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命案记事本
27438000000043

第43章 年三十的火(4)

赵家村人口不多,但全部都是外迁来的,郭少军小时候听爷爷说,在四十年代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后来陆陆续续搬迁定居到这里的都是当时的逃荒者,被饥饿逼迫而来,这里两面是大山,且离村子不到一里的地方就有一条大河,是当时饥荒者们赖以生存的两大源泉,小郭的爷爷很小时候就是跟着自己的长辈们逃到这里来,再后来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户人家,于是他们几家人就联合起来开垦了山上的坡地,种植些农作物,繁衍生息,慢慢的形成一个村落。村子发展最旺盛的时候就是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人口是最多的,但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村里的年轻人都了走出去,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并且定居下来,把自己的父母亲人也都接了出去,现在的赵家村里常住的总共剩下不到五十户,果子也曾经提过以后在市区买好房子,就把家人都接到市里去,可是他的父母和几个叔叔却都不同意,包括他大哥在内,都不想离开这里,用他老爸的话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了,都养成这里的生活习惯了,再换新地方,折腾不起。”

郭少军一直都很奇怪,村里没一户姓赵的,为什么他们这里叫赵家村,后来他大哥才告诉他原因,也是从老一辈那里听来的,说第一批逃荒过来的人到这里的时候,发现这里并不是荒地,而是一片废墟,就像是遗址那样的,还有残垣断壁,而在村子唯一一个入口的的地方还立着一个大约一米的石碑,上面刻着“赵庄”两个字,因此他们判断这里可能曾经住着一个赵氏家族,而且根据当时他们看见的情形,觉得这个赵氏家族之前应该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大家族,但是到了后来估计是遭受了什么天灾人祸,然后离开了这里。不过村里还有一个说法,说这里之前曾经住的是一个大财主,姓赵,但是有一天突然被一帮土匪洗劫了,不光抢走了所有的财务,还将全庄的人都杀了,最后放了一把火烧光了剩下的一切,因为有人说,在一些残壁上可以看到烧过的痕迹。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表明了这里曾经住过一个姓赵的家族,而他们也只是“继承”了之前的名字,所以叫做赵家村。

第二天一大早果子就跟着大哥、大嫂、妹妹、妹夫一起赶往云阳镇上采购。云阳镇虽说人口不多,地方也不是很大,但是却是个南北通透的交通枢纽地,徽州市的南大门,国道穿镇而过,高速在这里也设有一个出入站点和休息站,流动人口极多,云阳镇的镇长也是个聪明人,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制定了每周周末为赶集日,叫所有南来北往做生意的人都有一个集中做买卖的据点,所以一到周末,镇子上就人口攒动、热闹非凡,过年期间的集市那更是人欢马叫,赶集的人群战斗系数直接可以用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攻势形容,不光徽州市区的人会来这边采办年货,连同徽州其他乡镇上的人都会赶过来凑个热闹。而年三十这一天集市只有上午半天,所以果子他们必须赶早,不然别说买不到新鲜的肉和蔬菜,就连干货恐怕都只能捡到“残汤剩饭”了。

家里一行五人坐着大哥的农用车颠簸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镇上,果子因为太困本来还在半睡眠状态,但是被一路的颠过来,也醒了八九分,到了集市一声声刺耳的鸣笛声像是大冬天从头灌到脚的冷水一样,郭少军已经完全清醒了。到了集市,五个人兵分两路,按照各自的清单开始了年货攻坚战。

一上午的鏖战,果子觉得比他跑案子还累,往年自己也跟着一起来过,但是都没觉得像今年这样。年货置办完后,又马不停蹄的赶紧往家赶,因为按照他们这里的习俗,吃过午饭后,女人在家就要开始准备三十的年夜晚,和初一全家人全天的伙食,因为初一是绝对不允许起火动刀的。而男人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去给祖先上坟,接人,接回来供奉在迎门正堂的主案上,香火一直烧到十五,然后再送回去,好叫祖先都能受儿孙们的供养,一起过年,也保佑后辈们能平安顺利。

郭少军的父亲是长子长孙,所以每年上坟接祖先的事都是他老爸牵头,作为大家长带领着几个叔叔和晚辈们一起去,但是今年果子老爸的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前几天还不小心崴了脚,所以今年接先人一事就由二叔带头了。

整整一天,村子里的人都是忙忙碌碌的,一切都是为了过年做准备,郭少军真心觉的过年就是自己折腾自己,还不如不过。可是这样的话他是一点不敢在长辈们跟前说,因为挨过一次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

果子跟随着长辈们从坟地回来都已经快5点了,缓了口气,又开始帮着家里的女人们做年夜饭,无非就是打打水、洗洗菜。因为晚上的饭是全家在一起吃的,所以准备的菜式也非常多,几乎每年都这样,果子记得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因为好吃的多,人也多,还可以玩到半夜才睡,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不喜欢了,觉得过年是一件特累的事情。

晚上7点一大家子都围坐在两个大饭桌边,果子家是赵家村的人口最多的一个家族,果子的父亲有2个弟弟1个妹妹,一共是兄妹4个,全在村里,而母亲这边也是有1个哥哥1个弟弟,不过这几个舅舅都已经搬迁到其他镇上去了。果子的妹夫是家里的独子,所以过年的时候妹夫的父母也会过来这边,再加上婶婶和堂兄妹们,差不多有二十号人,刚好坐两桌。

依旧是每年的老规矩,开席前先敬奉祖先,然后由最年长,辈分最高的说祝词,全家共举一杯后就可以开席了,前后其实也不过十分钟左右,但是对于果子这个吃货来说是有点日子难捱,毕竟眼前一桌都是美食,各种鸡鸭鱼的,这可不是每天能遇上的,果子觉得过年也就剩下这点好处了。接下来的时间就很轻松愉快了,不是吃就是喝,再就是给长辈们敬酒。

“郭少军!”

果子在梦中听见一声歇斯底里的叫声。

“你可算是醒了,我还以为你打算睡死了。”果子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就看见堂弟郭少虎的一副大黑框眼镜。

“几点了?”果子隐约记得昨晚和几个兄弟猜拳喝酒,好像输了好几把,后来就再也不记得了,“嘶!头好疼。”

“你的酒量也太差了,才喝了几杯啊,就不省人事了。”郭少虎递给果子一杯水和两个药,“吃了头就不疼了。”

郭少军慢慢的坐起来,接过药一口吞下,“我能像你们吗?我们上班是不能喝酒的,我不是酒量差,是没酒量。”

“你喊我起来做什么?几点了?”果子吞了药接着问着堂弟。

“叫你起来吃午饭,都快12点了,我的哥啊。”郭少虎虽然只有十七岁,但是却显得比郭少军稳重,也是除了果子大哥、妹妹外,和郭少军年龄最近的堂兄妹,现在正在水阳县上念高二了,“大哥和大妈都来喊过你好几次了,简直睡的跟头死猪一样,我打算再喊不醒你,就动武了。”

“你敢,反了你了还。”郭少军总算是清醒过来,立马端出兄长的架子。

“嘿嘿,你现在是警察哦,要真动武了,人家该说我袭警了。”郭少虎懂的还不少。

“知道就好。”郭少军一个小跳下了坑,一边往外走一边问:“中午吃什么?”

“馒头、菜。”郭少虎先一步走出屋子,“你快点,大家都等着你了,我先过去了。”

果子哦了一声,用最快的速度梳洗完,不然又得挨说。

郭少军刚走进院门,就听见几个叔叔在里面议论:“昨晚谁家着火了?”

“不知道啊,看方向应该是云阳那边的。”

“火烧的还挺大啊,差不多烧了一个小时了吧。”说话的是三叔。

“人没事就好,太不吉利了。”三婶接过话头说道。

果子一听这话就有种不祥的预感,急忙走过去问:“三叔,你说昨晚云阳着火了?”

“是啊,都后半夜了,我也是起来撒尿才看见的,云阳那边的天都烧红了。”

“我也看见了,还是你三叔喊我起来的。我说军军,你不是警察吗?这事归不归你们管,到底是哪家着火了?”问话的是二叔。

郭少军头又疼起来,“如果是一般性火灾,那归消防,但是如果出了人命案,或者不是意外着火,那就归我们管了。”

“我看十有八九是意外着火,你想啊,昨晚年三十啊,到处都放炮,往年不是也出过几次火灾吗?我记得去年和前年三十晚上都有。”三叔记的不错,“如果是人放的火,我看这仇有点大。”果子也想起来了,去年也是在年三十晚上出了一次火灾,也是在云阳镇,着火的是一个放置鞭炮的小仓库,好在没人员伤亡。

“希望是意外,不然……”果子的话还没说完电话就响了,来电是老周,郭少军想这个年估计已经过完了。

“好,我马上到。”果子听完电话就立马往自己住的房子跑。

“军军,啥事啊,是不是云阳着火的事情?”三叔还在后面追问着,果子已经跑出了院子。

“不知道啊,三叔,我先走了。”果子一路小跑回到自己屋子,换好衣服,又快步跑回去,“二叔,麻烦你送我到云阳镇,赶紧。”

果子二叔二话不说就去开自己的农用车,果子妈又赶紧给果子塞了一袋子馒头,装了一饭盒菜带上。

不出果子意料,现场正是三叔说的云阳着火的地方,果子到的时候队里其他人都已经到了。被烧的是一户住在镇子“二环”的人家,位置正好就在来往赵家村的路上,一片瓦房被烧的可以说是干干净净,幸好这家比较偏,周边没有其他人家,不然照这个势头推断,有几户几户净。

“勇哥。”果子看见除了两个队长跟着技术在勘察现场外,其他的队友都在询问围观的人。

“你来了。”严勇给果子简单的说了下情况,就安排他去帮水货。

年初一晚上8点,刑警一队的人马全部到齐围坐在白板前面,老周已经将部分资料贴在板子上,而法医和消防两边的资料也已经在他们几个手里挨个传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