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
27441300000031

第31章 舍弃计较之心,学会宽容(3)

大官见状,马上放下了官架子,大加夸赞道:“听说你不为名利,不畏权贵,今日一见,果不其然。我今天来此,并非为你的画而来,而是为你的淡然而来。我想招你为门客,不知道你可愿意?”

画家说:“你待人和善,在小人面前不显大官风范,示弱求贤,我怎能不答应呢?”

后来,画家和大官成了好朋友,相互帮助,自得其乐。

面对画家的傲慢和刚硬,大官不争一时长短,敢于低头示弱,赢得了画家追随之心。而那些求画者过于计较画家的轻慢,为了争一时之气,计较眼前得失,而没能得到画家的赐画。相比之下,我们可以发现:低头、示弱、大度是高明的交友之道,示弱可以表达对别人的尊重和看重,大度能包容对方的缺点,赢得别人的好感。这样自然容易赢得朋友,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为自己赢得一笔宝贵的财富。

事实上,不争一时长短,不计眼前得失,是一种远大的眼光与志向。只有目光长远,高瞻远瞩,才能成就大事。不争一时短长,才能给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为获得远大的结果做准备。而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小得小失,是很难有一番作为的。

曾有这样一个寓言:

从前,在一个国家,很多钓鱼的人每天扛着钓竿东奔西跑,不管是池边、河边还是水沟边,只要有水,只要有鱼,他们就在那儿钓鱼。他们几乎每天都能有所收获,并为自己的收获洋洋自得。如果偶尔没有收获,他们还会觉得郁闷扫兴。

而有个人与大家不同,他也喜欢钓鱼,但是他只在海边钓鱼。他的钓钩粗得像大铁锚,他的钓绳粗得像藤索。他十年如一日地坐在海边的山上垂钓,虽然很多天过去了,他都没有一丁点收获,但是他始终不为所动,而是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十年过去了,他终于钓到一条无比巨大的鱼。他找人把这条大鱼弄上岸,然后把鱼宰杀了,切割成很多块鱼肉,让很多人都品尝了这条鱼的美味。

这个寓言就是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没必要争一时长短,想要获得大收获,必须付出时间、付出努力,舍弃眼前的小得小利,还要耐得住寂寞,禁得住他人异样眼光的看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一步步奔向既定的远大目标。

另外,不争一时长短,不计眼前得失,还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形势不利于自己时,要学会示弱和妥协,能屈能伸,懂得自我保护。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只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6.学会原谅,让自己心安理得

一位台湾作家在自己的著作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妇人,平常看起来温和有礼貌,也懂得持家、照顾家人,经常一大早在家门口的河边洗衣服。但是她有一个不定时发作的毛病——发疯地叫骂。

她有时候会拿着一把菜刀在家门口破口大骂,有时候则是拿着棍子,在门口耀武扬威。初次见到这种场景的人,一定以为那是谁家无聊的妇人在演广播剧,但后来就知道了,这位妇人是在发泄仇恨的情绪。

她最常骂的几句话是:“我不甘心。”“你是个畜生,你一定会有报应的。”“你出门一定会被车撞死。”“你怎么可以骗我?”

原来,这位妇人曾经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次,朋友向她借了一笔钱,那笔钱是她积攒很久的所有资产。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她毫不犹豫地借给了朋友。没想到,朋友一去不复返,毫无音讯。10多年过去了,妇人依然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心中积压了很多仇恨,她不肯原谅朋友,最终压抑出病来。

生活中,对于别人给自己造成的欺骗和伤害,有些人总是放不下,不肯原谅对方。如果有机会,甚至恨不得报复对方。然而,长久的计较是一把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自己。而且很多时候,这把双刃剑伤害不到别人,反倒是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就像那位发疯的妇人,他不肯原谅朋友,对朋友造成不了任何伤害,但是却把自己逼疯掉了。因此,千万不要天真地以为:你不肯原谅别人,别人就会受到惩罚。也许在你计较、记恨别人的同时,别人正在心安理得地生活呢!

所以,与其把恩恩怨怨记在心里,不肯去原谅,不如珍惜时间,珍惜眼前的生活,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其实,只要大度一点,只要看开一点,烦恼就会随风而去,阳光就会透进我们的心窗,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心安理得,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个年轻的小伙子由于懒散成性,加之没人管教,因此,变得爱偷东西。为了有钱上网,他经常去一个老奶奶的房间偷钱。后来,老奶奶知道这个小伙子偷了自己的钱,她觉得这个小伙子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应该如此浪费生命,因此,她想挽救这个年轻人。

有一次,老奶奶躺在床上,听到年轻人来偷钱,她居然平淡地说:“柜子里没有钱,钱在抽屉里。”这话就像奶奶对孙子的关爱一样。年轻人心头一惊,拿了钱之后就转身离去,老奶奶却叫住他:“收到别人的礼物时,你不说声‘谢谢’吗?”

小伙子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来偷钱的,再看一看卧床不起的老奶奶,顿时他的内心五味杂陈。于是他礼貌地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

后来,小伙子被警察抓住了,警察带着小伙子来到老奶奶家询问事实情况,老奶奶却对警察说:“钱是我给他的,他没有偷我的钱。”小伙子十分感动,当即跪在老奶奶面前,发誓一定会洗心革面。

老奶奶知道,小伙子原本有一颗善良之心,只不过他的丑行掩盖了内心,他需要的不多,只是一些关爱,一些教育和引导,所以,老奶奶才会一再宽恕小伙子,最后用宽恕和原谅感化了小伙子,使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就是宽恕和原谅的力量。

有人给宽恕和原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紫罗兰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宽恕和原谅别人,是对待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释怀了怨恨,才能一身轻松地生活。当你怨恨一个人时,不妨闭上眼睛,体会一下内心的感受,你会发现:让别人觉得自己有罪,你也不会快乐。

况且,有时候有些人做了错事自己并不知道,这个时候,更需要我们的宽恕和原谅,让他们幡然醒悟,帮他们改过自新。当你用自己的宽恕和原谅拯救了一个误入歧途的人时,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为社会做了贡献,觉得有一种高尚的价值感呢?

威尔·罗吉士是历史上有名的幽默大师,他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他每天与别人开心地交往,哪怕对方做了错事,伤害了自己的利益和感情,他也会选择宽恕和原谅。他能有这种宽大的胸怀和大度的心态,与他当年经历的一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那天,罗吉士的一头牛冲破了农夫的篱笆,偷吃了农夫的玉米。农夫一气之下,杀死了牛。依据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向罗吉士通告此事并说明原因,但是那位农夫并未这样做。罗吉士非常生气,带着佣人便去农夫家说理。

当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半路,马车上挂满了冰霜,他和佣人几乎被冻僵了。好不容易来到农夫的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见有客人,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进屋取暖时,罗吉士发现妇人非常消瘦憔悴,他还发现桌椅后面躲着五个孩子,各个瘦得像猴子一样。

没过多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对他说:“这两位客人顶着狂风严寒来到我们家……”

罗吉士原本是来找农夫理论的,但是话到嘴边,又打住了,他伸出手,和农夫握了握手。农夫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与他开心地握起手来,还热情地拥抱,并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在晚餐即将开始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真的很抱歉,家里只有这些豆子,本来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外面太冷了,还没准备好,真是委屈你们了。”

孩子们听农夫说有牛肉吃,顿时一个个高兴地眼睛发亮。

吃饭的时候,佣人一直等待罗吉士谈正事——如何处理农夫杀牛的事情,但是罗吉士就像忘了那件事一样,从始至终都没提。

饭后天气依然糟糕,农夫挽留他们住下来,等天气好转再回去。于是,罗吉士和佣人在农夫家过夜。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和农夫告辞了。

在回去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罗吉士:“你是来为牛讨公道的,为什么没有说呢?”

罗吉士笑着说:“我本来是讨公道的,但是后来又不打算追究了。因为我虽然失去了一头牛,但是得到了一点人情味,牛什么时候都可以获得,但是人情味,却不容易得到。”

耶稣在受人迫害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原谅他们(迫害者)吧,他们在做些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啊!”有些人疯狂地做一些错事,就像动物一样不自知、不自愧。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不原谅、不宽恕又如何呢?如果你觉得比他们觉悟更高,就应该帮他们从错事中清醒过来,如果你怀着这样的悲悯心去对待犯错的人,那么你就容易从宽恕中获得一份心安理得,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7.包容是一种参透人生的淡定

古印度有一位著名的禅师,他门下有很多弟子,其中有一位弟子整天牢骚满腹,不是抱怨饭菜不合胃口,就是抱怨别人对他不友善。为了开导这个小肚鸡肠的弟子,禅师叫他去市场买了三包盐回来。

弟子把盐买回之后,禅师对他说:“把一包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了。”

弟子喝完之后,大声喊道:“太咸了,咸得发苦。”

接着,禅师让弟子把一包盐倒入水缸中,然后叫弟子把水搅动几下,再捧一口水尝尝,然后问弟子水是什么味道,弟子说:“有一点点咸。”

禅师让弟子把最后一包盐撒进湖里,然后让弟子捧一口湖水尝尝,然后问:“水是什么味道?”

弟子说:“好像一点咸味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