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宝黛情长
2733600000150

第150章 木惜情怀

雏菊儿并不在黛玉跟前伺候,黛玉叫她跟着芳草,学些活计,以后便住在庄子上,黛玉每日跟惜春在庄子里游玩,或者带着丫头们荡秋千,捉草虫儿,或者请来郑先生论论书画,惜春因也喜欢郑燮的画,便尝尝拉着黛玉去吵郑燮,郑燮因也喜欢惜春的率真清傲,便尝尝的指点与她,惜春的画画得更加精妙了。

这日,正逢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佳节,人们登高望远,赏菊品酒,乐事无限。黛玉也备了菊花酒,在庄子后面高坡的凉亭上设了宴,带着惜春并紫鹃丫头们请了郑燮一同过重阳。

山坡的另一面,已经不属于黛玉的庄子了,那边小树林里,一个四十多岁的人正对着四五十个土黄衣衫的人吩咐着,身后站着一个小女孩,正是黛玉救下的雏菊儿。

原来雏菊儿正是这个人的女儿,是八爷允祀的家奴在外边收来的江湖人,因为了打探黛玉的行踪以及她身边的侍卫们的情况,特用了个苦肉计,把雏菊儿送到了黛玉身边。谁知歪打正着,雏菊正好从芳草那里知道了庄子上的详细情况,其实原是林嬷嬷怕黛玉闲时到庄子上住着,万一闲人进来,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庄子的周围按照阵法种了树木花草,放置了山石,一般不知道的人,进来便会迷路,必须通过庄子里的管事带出去方可。芳草因怕雏菊走迷了路,便把里面正确的走法告诉了她,却是帮了八爷一个大忙。

夕阳西斜,天气转凉,黛玉跟惜春郑燮谈兴正浓,紫鹃跟入画拿了披风来,给二人披上,惜春因见对面坡上的野花开得正好,便欲去采一些,黛玉便也跟着同去。四名侍卫只在不远处巡视。

黛玉跟惜春手拉手一路顺着山坡跑下去,二人边笑便喘息着,到了花丛里,只顾四下张望着看这一大片紫的,黄的,粉的野花。谁知不远处的那群人以最快的速度靠近了二人。侍卫们见忽然出现了一群人,便飞身靠近,领头一个瞬间先抱起黛玉往后退去。紫鹃等人见了,忙大声呼喊着,庄子上的侍卫不多时便赶来了,因见黛玉无事,只可怜惜春被那群人围在中间,一时不得解救。

黛玉正在着急,忽见一个白影轻轻掠过,犹如一只大雁,矫健而轻盈,那人不偏不斜,正好落在人群之中,惜春的身边,只见他一伸手揽过惜春,脚尖点地,腾空而起,跳出了那群打斗的人群,没了惜春的牵绊,侍卫们没了顾及,使出全身的解数厮杀,顷刻间四五十人伤的伤,亡的亡,逃的逃了。

白衣人抱着惜春回到山坡上,黛玉一看,竟是木丛霖救了惜春,惜春出了受了惊吓之外,并没受伤,于是悬着的心放到肚子里。一时忙叫人把惜春送回庄子里请大夫来给惜春瞧瞧,丫头们便慌着去抬轿子,木丛霖见了笑笑说:“何必费事,还是我送了四姑娘回去便好。”说着仍旧轻轻抱起惜春,跟在黛玉等人的身后去了庄子前面的小院落里。

惜春年纪尚小,突逢这种变故,此时已经吓坏了,只知道紧紧地偎依在木丛霖的怀里任凭木丛霖爱惜的目光瞧着自己而已。

一时大夫来了,无非是开些安神的药,叫一日早晚服下,黛玉便问木丛霖怎么从宝亲王府上来了这里。

木丛霖回道:“回主子,李卫被点了两江总督,雪雁姑娘要同去上任,因去园里给姑娘道别,见不着姑娘,便去了王爷府上,王爷因知道姑娘不在园里,怕有人打姑娘的主意,便叫我来侍候姑娘安全。”

黛玉笑道:“眼见得,如今你只听他的话了,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不过也幸亏你来,不然不知道四妹妹会怎样呢,可不是我的过失。”回头又跟紫鹃说:“你出去,说给侍卫们,把那些活口一路押回京城,交给顺天府去。”

惜春此时心神已经安定下来,躺在床上,细瞧木丛霖清瘦的脸庞,俊朗的双目,心中泛起一股莫名的情愫。

众人失手,其中三名受伤的手下被擒住,八爷真是气急败坏,一改他往日柔和的形象,啪的一声,摔了手中的青花瓷盖碗,指着下面的奴才怒道:“真是饭桶,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还有什么用处?那些被擒住的人,该怎么办,你心里清楚,不用我多说了,若是再走漏了半点风声,你全家上下全都给本王到宁古塔去吧。”

些人忙跪下谢了恩,自去想办法灭口了,这里隆科多从后门进来,笑着劝道:“王爷息怒,奴才刚刚收到了下人送来的东西,王爷看看,即使没有那水晶绛珠,也有充足的理由招八旗王爷进京了。”

八爷听了,忙接过隆科多手中的包袱打开,看见里面的一些小衣物并一张庚帖,看了半天,呵呵的笑了。原来隆科多从内务府悄悄的取走了宝亲王的玉蝶,真是办了一件大事。他查了宝亲王出生那年雍王府里的记事,编造了一个故事。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里一片欢笑,这一天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孩。同一天,海宁陈家也添了一个小孩。这海宁陈家指的是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人们俗称他为陈阁老,在康熙年间曾入朝为官,并且和当时的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关系十分密切。隆科多便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制造了传说,说当时雍亲王妃和陈世倌的夫人都怀有身孕。不久,两家先后生了孩子,雍亲王生了一个女孩,而陈家生了一个男孩。过了几天,雍亲王让陈家把男孩抱入王府看看。王命难违,陈家只好把孩子送进王府。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胖小子竟变成了一个小丫头。久在官场的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声张,不久就辞官带着全家回原籍去了。而那个被换入王府的男孩,就是后来的宝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