什么事?”

父亲轻轻拍了拍我的脸颊,“我们观音婢的终身大事啊。”

太子杨昭虽年未及冠,但有侧妃,有子嗣……因了病体缠身,杨广听信术士之言,选太子妃冲洗,难道……

“太子眼见着就这一、两天的事了……我再忠心事主,也不会将自己的女儿推到火炕中去。”

杨昭病得如此厉害了?想着那个温**极、一如大师兄的少年,我心由不得一酸……联想着方才顺德的话,我心中乍明:顺德只怕是去太原和李渊商量我的婚事去了?

是定给李建成还是李世民呢?

按历史的发展方向来看,应该是李世民。

可无论是杨昭还是李世民,我都不愿……不愿……

只是如今,父亲这般为我筹谋,我又如何能够反对?这个时代也不会容我反对!

再说……也许不用我反对……

只因李渊如今犹如走在一座腐蚀的独木桥上,他还敢从杨广的手中抢我这个人人说道的‘太子妃’吗?只怕他也得顾及他的一家老小……

“爹,我不小了,房先生教了我两年,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有许多事,爹不要瞒着我,好吗?”

“我们的观音婢长大了,懂事了许多……”父亲轻叹一声,眼睛看向窗外遥远的天空,“可是,就算这个太子走了,还会有另外的太子。”

另外的太子?我心陡的一震,我就脱不掉大隋太子妃的身份么?历史的轨道难道改变了?一如我能够来到这里,一切都变了么?

“在送选的名册中,你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唉……我只得和陛下撒谎,说你和李家早订了亲事,生辰八字的草帖都互相换过了……”

我两耳‘嗡嗡’的听着父亲的讲述,果然是李世民……原来顺德前往太原是为了交换我和李世民二人生辰八字的草帖……

我也终于明白母亲那句‘但愿顺德的动作快。也不知道唐国公答不答应?如果他怕了……’没讲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李渊不同意这桩婚事,而杨广哪天兴起要看草帖,父亲又交不出……那父亲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

“爹,陛下是明君吗?”见父亲疑惑的眼神,我将杨素过世那一年,在书房偷听到的杨广和宇文化及的话说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