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城,金銮殿上,宁佶有这昏昏欲睡,这满朝文武的话题,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不是这个遭了灾,那儿有盗贼横行,就是有敌人犯边,需要朝廷救援。
宁佶的脾气好,闭目养神,静静等待蔡相把所有的事儿准备好。他此时想的是,自己的那副画,那一贴字,还没有写完呢。人虽在这里,可心早就在别处去了。
朝堂上闹哄哄的,正在激烈的讨论。当蔡相的咳嗽病犯了,立马就安静下来。而这时候,恰恰是决定事情的时刻,蔡太师的威严可见一斑。
“报,报,陛下,捷报。”守门的御林军拿着一封奏报,跑得飞快,且高声禀报着。朝堂一下子乱糟糟,捷报一般会经过几位高官粉饰,把该有的功劳最大化,且该分的都分了,这才让皇帝高兴。
看蔡相意外的样子,分明就毫不知情,谁,竟然直接往金銮殿传捷报。宁佶不知道这一茬啊,他感觉朝堂很久没有来捷报,不是有为之军的样子。
大宁开国之初,灭国无数,朝堂上捷报,献俘,隔不了几天,就有一次。那时候多风光,京城里囚禁的,都是亡国之君。宁佶现在,只想把这些个盗贼头目通通抓到京城来。
是明教覆灭,梁山贼寇授首,还是哒哒国的进攻被打退了。宁佶的睡意顷刻间消失无踪,他的人仿佛年轻了十岁,“快,把捷报传上来。”
负责人们都好奇这一封捷报,眼光被吸附在上面,带着往皇座上走。宁佶迫不及待拆开捷报,“好,很好。”究竟是什么捷报,让陛下如此高兴?蔡相老神在上,可跳动的眉头说明了他的紧张。
皇帝陛下看的有些困惑,“诸位爱卿,牛首山是何地,居于何处?”朝堂顿时议论纷纷,真不知道牛首山在什么地方?
牛首山不是什么名山,不知道的人的确很多。但知道的,还真就有。荀忠出列,“陛下,牛首山就在颍昌府舞阳县境内,山上常年盘踞着强盗。泰安七年的时候,这货贼人打破颍昌府府库,使得颍昌府损失惨重。”宁佶点头,“对,就是牛首山盗匪,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攻打许昌城,如今被全部歼灭了。”
虽然只是一伙儿名不经传的小匪盗,但能够将其歼灭,的确可以传捷报。蔡相想起来,可不就是颍昌府,这位知府很识时务,各种奇珍异宝都往府里送,可以提拔一下。“陛下,颍昌府知府郑之昂这次总算不负朝廷厚望,将境内的盗贼扫荡一空。”
“是啊,是啊,郑大人真是厉害,将盗贼剿灭一空。”捧脚的人很多,他们看着王诏,那意思是,看吧,不仅王大人能剿匪,如今,又出了一个能剿匪的知府。郑之昂属于蔡相一脉的任务,没有王诏这么臭的脾气,以后可以成为鹰派人物,不会屈居王诏之下。
这一顿捧场,让宁佶眉头皱了一下,“蔡相,可是奏报上说,郑之昂畏敌如虎,临阵脱逃,泰安七年,盗贼能够攻破颍昌府府库,都是他纵容所致。”这个脸打的十分响亮,蔡相板着脸,“陛下,可曾容老臣看看。”宁佶挥手,“等朕看过了再说。”
宁佶看的眉飞色舞,这封捷报润色十足,“荀爱卿,你荀家不愧是国家栋梁。贼人攻城,荀哲还能亲上战场,鼓舞士气。在颍昌府府卫将军丁恒情敌冒进,为敌所擒的不利形势下,生生扭转乾坤,守住了许昌城,真是好啊。”荀忠也是一懵,听到是夸张自家,谦虚道,“陛下,我荀家为国尽忠,本就是分内之事,当不得如此赞赏。”
“有荀家这样的忠诚,何愁天下的匪患不除。”这已经是最高评价了,蔡相脸色不好看,自己夸奖的人,如今成了一个小人。朝廷上等着看蔡京落马的人多了去了,绝对会有人落井下石。接过捷报一看,发现写奏报的人功底很深。首先直接说了取得的功绩,守住许昌城的同时,歼灭了敌人。
其次,再写这一次的艰难,郑之昂如何如何的不作为,丁恒如何如何的草包,侧面衬托出荀老先生多么多么的英雄,许昌的乡绅多么多么的勇武。蔡相看了这封奏报,几乎以为,郑之昂真的弃城而逃。荀况乃是帝师,与荀家渊源颇深。皇帝先入为主,如今要反驳,都不可能了。
王诏起身而出,“陛下,郑之昂身为知府,不与城同在。他弃城而走,落荒而逃,乃是大罪,还请从重处理。”这又是响亮的一巴掌,以为出了一个鹰派人物,其实是一个胆小鬼。如果是平常的罪名,还可以推诿,慢慢审理。军队的事,知府弃城而逃,若是这样的人多了,大宁的统治还存在么?
徽宗皇帝很生气,“郑之昂擅离职守,将他速速缉拿归案。”散朝之后,一群人围在蔡京身边,“蔡相,这可如何是好?”蔡京沉住气,“都回去吧,天塔不下来。”天的确塌不下来,一回府,老仆人就神神秘秘道,“相爷,有人找您。”
看着神神秘秘的,就知道见不得人的人。
来到后堂,一个邋遢的人,当面就跪下来,“相爷,您一定要救一救下官。”蔡相仔细看看,才想起,这不正是刚刚下了通缉令的郑之昂么。蔡京也不扶起他,顾自坐了起来,“你逃跑的速度挺快的嘛。”郑之昂一楞,哭着道,“大人,下官不跑快一点儿,命都没了。”
蔡京板着脸,“你跑快了,有命在。荀哲没跑,为什么他也还活着呢。”郑之昂一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相爷,荀家勾结捧日军十四营,突袭许昌城,要诛杀下官。下官拼了命,九死一生才逃出来。您一定要为下官做主啊。”
蔡京眯着眼,“这么说,什么牛首山攻城,许昌城保卫战,都是子虚乌有的事儿。”“想也,那牛首山就是我?,哦,一群盗贼,怎么敢攻打许昌城。荀家的人是不是告我勾结盗贼,侵害百姓,他们都是诬陷。”郑之昂玩的什么把戏,蔡京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样的负责人,他手下有很多,正是他们,才会贡献出大量的财富。若是清官,你自己不往里面搭就不错了,还指望着进项,那是痴人说梦。
时间不对,“你怎么来的这么慢?”是的,现在被别人占了先手,在皇帝眼里,如今郑之昂就成了胆小的鼠辈。“相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荀家出招了,他们告我了。”
“比告你还要可怕,今日他们往朝堂来了一封捷报。牛首山攻击许昌城,郑大人你畏敌如虎,落荒而逃,荀哲力挽狂澜,救了许昌城的子民。”郑之昂气氛道,“他们这是诬陷,他们勾结捧日军攻入了许昌城,我若是不逃,恐怕命都没有了。”
蔡京摇头,“人家可用只言片语告过你。”这就是高明之处,润物细无声,读的人,自然而然就给郑之昂定了罪。“如今要追究你罪责的,乃是开封府府尹,他站在天下知府的位置上控告你,陛下又怎么会包庇你。”若是人人都是这样的知府,干脆将城池拱手让给乱党算了。
“太阴险了,大人,难道我彻底没救了么?”背着通缉令,可不是一件好事儿,敌人没有按照他预料的出招,他自己没有抢到首告,所以现在十分被动。蔡京沉声道,“保你性命没有问题,顶多是个流放的罪名,过几年,风头过了,再调你回来。”
郑之昂不甘心,“大人,我这一路上被人追杀,险些丧命。”这本来就是一场博弈,成王败寇,输了,也应该无话可说。“现在说这些都晚了,郑大人,你现在往大理寺走上一遭,不该说的话别说,我保你的性命。”如今在皇帝的眼中,郑之昂的形象早就确定,要想扭转,谈何容易。
“你老老实实说一说,开封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郑之昂添油加醋将颍昌府发生的事儿说了一遍,着重强调,捧日军的厉害,狡狐的狡猾,荀家的一手遮天。蔡京筛选了重要信息,其一,捧日军很厉害,其二,荀家不甘寂寞,想要影响朝堂。至于这个狡狐,完全不必在意,不过一个小子而已。
蔡京目前要处理的事儿很明亮,削弱捧日军的力量,就等于削弱开封府尹王诏的力量。限制荀家的力量,颍昌府新任知府,就要派一个心腹去。“明日,你把所有罪名都承认了,就说你逃走之后,碰到了捧日军第十四营。最后跟捧日军一起杀回去,这才将牛首寨给覆灭了。”
不得不说,蔡京这一招以退为进,挽回了不少损失,对捧日军十四营,明着表扬,实际上落井下石。郑之昂狼狈地进了大理寺,对自己弃城而逃的举动懊恼不已。同时,说明了自己并没有抛弃许昌,请了捧日军十四营,帮忙消灭了牛首寨匪徒。
宁佶没有想到,郑之昂这么快就“自首”了,态度还端正。王诏态度强硬,“陛下,当重处郑之昂,若人人如他弃城而逃,大宁的城池如何保证。”大宁朝,不缺乏与城惧亡,决不投降的铮铮好汉。他说的很有道理,无法拒绝。蔡相一党的人站出来,“陛下,郑之昂虽然有罪,但尚能迷途知返,请陛下开恩。”
宁佶很难抉择,颍昌府这些年,可不怎么安生,郑之昂必然会处罚,就是看处罚的力度。一方要求严惩,一方要求从轻处理,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抉择。蔡京出列,“陛下,捧日军第十四营这一次击贼有功,有功必然要赏。”怎么突然由惩罚变成奖赏,捧日军第十四营,皇帝陛下没有听说过。
“陛下,不能赏啊,捧日军的驻地乃是开封府,如今捧日军跨境击敌,违反了军律,应该严惩。”这是最基本的国策,能够有效避免地方政权做大。王诏面色冷毅,蔡京出手不凡,一下子将水给搅浑了。众人的矛头,攻击到了捧日军,“陛下,该对捧日军指挥使张辅严惩。”
这条红线不能碰触,“来人啊,速传捧日军张辅上殿。”张辅满身戎装进来,行了个军礼,“末将参加陛下。”“张辅,你捧日军十四营跨境击匪,究竟什么回事儿?还有,朕记得,你捧日军左厢只有十三营,什么时候有了第十四营?”
难得宁佶还记得禁军四大军,张辅道,“泰安七年,捧日军成立左厢第十四营,驻扎在开封府开阳县。”“他们去颍昌府剿匪,可是奉了你的而命令。”张辅默然不语,有负责人道,“陛下,捧日军归王大人节制,只怕是王大人纵容下属。”
宁佶将目光转向王诏,这位白发苍苍的忠诚,让他有些心软,“王卿,你可曾下令。”王尹躬身斩钉截铁道,“愿为陛下当今天下贼寇,还天下一个清宁。”这话很巧妙,没有正面回答,也没有否认。王诏所治理的地方,都是盗贼绝迹,名声安泰,这是有目共睹的。
攻讦的负责人不会看形势,“好啊,竟然王大人这么有本事,不妨去江南剿方贼。”王诏悲愤地看着他,“臣请?”他突然剧烈的咳嗽起来,面色泛白。宁佶都惊讶地站来,“快,快传御医,赐坐。”刚以为将王诏逼上绝路的负责人,一下子哭丧着脸。
王诏的圣心颇隆,坐在椅子上之后,呼吸开始平稳。太医慌慌张张跑过来,诊了脉,提王诏舒缓了一下后辈,“陛下,王大人年事已高,需要将养。”王尹突然大哭起来,“陛下,老臣有心杀贼,可身体老迈,有愧陛下圣恩。陛下,请准许老臣致仕。”
蔡相一党多么希望陛下能够答应这一个请求,开封府府尹,多么重要的官职,只有掌控在自己人手里,才能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