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这辈子很短,不要为别人而活
27357800000028

第28章 生命就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1)

1.人生不满百,总得留下点儿什么

一棵树终究会凋落,但是它仍会从春到夏,每分每秒努力吸收每一寸阳光的温暖。最后,树干的年轮上却有了时光的印记。人也是如此,在最艰辛的时刻,那些过往早就雕刻了灵魂,刻画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年轮上。

人生是一幅卷轴,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不过百年而已。你要怎样作画,才能不辜负每个春韶易逝的日子?有人画出华丽重彩的油画,每个时空布满了自己精心刻画的印记;有人画出一半泼墨、一半留白的山水画,有舍有得,虽然并不辉煌绚烂,却写意无穷;有的人画出的只是一幅儿童的涂鸦,涂涂抹抹,别人不知所谓,自己稀里糊涂。

人生不满百,你落笔的每分每秒决定了最后这幅画卷是传世精品,还是废纸一张。一万年太久,终究不是我们的日子,属于我们的大约只是朝夕之间。

人生中,留下印记最深的,往往不是春风得意、众星捧月的时候,那些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是最痛苦、最无助、最孤单、最落魄的日子。你需要伏案低头、奔波忙碌,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分成八半,恨不得自己有诸多分身可以帮自己。而这段岁月,往往成为自己最眷恋的时光,因为每个踽踽独行的脚印,都是自己画卷上最深刻、最惊人的一笔。

鉴真是被载入史册的佛学大师。刚入空门时,主持让鉴真大师做了大家都不愿做的行脚僧。每天他都是寺里最勤奋的,做出的活儿从未让主持感到不满。但是,一年下来,他发现别人的活儿都很轻松,而自己的活儿却是寺里最苦最累的。

一天日上三竿,往日鉴真早就洒扫清洗了。但是现在却还在呼呼大睡。主持觉得奇怪,就推开了他的房门。床边是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床上的鉴真仍在打鼾。主持叫醒鉴真:“你不外出化缘,在床边堆这么多破瓦鞋干什么?”鉴真打个哈欠抱怨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呢,刚剃度一年多,这么多鞋都穿破了。”主持听后微微笑道:“昨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雨,你随我走走吧。”

寺前是一段土路,因为雨后不久,路面泥泞不堪。主持对鉴真说:“我问你几个问题。”

“你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成为光大佛法的名僧?”“当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鉴真立刻回答。

“昨天你走过这条路吗?”“当然。”

“那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鉴真觉得主持在强人所难:“不下雨的话,这条路每天都是又干又硬的,怎么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笑了:“现在走一趟这条路,你能找到吗?”“当然能,一眼就能看到。”

主持点头道:“要知道,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众生莫不如此。你看,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从没经历过生活坎坷,就像脚踩在又平又硬的路上,最后什么也留不下来。”

鉴真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主持的良苦用心。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做主持分下来的工作,日后更是潜心研究佛法,终成一代佛学大师。

每个云淡风轻的背后,都有一段苦苦的挣扎,每个绚烂人生,都有不为人知的付出。人生之路,有些东西必须经历过、挣扎过,才明白得到的美好、失去的大度。

从没争取过,何谈放弃的洒脱?不曾执着追求过,怎会珍惜到手的幸福?没有一步步走出来的生活,即使游遍世界,也只是虚看而已,生活仍旧不知所谓。

一个毫无爱情经验的人,婚姻只是将就的人,谈说岁月静好、平淡是真是多么可笑!

一个花了两块钱中了五百万的人,用不了多长时间他就会成为一个新的穷光蛋。但是一位白手起家、拼搏多年的人亏损了五百万,如果不出意外,他很快会成为一个千万富翁。走过艰辛方知生活之乐,经历了人生的荒凉才会珍惜繁花似锦的日子。

一个女孩子十几岁不漂亮,她可以说我的父母相貌不好,但是,如果她已经三十多岁,依旧不漂亮,那么就是自己的问题。在十多年的时间里,生命里为什么没有注入新的东西?她辜负了每一天可以改变自己的日子。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如是说。人生百年,只有现在的每分每秒每时每刻是真的,这个时刻的我们是真的,我们活着是真的。而一个人活着,不是可以吃饭睡觉,可以呼吸,心脏可以跳动就可以了。要知道,这些不光是人,甚至猪狗猫也可以做到。活着,是因为他在做,在行走,在经历。

一棵树终究会凋落,但是它仍会从春到夏,每分每秒努力吸收每一寸阳光的温暖。最后,树干的年轮上却有了时光的印记。人也是如此,在最艰辛的时刻,那些过往早就雕刻了灵魂,刻画在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年轮上。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不是应该想一下自己可以留下点什么呢?

2.理想的生活,就是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理想的生活不过是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喜欢的房子里布满喜欢的物品。人生的大快乐和小圆满,大都是从这份欢喜、悸动和爱开始的。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然而,生活是什么?生活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也可以是诗酒平生的惬意。吃白菜豆腐可以,吃红烧肉也是一顿。但问题是你喜欢什么样,你爱的那个才是你的心情,你的态度,你的人生。

韩寒在《我所理解的生活》中,这样写道:“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潜海沟,它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我也不觉得留有遗憾是一种缺憾美,相比之下,干砸了倒是一种美。”

理想的生活与财富多少、地位高低无关。在我们最喜欢的事情上藏着幸福的密码。生活之中,有的人喜欢奢华味,有的人喜欢田园风,没有谁高贵谁低下,关键是过日子的人是不是好这口,就像有句话说“千金难买心头好”。

摩西奶奶是美国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76岁开始绘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引起轰动。她的人生虽然开始很晚,但最终选择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她在百岁感言时说:“我的孩子们,投身于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时的专注与成就感,足以润色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日常生活带来的厌倦与枯燥,足以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不过分依赖,保留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寻觅到一个懂你爱你的伴侣,两个人组成的小小世界,便足以抵挡世间所有的坚硬,在面对生活的磨砺与残酷时,不觉得孤苦,不会崩溃。”

诚然,喜欢才是人生的原动力。不管是男人向女人表白,还是女人向男人表白,他们表白的对象总是倾向自己喜欢的;去买衣服,穿来穿去,最后选的大都是自己喜欢的;去饭馆点菜,点来点去,都尽量点自己喜欢吃的口味。没错,我们不管在行动上还是潜移默化的思想里,总是想着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幸福的人太多,因为不欢喜的东西占据了他的空间。大凡不爱的,就会有诸多借口去驳斥,因为不喜欢才有了诸多的埋怨和逃避。

同样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有的人只是为谋生,八小时之外爱好占满整个世界,免于被生活的单调和不幸所禁锢。有的人却可以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时时刻刻都是欢喜的,不必为它的单调无趣而煎熬,不必每周数着手指过日子到了周末才能一晌贪欢。

同样是结婚,有的人可以跟不爱的人举办婚礼,拍婚纱照,但是,结婚了之后,才会发现不爱一个人却要生活在一起,是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不爱所以难以忍受;不爱所以会吹毛求疵;不爱所以会麻木不仁。套一句流行语:和不喜欢的人在一起,辣条都不想分他一半。最后,看到的人生百态皆是薄凉。原本可以等到更好的更喜欢的那个,为什么不呢?自己委屈了自己,又何必埋怨别人?而和自己相爱的结婚的那个人,即使婚后有诸多的不适,也会在不适中寻找到欢喜。即使婚姻是坟墓,那么,在里面也能过得有滋有味,意兴盎然。

世界是一面大镜子,照出来都是自己的影子。一个人选择了什么样的世界,世界就会回馈他相应的东西。人生百态,只有选择喜欢与不喜欢的而已。

理想的生活不过是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喜欢的房子里布满喜欢的物品。人生的大快乐和小圆满,大都是从这份欢喜、悸动和爱开始的。

如果这样的生活里真的有痛苦和艰辛,我们也会满怀欣喜、心甘情愿、以苦为乐。看看即使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毛主席说的话都是:“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因为做自己喜欢的一切,所以无惧、无畏。

小孩子大都快乐,因为每个孩子都在寻找眼中最欢喜的事物,他惊喜于世界的多姿,所以,满心欢喜。即使一条毛毛虫,一块石头,一片树叶,都足以让他乐此不疲地沉浸其中。

很多人都怀念青春的美好。是因为青春的岁月,大多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爱的,并且跟它们在一起。当心中充满了这些,看到的也是世界回馈的爱和欢喜。

大凡青春落幕,不是因为不再年轻,而是开始了妥协,开始委屈自己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去和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但是,一个人可以委屈自己一时,可以委屈自己一世吗?生活中,短暂的艰辛和痛苦没有什么,但是,当我们的一辈子都是如此时,这是多么不幸的人生。

有生之年,也许我们不能大富大贵,但是能与自己欢喜的一切在一起,在年老时能够眉飞色舞夸夸其谈一番,也不枉一生了。

3.在满足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人人会生存,但不一定人人会生活。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总是来自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更加得心应手,沉溺其中也不会有虚度年华、庸庸无为之感,也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旅途更加丰富、饱满、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渴望做自己喜欢的事,但却总是面临生存的压力。如果有一份既能解决生存问题又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实在是再好不过。然而,生存始终是人生第一要义。在满足基本生存前提下,我们再尽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有一位美国人去巴黎旅游,当来到金碧辉煌的“雨果大礼堂”时,他被礼堂华美、现代的建筑风格所吸引,于是问导游:“这个礼堂是不是以贵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马里·雨果的名字命名?”

导游回答:“不,不是的,这个礼堂是以弗里曼·雨果的名字命名,他是贵国费城人。”

美国游客惊讶:“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他写过什么代表作?”

导游曰:“他写过一张支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费里曼·雨果的行动表明,他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生存的前提下,又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所以今天我们就看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雨果大礼堂”。

民以食为天,不知道从什么朝代开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成了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智慧的古人早已告诉了我们温饱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一书时,生活极其困窘,这一点我们从他与恩格斯的信件来往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在其中一封信里,向老朋友恩格斯倾诉道:“一个星期前,我窘迫到无法出门的地步,因为我唯一的一件外套被抵押在当铺里。我的饭桌上已经很久没有肉了,因为我早已欠债累累。”在写给恩格斯的另一封信中,马克思又写道:“我的夫人病了,小珍妮(马克思的女儿)也生病了,我不敢给她们请医生看病,因为我根本付不起昂贵的医药费。已经有8—10天的时间了,全家人只能靠面包和土豆充饥。”

可以说,马克思能够顺利完成《资本论》这一伟大著作,与恩格斯对他经济上的援助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马斯洛需求层次上来说,一个人只有先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之中,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所有的道德荣辱、人生价值都是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来讨论的,和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谈爱好、谈信仰、谈道德、谈人生的意义,想想也是不现实的吧。

台湾作家龙应台写过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一个叫提摩的人,提摩从小爱画画,在气氛自由、不讲究竞争和排名的德国教育系统里,他一会儿学做外语翻译,一会儿学做锁匠,一会儿学做木工。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失业时只有18岁。直到龙应台写这篇文章时他41岁,仍旧失业,所以和他母亲住在一起。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临街的窗口画长颈鹿。

因为没有工作,所以也没有结婚,没有小孩。提摩自己还过着小孩的生活。可是,那时他的母亲已经快80岁了。这是一个没有生存能力和生存意义的人,所以一生只能依附于他的母亲。龙应台对她儿子安德烈提的要求是:我怕你变成画长颈鹿的提摩,不是因为他没钱没名,而是因为他找不到意义。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如龙应台这样知识渊博的名人,对自己的儿子提的要求也不过是找一个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出于生计,但是生计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所以要用功读书,争取将来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