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
每年,Joe的学校都要举行一次筹款活动,筹集的款项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每个年级筹款的方式不同,总体来说,是小孩子做一件事,向亲戚朋友募捐。募捐的数额往往是按照做的事情的时间长度或次数来决定,比如说,绕操场走路的圈数,如果捐款人愿意给5毛钱一圈,如果小孩子走了10圈,募捐人就要捐5块钱。为了筹集多的钱,小孩子往往会尽量多走几圈。这次Joe的年级,是采用读书时间的长短的方式来募捐。整个5年级的孩子,11/11日可以想读多长时间就读多长时间,募捐可以和时间挂钩,比方说,孩子读1分钟,你可以捐5分钱,孩子读了1个小时,你就捐3块钱。举行活动之前,孩子需要和愿意捐款的人联系好,把他们愿意捐的数额写下来,然后自己建立一个目标。
这一天,孩子可以带睡袋,穿睡衣,带任何可以让你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来尽力读长时间的书。Joe带了一块垫在地上的毛毯,一个大枕头和一只毛绒狗,还带了一双拖鞋。他读了2小时。后来我看到Joe拍得他们读书时的样子,真是把自己的卧室都搬到学校了,不但穿得睡衣五花八门,各种躺姿和携带的道具,也是目不暇接,一件本来枯燥有点正式的事,被学校和孩子们安排地充满乐趣,真是有趣。
Joe现在是五年级,乐器已经学了一年半了。学乐器之前,就听说过国内的家长为了让孩子练乐器,如果强迫他们每天练习。其实这在美国也不能避免。虽然学乐器是学校提供的一门课程,孩子们随自己喜好选择,但要学一门乐器,练习总是必须的。
Joe读乐谱的能力很强,总是马上能协调眼睛,手指,第一次看乐谱就知道该把手指放哪儿。但是,他对节奏的控制能力很差,总是半拍,1拍,2拍不分,所以一首曲子,如果让他自己拉,就如没有节奏的乐符的组合。而且他追求的不是拉出曲调,只是拉出音符,让我这个有半拉子乐理知识的妈妈很痛苦。Joe对于拉琴的速度有一种痴迷,似乎最高明的演奏家,不是拉出悠扬的曲调,而是拉得快。所以,本来可以很轻松的节奏,每次他拉都象在赛跑,谁先到终点,谁就是冠军,即使老师在家教的时候也如此,可恶的是,每次提出,他总不耐烦的朝我看看,下一次拉,忍不住还是犯原来的毛病。以至于我火冒的脾气在瞬间就被“哧”的燃烧起来,嗓门也可以提高到游泳比赛喊加油的高度,其他的就差动手了。
昨天,我检查他“Frosty the Snowman”的练习结果,结果也是一样,整个曲子如电影的快镜头。我熬不住了,扯开了我的嗓门,先是狠狠地打击了一下他的积极性,说他这样练下去,练再多也没有用,然后给他看youtube上别人是怎么拉的,接着就逼他一段一段更正过来,除了用上节奏器,我还用手拍腿打节奏。他很不情愿,但在强势的老妈面前,还不敢不从。最后,曲子终于有点象样了,我也知道他累了,说,去休息吧。他如被松了手的蚊子,开始委屈的抱怨他为了练琴,怎么错过了他玩游戏的时间,然后说脖子也酸了,人有多累。我知道这就是典型的Joe,我也不甘示弱,拉开裤子给他看拍红的大腿,说,要是妈妈象这样陪你练,我的大腿不久就要拍肿了。他看我这样,也嘻嘻地笑了起来,快到门口的眼泪也打回去了,然后我们互相逗笑了一会。其实,我的内心是有些不忍的,对让他练了那么长时间。
第二天,我读了一段“虎妈战歌”里的“虎妈”讲述的如何调教小女儿拉小提琴的片段,我的自我感觉立马好了很多,比起虎妈,我,还是非常仁慈的母亲。其实体会就是,很多基本的训练和学习习惯在哪儿都是一样要求的。在美国读书,勤奋,坚持,持之以恒同样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作为家长,虽然要适应美国崇尚自由的文化,但如果要培养自律的孩子,还是要坚持很多底线。
美国的学校在3—4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提供弦乐器或管乐的课程,但不选修乐器的,也可以选择合唱作为音乐课程。选修乐器的,同时也可以选修合唱。除了平常上课,不管是选修乐器的,还是合唱的,都需要每星期有2天去参加排练,以便能在学期结束进行演出。Joe学校的5年级有个传统,就是要排演一个舞台剧,参加演出的主要是合唱队的成员。Joe今年心血来潮,要求也参加合唱队,所以也有机会参加这个舞台剧的排练,只是几乎每天要早去,两边的排练都要参加。
舞台剧排练之前,老师给每个家长集中开会,介绍了排练这个舞台剧需要的资源和每个家长,孩子的责任,比如,什么时候要演出,什么时候要排练,必须要准时参加,不能缺席。另外一个主要的步骤,是角色的分配。学校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在分配角色之前给每个孩子一个问卷调查,让孩子自己选择,要台词多一些的角色,还是台词少一些的角色,要独唱多一些的角色,还是合唱多一些的角色。然后根据孩子的愿望,特地安排了三天课后的选拔。选拔赛之前,先给孩子们发了一张台词,选拔的时候,让有同样要求的孩子现场表演,老师,家长义工做裁判,根据小孩子的现场表现,决定什么角色由谁演。Joe在调查的时候,就选择了一个有少量台词的角色,我事先给他打预防针,说,不是自己想要的都能被分配到。他嚷嚷说,知道,知道!1个星期后,回来告诉我,他被分配到Uncle Homer的角色,看起来很高兴的样子。
再过了一个星期,Joe开始要早去排练了,有一天,拿回一个文件夹,里面是舞台剧的剧本,一共35页A4纸。Joe把自己要说的话,要参与的内容用荧光笔画了出来,我数了一下,他单独的台词,一共8句话,真正的配角。不过这个角色,在很多场景里都要参与,比如一开头,Joe需要在舞台上做叉草的动作,配合展示农场的情景。看来他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
这个舞台剧是根据Charlotte's Web改变的,学校的音乐老师又做了一些改编,主要讲的是一只天生瘦弱的小猪Wilbur,被小主人Fern从爸爸的屠刀下拯救下来后,精心喂养,最后变成了县城里比赛的冠军。其间,又讲述了小猪怎么和农场里的其他动物,蜘蛛Charlotte交朋友的故事。很多语言编写的很有趣。我问Joe是不是会弄两片胡子装uncle,他说,可能吧,哈哈。看来这次,真得可以把每天看电视学到的表演技巧用上去了。
上个星期,经过许多天的排演和准备,舞台剧终于公演了。
组织这样的一场舞台剧,学生花功夫,老师花功夫,家长花功夫。
参与这样的一场舞台剧,孩子们学会了表演,合作,组织和欣赏。
为了让所有的小孩都有表演机会,老师对叫得出名字的角色安排了A角和B角,分成2场表演。每场表演,总是有6—7个家长志愿者,帮助换布景和道具,做舞台,帮助小孩子们换服装。Joe在第一场演得是uncle homer,前后一共10句台词,但很多场景里都出现。他嗓门大,不用话筒也全场听得见。当我看他唱歌的时候,那么愉快,放松,真的就是心底在唱歌。虽然第一场的表演不是很完美,甚至出现了一些小失误,但孩子们的全情投入,使2个小时的表演充满欣喜,家长们掌声不断,给孩子们尽量多的鼓励。
过了2个星期,到演第二场的时候,小孩子们的表演更成熟,角色的感染力更强了。Joe不演uncle homer了,我一直问他会扮演什么角色,他总是神秘兮兮的,不肯告诉我,说那天我去了就知道了。我想,估计也就是伴唱的份了。因为第一场演了个小角色,一般第二场就没有什么角色了。等到开场白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发现joe不见了,不在舞台上,也明显不在舞台下,却在换幕中间,混在妈妈们中间变成了做舞台和道具的,我第一眼看到他拿了道具到幕前布置舞台的时候,我突然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知道,这就是典型的Joe,喜欢忙乎,喜欢操心的joe,他不在乎是不是主角,他只在意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是每次换布景都会到幕前来,但我总能注意到幕布下他穿的鞋子,在舞台上来回走动,我也意识到,那么多孩子中,也就是joe参与了布置舞台。结束的时候,所有的角色都要分批谢幕,Joe作为伴唱谢了幕,轮到舞台和道具谢幕的时候,他站在妈妈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谢幕,我拼命鼓掌,为他给我的惊喜,我也能感觉到,他有多得意和满足,不亚于做了回主角。
结束的时候,我大大夸奖了他,问为什么安排他做舞台,他说,我自己要求的,一口的自豪感。在合作中,还获得妈妈们的好感,一位妈妈特地送他一个小蛋糕庆祝他的生日。唉,你总是给我惊喜不断,哈哈,我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