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誓娶花魁娘子
2757800000026

第26章 负心公子思美人

钱妈妈赔笑道:“实在不是故意慢待公子,只是,只是仙荷现在已不是怡红院里的人了。”

“此话怎讲?”

“前日,仙荷自己赎了身,走了。”

“去哪儿了?”李公子追问。

“既已赎身,各不相欠,仙荷去了哪儿,老身着实不知。”钱妈妈陪着小心,唯恐这富家公子一个不称心,便拿着怡红院撒气。

“哼!”李公子将衣袖一甩,气冲冲地出了门,先前的准备落了空,好不气恼。那在院门守着的小厮知道公子一进去,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出来的,正几个躲在一旁吃茶,眼尖的看公子出来了,急急跑回来。李公子气正没处撒,冲那跑在最前面的小厮就是一脚。“没规矩的东西,当爷是个软柿子随意捏不成?”说罢便进了轿。那一脚正踹到心窝,那小厮马上就咧歪了嘴,却不敢叫,直待气顺了,方才快快跟上。

李公子倒不是多爱仙荷,仙荷于他,不过是个心爱的玩具。既是玩具,便是随手可扔的。但他想起来时,要有的玩,一时找不到,便会急,会气。眼下仙荷自己赎了身,杳无所终,不是一时找不到,是再也找不到了,便又心疼起来。一时间,仙荷的种种好,往日的恩情蜜意,便一齐涌上心头。想的多了,渐渐生恨:一个婊子,说走就走,连个招呼也不打。没有本公子的允许,我看你能过上怎样好生活!

张生娶妾,未事张扬,但消息灵通的人士却是早已得知了。况且,有那有心拉拢张生的官老爷,还在张生家附近安插了眼线。那房门上的大红喜字恁地醒目,附近相邻都知了,那眼线如何不知?一人知则众人知。有官职在身也好,没官的富绅也好,一大早便急急忙忙地送礼来。

先前那送宅子的是陈老爷,亲自登门拜访,“状元郎新婚之喜,老朽来迟,一点子薄礼,请状元郎万勿推辞。”话音刚落,便有那随行的将礼盒呈上。

张母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对二尺来长的玉如意。若是张生未中状元,即便被权贵之家无故打死,所赔也不会超过这一对玉如意。张母暗暗心惊,有钱人家真非寻常百姓可比,这贵贱之间,也有天渊之别。

张生先前攒银子,也只为把仙荷看一眼。对富贵之事本不是太在意。仙荷既已长相伴,于钱财就更不上心了。眼下这一对玉如意着实贵重,那玉通体碧绿,玉柄又长,即便是富贵之家,也难多有,推却道:“先前蒙陈老爷增宅,已自过意不去,而今又赠以如此厚礼,让晚辈怎生受得起?”

陈老爷笑道:“我比状元郎年长许多,且冒犯一声,呼状元郎一声贤侄。人生四大喜事,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称,且贤侄乃是头一次,不可怠慢。区区薄礼,毋庸介怀。”

陈老爷停了一下,又道:“那宅子已闲置久矣,为何贤侄迟迟不移居,莫非对那宅子不满意?若如此,再换一处便是。”

“非也,非也。”张生急道,“小侄甫中状元,还未有任何树立,俗话说得好:无功不受禄,小侄实在受之有愧。”

“哈哈哈!”陈老爷大笑,“这是小侄过谦了。考了功名,自有为国效力之处,何愁无功?”陈老爷环顾张宅一眼,“此处朴素得紧,小侄还是早日入新宅的好。今日就不叨扰了,改日再会。”

“陈老爷慢走。”张母及张生皆起身相送。

陈老爷方走,那通传的帖子一个个到来,“张老爷闻状元郎新婚,特备薄礼贺喜。”张生拿起一张念给母亲听,张母不惯那些场面上的话,不耐烦道,“这些我不爱听,人也不认识,你且告诉我,到底送的什么东西。”“母亲莫急,这就是了。”张生照帖子后附的一张清单念起来:“白银五百两,绸缎四十匹,金首饰十件。”

“老天爷,这也太大方了些。”张母抚胸长叹。

张生笑而不言,接着念:

“李老爷,白银千两。”

“金员外,千年人参一支,绸缎五十匹,白玉手镯一对。”

“余知府,玉白菜一个,送子观音金像一尊。”

……

把个张母都惊呆了,那大大小小的盒子,把屋子里一时挤得满满当当,以前住着正好,现在才觉得,这屋子真有些小了。

“我儿,都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这些老爷们无故送这许多钱财,我儿还得多加当心才是。”

“孩儿记住了。”

仙荷是个妾室,没资格与张生一道应对。那送礼的但知道张生娶了媳妇,却都好奇这媳妇啥样儿。特别是那些遣媒婆提过亲的,更是好奇。不由纷纷议论道:“莫不是娶了个丑妇,藏在家里不敢见人?”便有那不甘心的应和,“既是妾室,想必身份不会高贵到哪儿去。没准儿,是个风尘女子,早做过千次万次新妇了。”那风言风语便悄悄传了出来。

李公子也有所耳闻,仙荷不知所踪,莫非是从了新科状元?但仙荷自从良后,谨守妇道,不曾出过大门一步,那好事的相见也见不着,只听陈老爹说是极美。弄得李公子心里跟猫爪子挠痒似的,颇不安生。

朝廷的派遣下来了,着张生自诏令下来之日起,一个月内赴杭州任知府。这诏令是先到城里县衙,再通传到张生处的,城里有头有脸的人家,无不知晓。便相约着,由知县出面,大伙儿做东,给张生,也就是张知府饯行。

朝廷有例,官员赴任,可携妻子同行。张生与仙荷新婚宴尔,正是如胶似漆时候,如何离得仙荷?自是要仙荷同行。只是这样一来,便只剩张母一人在家。两下里相别,便不胜伤感。张母恨道:“早知你考了功名要远别,还不如不去考这虚名,如今剩我一人在家,可怎生是好?”

“娘,”张生也哽咽不能语,古语有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而今虽不违制,可让老母一人在家,着实放心不下。

前来送别的陈老爹道:“大人放心,老夫人有什么需要,尽管言语一声。只要老身在,定不会怠慢。”

张生赶紧行礼,“多谢陈老爹。张生这厢有礼了。”陈老爹连忙回礼。虽则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可张生如今前程似锦,再不是那个自己可以呼来唤去的小侄了。

仙荷递出一封银子,“母亲大人在家,还请老伯多多照顾,少不得有些花费,这点银子,还请老伯收下。”

陈老爹接过银子,沉甸甸的,这得卖多少日豆腐?慌得有些不敢接。张生也劝道,“老爹就收下吧,这也是小侄的心意。逢年过节,也不能回来孝敬老爹,且给些银两,老爹平时,可打个酒喝。”

张母也来相劝,老爹方收下。几人话话离别,转眼就到了午时,张生与仙荷携了手,一同入轿,一个小童,挑了行囊,便奔劳劳亭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