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27526900000145

第145章 欲盖弥彰女帝著大书(3)

高戬见太平也走至岩石下,急忙躬身施礼道:“刚刚怠慢了公主,请公主勿怪。”

太平见他主动认错,气便消了一半。她酸溜溜的说道:“你那包袱里装了些什么,这么宝贝?”

高戬神秘的一笑道:“我这包袱里确实装着一件千年的宝贝呢。”

“哦?”太平是大周的公主,是武明空的掌上明珠,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只是,此刻,她见那高戬一脸神秘兮兮的样子,而且还说是“千年的宝贝”也不免有些好奇。“什么宝贝,能否打开一看?”

高戬故意说道:“这宝贝我是从不示人的,不过,既然公主要看,我便破一回例吧。”这番话把太平说得芳心大悦、喜不自禁。

高戬将包袱解开,用一只手托着,另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掀开来。太平公主及菱儿等人屏住呼吸,定睛看时,却是一本《庄子》。太平见了,不由得扑哧一笑。

那菱儿道:“只不过是一本书而已,你还好意思说是什么千年的宝贝。”

那高戬理直气壮道:“庄周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其所著之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在你看来,或许唯有那些金银玉器才称得上是宝贝;而在我高戬看来,这千年前雄浑飞越的妙文才算是宝贝之中最为珍贵的宝贝呢。”

太平心中暗道,就为了这么一本《庄子》,他便将我这个堂堂的公主抛在了后边。如此作为,如何能升官发财,大展宏图?唉,真真的是一个书呆子!不过,正是因为他这样的‘呆’,所以才让太平觉得他单纯,可爱,不世故,无心计,才让太平觉得他身上有种远离世俗喧嚣的超脱与宁静,才让太平觉得和他在一起万分的轻松随性。

太平道:“你既然仰慕庄周,何不学他那样‘曳尾于涂中[2]’呢?”

高戬叹息道:“‘曳尾于涂中’、酣眠于山野,这便是我高戬的人生追求。只是‘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高戬家中尚有年迈的双亲,我怎能为了一己之逍遥而置双亲于贫困潦倒之中呢?因此,只得违背了自己的天性,踏上了仕途。”

若是在以前,太平一定会嘲笑他不思进取,可是现在,仍未走出情伤的太平心底里竟也生出了些归隐山林的出世之想。因此,此刻听了高戬这番话,不但不以为怪,反而还为他深感惋惜。她宽慰道:“晋代王康琚的那首《反招隐诗》说的好:‘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你现在在朝为官,正是大隐之所为。”

“哈哈!说得没错!”高戬开怀笑道,“公主真是我高某人的知音啊!”

听闻“知音”二字,太平竟然有些羞涩的低下头去。

那高戬原本只是直抒胸臆,没想到公主会是这般神情,也不由得脸红心跳。

那菱儿自小服侍太平,也算是有些眼力见儿的。她见他二人如此神情,知他们彼此有意,便悄悄的将公主的两名护卫拽出了公主的视线。

菱儿等人的突然撤退,令高戬感到更加的局促不安。他把目光从太平的身上移开,转向珠帘般的雨丝。雨依旧噼噼啪啪的下着,没有丝毫减小的迹象。

太平抬起头来,望着他英俊的侧脸,撒娇道:“哎呀,这雨怎么还不停呀,我站得腿都酸了。”

高戬仍望着雨丝说道:“公主若是累了,可以派一个下人回去,抬一驾肩舆过来接您。”

太平听他如此说,心中暗道,他还真是个书呆子。此时若是换作崔湜,保准会将他的外衣铺于地上供她休息,而后再借机与她亲近一番。遇到这样一个书呆子,太平也没有办法,只得自己掏出手帕来铺于地上,坐下,而后仰起头来说道:“嗨,书呆子,借你的书一用。”

高戬闻听此语,一边转过头来,一边大笑道:“哈哈,公主,您竟然唤我做书……”

此刻的太平斜靠着背后的青山,妩媚的身体蜿蜒而下,俏丽的红裙铺散开来,仿佛是一朵醉人的石榴花。高戬不由得看的呆了,竟然忘了自己在说些什么。

太平娇笑道:“呆子,还不快把你的书拿来!”

“啊?……哦,哦。”高戬这才回过神来,急忙将那本《庄子》双手奉上。

太平接过那书,随意翻开来看时,其上皆为小楷,风格清朗俊逸,颇有虞世南(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之风。太平道:“这是你的亲笔?”

高戬点头道:“让公主见笑了。”

太平颇为欣赏的点了点头,她轻声吟咏道:“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恶至而倪贵贱?恶至而倪小大?”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下小;知天地之为稊(音同提)米也……(见《庄子·秋水》)”念到这里,太平突然停住道:“你这个‘稊’字写错了。”

“不可能啊,我已咏过数十遍,不会错的。”高戬道。

太平道:“不信你自己瞅瞅。”

高戬欲凑过去一看究竟,但又怕失敬于公主,因此便没有动。

太平笑道:“我就说你是个书呆子嘛。你整天读庄子之书,却原来只读了个皮毛。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如此说来,我这个公主与你这个司礼丞又有什么分别呢?”

高戬一拍脑门喜道:“还是公主悟得透彻!”于是,他便不再拘礼,大模大样的走到太平近前,蹲下身子,凑过去问道:“给我看看,是哪里写错了?”

不想,太平竟啪的一声将书合上。

“这……”高戬大惑不解。

太平拿起书来,朝高戬的头轻拍了一下,同时咯咯咯的笑道:“你这个呆子!”

注解[1]:久视元年(公元700年)六月,武明空将控鹤监更名为奉宸府,以原控鹤监张易之为奉宸令,班在御史大夫之下,地位甚高。“宸”是指皇帝的居处,也泛指皇帝的一般事物;因此顾名思义,“奉宸”就是指侍奉皇帝燕居生活,有众星环侍宸极之意。

注解[2]:

语出《庄子·秋水》。

原文为: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大意为: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去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珍藏它,用锦缎覆盖它,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