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第一商帮
2763500000025

第25章 无中生有的浙商(二) (2)

也是7月,600年前的7月,明皇帝朱棣派郑和率两百多艘船和两万多人出使西洋。云帆髙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1465年的船队,旗舰的长度,超过400英尺。87年后,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最长的一艘,只85英尺,而且一共只3艘船。英国《独立报》7月11日报道: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从世界强国沦为殖民地,正是从它决定停止对外探索开始的。而新加坡外长杨荣文在纪念郑和的展览会开幕式上说:现代人对郑和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和平全球化的强烈的渴望。

我想,朱棣这个皇帝也实在怪异。他摆着正事不做,异想天开地派这么大的船队出使,如果这件事与文武官员们共议,怕是议不出一个结果的。

先有异想天开,后有对外探索,后有和平全球化。

开元:藏龙萧山

中国,哪里的人腿最快,胆最大?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伊拉克。

在伊拉克战事好像开始平缓的时候,便说时迟那时快地出现了一些中国人来寻找商机。政府方面马上劝说国人暂不要去—战火纷飞处经商。

这个品种的中国人,叫做温州人。

这些年有温州人炒房,乃至国家出台新的房地产政策,又有温州人炒煤。温州人风风火火,温州市蓬蓬勃勃,炒房炒煤,也只是在民间对温州人不能不刮目的一种佐证。

同样是浙江的经济强人,萧山人没有温州人胆儿大。但是,思路可能比温州人大。有的萧山人说:温州比我们起步早十多年,没有理由不做大。萧山人这么说,是因为自信萧山的气魄和眼光。

今夏有一个萧山人访德,认识了两位在德国的萧山人甲和乙。萧山甲,收购了德国的两家濒临破产的机械企业。这两家企业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当然地拥有优秀的机械和技术人员。那萧山甲把德国的厂房改成了办公楼,至于厂房,设在了萧山。利用中国的低价劳动力,和德国的优秀技术人才。好一个如意算盘。

萧山乙,刚去德国时,和一家小小的化工企业合作,现在已经和世界500强之一的欧洲最大的化工企业合作。这家企业占地面积,比萧山市区还大,厂区里光是公共汽车就设有4条线路。这家企业还要和萧山乙进一步合作,总部领导已经来了萧山。

在德国遇见萧山甲和萧山乙后,那位访德的萧山人,不觉感慨:这两家企业,在萧山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我都不知道的。但是他们一声不响地做得这么成功,而且我知道他们都会有大发展!

萧山人这么说的时候,眼睛里充满了对自己同道的敬佩和祝福。

这个瞬间,我看到了一个地道萧山人。萧山历史上一直很苦。今天钱塘江把这边冲成滩涂,明天钱塘江把那边冲成滩涂。沿江两岸的百姓只盖茅屋。冲了再搭,搭了再冲。没有工夫抱

怨,没有兴趣管别人的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好心态。

7月14日,我慕名去寻访这位名见经传的萧山人。我到他公司,不在。走出公司的时候,有人正走进公司。我也匆匆,他也匆匆。他尤其匆匆,感觉中他在我身边刮起一阵风,一如有人飞快地蹬车而过。

后来,我知道他就是爱瞪车。他1小时可以蹬24公里。从萧山到千岛湖180公里。他蹬车10个小时去的。当然,还得蹬10个小时回来。要是去浙江丽水,来回560公里,蹬车。

我和他擦身而过的刹那,我并没有看见他,我看到的只是—阵风,如果风也有模样的话。

人生有很多擦身而过的错过。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就是他。我转过身,这时候他也转过了身,我说,你是……?

回想起来,我和他两个半小时的面对面,从始至终,我没有称呼过他一次。是不自觉的。他是杭州开元旅业集团的董事长,总裁,姓陈,按照俗称,可以叫陈总,按照现在流行的叫法,可以叫陈董。然而他,平实而脱俗,难能而不可能流行,我下意识地不会叫他陈总、陈董,而且,很快就沟通到不需要称呼。

当今企业界有一个常用词,叫做:诚信。和他两个半小时的谈话,没见他用过这个词一谢天谢地!事实上,他那双眼睛,就是诚信的形象的注释。而且溢满了善。望着这样的眼睛,一下就会给他投信任票。这些天凤凰台天天热播台湾闺民党的竞选,明天,7月16日就有结果。他这样的人如果参加竞选,投票人想到他的眼睛,恐怕很快就会填写他的名字:陈妙林。

他个子高,但是说话声音不高。他不大笑,但是眼睛里总含着笑。他坐在那里静若处子,但是实际上他又动若脱兔,他天天游泳,尤爱冬泳。

我跟着他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突然,这幢47层的大楼周围,转圈地响起尖利的口哨一突然刮起的大风,好像在表演髙空口技。风,一边围着高楼打转,一边前后左右地在空中大吹口哨。我不觉走到落地玻璃窗前。楼下是宽广的草坪,和漂亮的圆尖顶的商品楼。我掏出相机,隔着玻璃,拍下眼下的萧山。然后风就停了。呵,看来萧山的风儿是故意造势把我逗引到大玻璃窗前,向我炫耀一番那大片的、大气的景观?萧山的风儿都知道抓住机遇。

问及陈妙林自己,他说:机遇好。遇上好时代,好城市。再问及他自己,也就一句话:心态好。

开元集团,把酒店和房地产和商业联动着做,短短几年,连锁的四星、五星酒店,已经开张了11家,正在建的4家,正在谈的1家。正在建和正在谈的,就都是五星了。而且,多建到杭州以外,到了北京、上海。在宁波,正在建第二家开元大酒店。因为宁波的客人,旅游的少,商务的多,商务客人消费。

做商业,总要扩张,或者,优雅一点讲,叫做:发展。扩张的提速,和资本的投入,往往是对等的。不过,扩张是无限的,资金不是无限的。开元在一幢一幢建五星级,在一千亩一千亩做房地产的同时,从2004年开始了技术输出,开元管理的输出。当然有五星的水准才能输出四星的管理。国外的希尔顿等大酒店到国内输出管理,早已不鲜见。现在,开元要墙内开花墙内香,当然要做好开元这个品牌,技术的输出,就是品牌的输出。2002年评出全国旅游饭店20强。前12家是国外酒店集团。后8强,是国内的。民营的只有一家:开元。

陈妙林常常讲到资本链。他说企业小的时候,挣点钱不容易,管理很容易。企业做大了,挣钱容易,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就来钱了,但是管理不容易了。一个决策的失误,资金链可能就此断掉,甚至整盘输。他用品牌输出加快扩张,不用资金,但是人力资源如不能源源不断,将成为发展的瓶颈。

2003年上海的十大楼盘之一,是开元新都。现在开元在上海兴建的,是28亩地的酒店和16亩地的商业中心。开元往京、沪建酒店,也是打出全国性品牌的一举两得。

我看这位白手起家,运作几十个亿的男士,没有不堪的疲惫,只有成竹在胸的雍容。我想起杭州云溪的竹林,悠然而高远。

陈妙林每晚上关手机,每天6:00起床游泳。还在家安装一个乒兵球的发球器,一个人就可以打乒乓,再加上爱骑自行车。人家说他的运动都是挑最便宜的,他说他的运动都是最方便的,不需要跑到髙尔夫球场或网球场上去。

他没有不便宜的爱好。我又想到他的话:萧山人历史上很苦的。

20年前,1985年,萧山想建县里第一所像样一点的饭店,县领导让陈妙林来做。20年前的陈妙林,30出头,简单有余,领导让他做他就做。钱呢?大部分自筹。

20年后我听到这等怪事,实在佩服当时的县领导,怎么就能一分钱不给地让一点不懂饭店的人去建一幢当时县里最好的饭店?还18层,还涉外!

世上做得成的事,属于想得出的人。陈妙林指旨脚下对我说:这幢47层218米高的楼,13万平方米,用两年半建成。可当时那幢18层高1。8万平米的楼,用了3年时间!

我想不通他怎么筹集资金的。他说当时萧山的每家银行他都去贷款。同一家银行的县级、市级、省级他也都去贷款。

后来,萧山撤县建市,几年后,陈妙林那开元要转制成民营。他对市领导提出,现在市里很支持我,下一任领导呢?转制后可以不依赖政府,否则开元怎么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市领导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你转制后的发展。15年后他叹日:我就是靠改革开放的机遇,靠领导的开明。我想扩张了。他淡然地说。

尽管,那时正是64过后的经济低潮。18层饭店还有大批的贷款要还。领导惜才,说:你不当物资局长,那你不要后悔。

萧山人不抱怨,也不喜欢后悔。陈妙林此时的思想,又是简单有余:我想扩张了。

或许,陈妙林对自我的发现,正是从此时始。

比尔盖茨如果不是放弃人人看好的哈佛的学业,就没有今天的微软。

陈妙林如果不是放弃人人看好的物资局长的职位,就没有今天的开元。

陈妙林说:心态和命运是连在一起的。陈妙林又说:感谢时代。

现在萧山又撤市建区,成为大杭州的一个区。5年前萧山到杭州市区一个小时,现在他说从他这儿开车到西湖边,15分钟。而且路口不收费了。原先他是萧山开元,现在是杭州开元,做品牌更好做了。杭州定于明年在萧山举办首届国际休博会,在他的开元大酒店,是不言而喻的机遇。

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他就得一体化地关注经济。他规定上班时间别人都不可以有空,但是战略研究部的博士们可以有空一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去思考,去提供决策依据。他每天在网上4小时,两小时审批公司内部事务,两小时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很难想象他如何还有时间读小说。他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等经典,读过的,现在还是愿意翻翻。通读过《二十四史》并点评,这是我在商界见到的第一人。《三国演义》、《孙子兵法》这些书,尤其能读到商战要义。不过陈妙林不赞成说商场你死我活而讲究双蠃。

心态好。

陈妙林现在一边办开元连锁酒店,一边读长篇小说《白银谷》,写清末山西钱庄的。因为,钱庄是中国的第一个连锁店。山西当年有个习俗:男人必须往外走。于是有了在48个城市连锁的钱庄。

我找到他的时候,他刚从德国走回来。我看他那长长的写字桌上,那么齐整地、行距几乎相同地摆放着一鲞一疊的文件。我说,尔这么连锁这么多头绪可是这么整齐!而我的桌上乱极了。他笑,说你的工作是发散性的,放射性的。我是条理性的。我说,你、才是发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