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来复线
2763300000082

第82章 送你一支枪 (1)

部队真的要离开青竹山了,刘瑛心里很不是滋味。尽管国民党军撤去封锁之后,部队下山搞到了给养,吃上了热气腾腾的白米饭,可刘瑛还是茶饭不香,心中恍惚,宛若丢了魂似的。

雷明和龙海山进城同国民党方面谈判费了些力气,双方斗智斗勇,谁也不肯相让,雷明据理力争,才迫使国民党方面作出了让步,同意解除封锁,允许独立师下山筹粮筹款,补充军需物资。作为让步,雷明放弃了要国民党方面为独立师补充枪支弹药等条件。冤家对头打了这么多年,除了到敌人手上去缴枪缴炮,弄到弹药外,何曾寄希望于人家给你“补充”呢?因此,谁也没拿它当成一个损失。不过,国民党方面还是处处刁难,先是说青竹山共产党武装只有区区三百号人,远不够一个师的编制,因此拒绝承认红军独立师的番号。

雷明争辩道,青竹山独立师是自青竹山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就有了的,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山上山下,双方鼓角相闻,枪炮相向,难道国民党真有这么大的忘性?那就打开档案查一查,看有没有青竹山红军独立师的有关档案。再说,红军所属部队番号,由红军军委确认,用不着国民党军说三道四。独立师是奉了共产党中央的命令,前往皖南参加共产党部队的整编,无论你承认不承认,都是一回事。三年来,甭管独立师还剩下多少人,问题是你国民党始终没能消灭这支红色革命军队,她的军旗至今还在青竹山密林深处飘扬,怎么能睁着眼睛说瞎话呢?国民党方面理屈词穷,也只得作罢。

双方拟定了独立师下山的大致时间。独立师承诺:下山后不在当地县城及各村镇停留,立即开拔,前往皖南。不过,双方在下山开进的路线上,却产生了分歧。国民党方面生硬地指定了一条路线,要独立师沿大路下山,取道浙江,进入皖南。雷明不同意按国民党指定路线,他的理由是红军独立师的行动路线应由自己做主,没有必要听国民政府指定。双方僵持不下,国民政府的人只得悻悻地威胁说,如果独立师不按指定的行军路线前往皖南,其安全毫无保障。雷明对对方赤裸裸的威胁一笑了之,青竹山这支红色武装力量又不是吓大的。令雷明奇怪的是,在行军路线之争中,从头到尾都是他与国民政府的人唱独角戏,龙海山却一言不发。

协议签署后,雷明、龙海山等人安全回到青竹山营地。

独立师这次真的要走了,开赴抗日前线。青竹山躁动不安,似乎酝酿着一场新的风暴。

除了派出交通员前往粤赣边界根据地联系项英、陈毅首长,进行汇报外,雷明还忙着改编部队。因为部队兵员确实严重不足,独立师正式缩编为团,番号为“青竹山北上抗日先锋团”,由龙海山任团长、雷明任政治委员,二虎子任副团长,才旺任副政委,何大小任参谋长,下辖三个营九个连,另有团直属队的三个连。青竹山苏维埃政府已经正式取消,这个存在了几年、而实际存在的时间更少得可怜的红色工农政权便无疾而终了。刘瑛对此格外伤感,毕竟那个红色政权寄存了无数牺牲的同志们更多的红色理想和追求。不过,等着瞧吧,早晚有一天,青竹山,不,福建省和全中国都将建立起工农革命政权!在苏维埃政府的职务彻底消失之后,刘瑛接受的任务是负责征兵工作。独立师精选了一些得力骨干,分别前往柏村、雷坑和“三坑”这些过去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庄,发动动员群众参军,扩充兵力。由于怕国民党方面干扰破坏,并寻找借口袭击,按照雷明指示,扩充兵员的活动不事声张,几乎处在一个半秘密的状态。不久,新编成的“青竹山北上抗日先锋团”陆续征集到的新兵补入了各连队,全团俨然一个满编的两千多人的大团,这让雷明、龙海山等人欣喜不已。

部队抓紧训练,随时准备开拔北上。

忙完征兵,刘瑛才开始静下心来,开始考虑自己的去向。她要么跟着部队去皖南,要么找地方党组织要求重新分配工作。说实话,三年多的游击战争,大家伙一起滚草棵子,餐风露宿,感情宛如亲兄妹,她实在离不开这些青竹山的弟兄们了。特别是和雷明的感情,更是发展到炽烈如火的程度,如果不是为了率队北上,她都应该和雷明谈婚论嫁了。连日来,她时常就有这样的冲动,随着部队走吧,只要和雷明在一起,此生还有何求?旧时说耳鬓厮磨,夫唱妇随,革命军中当然不讲这些,讲得是革命伴侣志同道合,马上征战,马下相伴,那正是刘瑛一贯的追求啊。可是,她的工作分配得由党组织说了算,她怎么能自己来安排呢?

刘瑛模棱两可的态度让雷明很是意外。在他看来,刘瑛当然应当跟着部队走,他的愿望当然不排除个人因素的成分。部队缩编后,政治处主任的位子还一直空着,谁都明白虚位以待,等的是谁。雷明忙里偷闲,一次下连队回来后,找刘瑛谈了一次。他们之间的谈话带有某种公事公办的味道,那天,雷明的裤脚上沾了不少泥巴,他一脸的汗都没顾得上洗一把。刘瑛望着他瘦削的下颏上黑黑的一层,她甚至不知道那是冒出的胡茬子还是沾上了别的什么。刘瑛掏出了手绢递过去,她没想到她的手和手绢一样,被雷明轻轻挡开了。

“刘瑛,你可要想好了,一步错了,可就步步皆错。”

“不过,谁知道呢,你我当初来到青竹山,是对还是错?”刘瑛并不是一个很好说服的人,她的手上还攥着那只尴尬的手绢。“一个全国抗战的新局面,可以想见,全国到处都需要干部。”

“到哪不是革命?军队工作又有什么不好?这三年多来,青竹山苏维埃政府名存实亡,你这个秘书长事实上已经成为红军独立师中的一员,难道不是事实吗?”

刘瑛叹了口气。“雷明,你就别强人所难了,事实难道就不可改变?”

她这样一说,雷明半晌说不出话来。许久,他才牙疼似的说道:“真没想到,你志存高远,你该不会是想回到福州工作吧?”

“这个,我还真没想好。”刘瑛也有了几分恼意,她的口气冷冰冰的。

雷明没把握说服她,便换了龙海山来。龙海山像根门杵似的直来直去,张口就问刘特派是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为什么要走出青竹山了,就不肯和他并肩战斗了呢?刘瑛听到“刘特派”的叫法一愣,眼圈竟然红了。逝去的岁月就像久违了的老朋友,乍一下又出现在面前,她所受的所委屈,包括那个至今还背在身上的“处分”,仍然沉甸甸地压在身上,而那个始作甬者宫瘸子,却早已不知下落,就连中心市委书记何能手都没能逃脱反动派的屠刀,一年前就牺牲了……想起这些,刘瑛还能说什么?她只能对龙海山解释说,她对自己的工作去向与任何人无关,更谈不上什么意见。如果有意见,她早就有若干个机会出走,离开青竹山。可她坚持下来了,像其他坚持下来的同志一样,没有彷徨,没有动摇,这难道不是事实?最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了,她那独立不羁的个性也像她身上的女性意识一样开始复苏了。这一切,跟雷明还说得清楚,跟他龙海山能说得清楚吗?

雷明承认,刘瑛变了,变得和这几年来大不相同。也许是形势好转,随着部队的转机,她本人也就有了性格回归的转变。三年多最艰苦的斗争环境中,大家一起出生入死,熬过来了,现在理应继续走在一条道上并肩前进才是,她怎么就要跟大伙儿分道扬镳了呢?二虎子、才旺和何大小等人都去劝过刘瑛,甚至连癞痢头小钟都去央求过她,可刘瑛始终不松口。不过,她答应随部队一起出发,离开青竹山后,她要单独前往上海,转道先去武汉,再经西安去延安。那两个城市都驻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那里,就不难找到赴延安的路子。

龙海山对刘瑛的选择连连摇头,只是说:“读书人啊,说来还是毛病多,想起什么是什么。”

只有刘瑛最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坚持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