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觉得别人吃的饭比较香,别人手上的报纸比较好看,别人的老婆比较温柔,其他城市的女人比较可爱,自己眼前这一位总是惨不忍睹。道理很简单,距离产生美,要是你有一千度近视又不戴眼镜,就能把眼前所有女人都幻想成张曼玉,甚至以为镜子里的是梁朝伟。走得太近,看得太真,哪还有浪漫的余地?有时候,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如果香港没有女人
“港女”臭名远播,连我们律师行纽约分部的老外都打电话来问我:“Daisy,你们港女是不是经常要求男朋友买Prada和LV?”我告诉他:“香港的确有女人经常要求男人送名牌手袋,但那是妓女,不是港女。”老外恍然大悟,从此对香港女人又多了一分了解。
香港存在一群永远泡不到妞的“宅男”,他们认为“港女”眼角高,瞧不起收入和学历比她们低的男人,于是开始仇恨“港女”。经过媒体一番炒作,“港女”现在远近驰名,被指不解温柔、自以为是、经常摆出“V”字手势自拍令人看着难受。然而大家可有想过,假如香港没有女人,这个城市将会变成怎样?
我Daisy敢说只要一天没有女人,香港的金融就会马上崩溃。我公司的律师七成都是女人,跟我们合作无间的投资银行家,女人为数超过一半,每天在中环的商业大厦埋头苦干直至深夜。如果女人死光,谁来招呼来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谁为他们撰写招股书?更莫说还有数目庞大的女会计师、女银行职员、女财政公关……香港的金融一天就会瘫痪。再看香港的中小学教师、护士、售货员……大部分都是女人。究竟香港的男人往哪里去了?
假定香港男人去了宇宙的黑洞,女人则身在地球,那么大家是没有相遇的机会了,能够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比遇上“流星雨”的机会还要难逢。越来越多人自愿或非自愿地过着单身生活,孩子的出生率正不断下降。我在香港认识不少人年届四十才第一次为人父母,“港女”平均分娩年龄是31.4岁,但我的内地同事一般25岁前便会结婚,不久便生孩子。再说,香港越来越多夫妇不想生孩子,“世界太坏了”、“空气太差了”、“楼价太高了”,诸如此类的理由我都听过。香港人向来是悲观的,只是没想到生育率低将导致“港女”于700年后绝种!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根据联合国公布各地生育率数字,推算“港女”经历二十五代后将会绝种,原因是港人不婚及迟婚导致出生率下降。最后一名“港女”将于2798年出世,是全球第四最快出现女性绝种的地方。第一位是波斯尼亚,
第二是澳门,第三是马耳他,中国内地则排行第七。中国内地和日本的“末代女孩”,可延至公元3000年才出生;生育率高的巴西可“挨”到公元5000年。
《经济学人》是这样推算的:香港妇女平均每人生一个孩子,而每1000名女性会生下547个女儿;然后这547个女儿又会生299个女儿……这样算来,香港现时375万女性在经历二十五代后将只剩一女。
这不是全球GDP排行榜,排名领先没有什么好处。也许终有一天,全世界都会怀念“港女”,尽管她们是如此贪慕虚荣、自以为是和不解温柔。
刀片呢
切完生果,发现手中只剩刀柄,心里一定禁不住吐出一个字——shit。刀片呢?不是连生果一起吃掉吧!还是掉在地上了……无论如何,总得把这不翼而飞的刀片找出来啊。
假如那不是生果刀,而是手术刀,那就不止一声“shit”了。是,我Daisy是个淑女,我不说脏话。但要是那位躺在深切治疗部的老伯,还有力气吐出一句脏话,我会替他高兴。这位69岁老翁在香港明爱医院接受肺部手术,医生事后发现开胸用的手术刀只剩刀柄,妈的!刀片在哪?照了X光,holy shit!刀片竟然在病人的胸腔!老伯唯有多挨一刀取出刀片,再把那个可怜的肺修补修补。
若不是看了这则新闻,我也不知道手术刀的刀片,原来会甩。报章访问了外科医生,说开胸手术用的是即弃式刀片,在一般情况下可安全地锁紧在刀柄之上。医生需正确地把刀片锁紧刀柄,以避免较低气压的胸腔把刀片吸进人体。我从不期望我的人生出现什么非凡的美事、异常的好运。只要情况一般,就让我心满意足了。
无知
从报上读到一则匪夷所思的新闻:香港一个母亲的女儿从9岁起患有癫痫症,同学、老师和校长误以为她有精神病,嘲笑和排挤这个孩子,要她转校。有关团体决定将癫痫症改名为“脑痫症”,以纠正市民的误解。
身为一个校长,居然以为患癫痫症就是“癫”的,究竟有没有常识?这是21世纪的“国际都会”,三姑六婆不了解,好。但那是校长,是老师。身为教育工作者,竟连如此基本的常识都欠缺?癫痫症就是“癫”,难道毕加索就好“索”?阿富汗就好“富”?癫痫症患者不过是因为脑部神经出了问题,令他不由自主地抽搐,你就以为人家发癫!
我敢说,即使把癫痫症易名“脑痫症”也没有多大帮助,那些笨蛋仍会以为“脑痫症”患者大脑有问题,继续歧视他、排挤他,人类的无知实在教人叹为观止。莫说癫痫症不是精神病,就算孩子真患上精神病,为人师表非但没有扶助他,反而歧视他、放弃他,把他一脚踢到别的学校。香港人有句俗语,责骂不用功读书的孩子“读屎片”,怎不问问那些老师校长为何“教屎片”?
虎父无犬子
施正濠在将军澳车祸中被扯断手筋,面部尽毁,脸部伤处缝了100多针。他没流过一滴眼泪。这年,他8岁。
多少成年人,大哥大姐,这也受伤,那也受伤,芝麻绿豆的小事就怨天怨地,等人安慰。牛高马大,知道丑吗?我Daisy看见这种人就眼里喷火!失业失恋,就跳楼烧炭;老公去嫖,就狂哭怒怨。人家不爱你,难道你就不能爱自己吗?躺在医院的8岁孩子拼命求生,身体健康的人却跑去轻生。
见了施爸爸,你就会明白这孩子何以如此坚毅。施爸爸也在意外中受伤,下颚被扯掉一块肉。他负伤在混乱中救出受到重创的妻儿,连日来在医院奔波担忧,但他仍微笑着说:“我们一家会乐观面对。”他知道儿子已被毁容,将来还要接受上百次的整形手术,前路漫漫。“我告诉儿子,过去的事不用再想,将来的事才最重要。我们向前看。”这样的爸爸,教出了一个不凡的儿子。濠仔从手术室出来,见了父亲就说:“爸爸,我OK,没问题。”濠仔已嚷着要上学了。而你,何时才愿意忘掉过去,重新上路?
师奶式等价交换
香港的议员只有内地三线农村城市的视野。“国际都会”?开什么玩笑! 研究资助局设立奖学金,让每年135名不限国籍的尖子,每人每年获25万港元津贴来香港读博士课程,马上有立法会议员批评当局“为他人作嫁衣裳”,对本港益处不大,要求获津贴学生签署协议,承诺毕业后留港工作至少3年,回馈香港。
英国每年一掷千金,资助全球学生到英国留学。为何此项计划的主办单位是外交部而非教育部?因为这种促进“文化交流”的奖学金,说穿了其实是一种展示软实力的外交手段,帮你洗脑。毕业后,英国佬恨不得你们赶快回到老家,宣扬英国文化。年复一年,这种渗透式的文化宣传,威力大过坦克和机关枪。回馈英国,并不需要留在英国做牛做马。
我们的议员呢?花了一文在你身上,你就得为我做够价值三文的工作,这是师奶式“等价交换”,小农式运算思维,小家子气又短视。
这个博士奖学金的申请者主要是内地人,其次为巴基斯坦、印度,少数来自香港和非洲。那不是很好吗?连非洲都散播了香港的文化种子。当然,要是我们香港没什么好东西让人家带回去宣扬,又是别论。
目测
塌树害了人命,在香港已不是新闻。令我惊讶的是竟连政府总部外面的树也会塌,连律政司长的官邸也塌山泥。
赤柱塌树夺走了一个少女的生命,然后沙田的塌树再有市民无辜丧生。香港政府没派人检测树木么?有啊,一个月前才检测过,不知何故突然塌下来了。刚刚测过也会塌?你究竟怎样测?“目测。”天呀,“目测”?就是用眼望一望来测。政府人员居然那么本事,有透视眼看穿庞然巨树?假若真那么厉害,待在政府岂不是好浪费?何不转行做勤务兵?有专家事后看过倒塌的树,发现露出地面的树根已霉烂至少数月,的确是看一眼就能知道,政府却依然“不知道”。
各位市民,要是你发现摇摇欲坠的大树,请向政府汇报。你的个案将会由A署转介去B局,再由B局掷去C部门再扔去K局然后再一脚踢回去A署。假如你的个案在环绕地球三周之后仍能返回地球,请你马上去买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