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不晟
27786000000350

第350章 大雨停歇新策略

他们没有继续沿河而下,湫水河河堤情况不容乐观。想看黄河奔流的奇景,以后有很多机会,现在衙门堆积了一堆的事情,根本就走不开。

金重山带着唯一的随从,住进了陈从安安排的院子。在县衙腾挪一间屋子,作为司空参军的办公场所。然而,金重山根本坐不住,他的工作环境,就在河上。

他跟李重乙走的很近,希望能尽快见识神奇的水泥。工坊就建在湫水河东岸的临泉镇,考虑到运输的问题,没有建的太远。

湫水河的渡口更加的繁华,一车一车的粮食物资,进入了临县的仓库。百姓们的心,就这么安定下来。只要有粮食,便有生存的机会。在荒年里,就指望着不饿肚子,仅此而已。

人们对于新兴的做工模式,有很大的疑惑。但柳家商队的人,按天结算工资,绝不拖欠,给他们建立的信心。

当临县的事务渐渐步上正规之后,李晟就显得很清闲。他从来就是一个会偷懒的人,作为一个团队的首领,如果你都要累死累活的话,那下面的人,还有什么活路呢。

他每天都会钻研菜谱,交给小小姑娘,又或者,来学习的厨子们。临县的美食,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更新着。县里的生活速度变得很快,让人觉得有些恍惚。但当你渐渐习惯的时候,觉得很充实。

如今,过得最安逸的,当属梁洛。有李晟这一位顶级厨子,带着他们在临县游玩,好吃好喝供养着,人生真是好生惬意。

“李兄弟,我决定娶小小为妻子,你觉得怎么样?”李晟看了看采花的安静姑娘,有些犹豫,“你真决定了,梁内阁会同意么?”当然不会同意,梁家以前的起点低,现在呢,终究要讲些门当户对的。

李晟不管这些,只是友情提醒一下。梁洛态度很坚决,“我想好了,跟小小在一起,我觉得很快乐。”快乐就好,李晟点头,“可以啊,你打算什么时候成亲,我去准备。”

“不用准备,小小不喜欢大场面,你知道的。”李晟点头,“那就请亲戚朋友们吃个饭,我亲自主厨,有那么个仪式就够了。”梁洛点头,“我看行。”

他的圆脸喜滋滋的,这样的梁洛,倒是不让人反感。看着有些灰暗的天空,李晟皱着眉头道,“快下雨了,我们赶紧回去吧。“

“你是担心河里,这些天,不是抓紧抢修了么。那位金大人,真是尽职尽责,那么小的身板,竟然还敢去河里试水。”

一个人的思想被纠正之后,看待问题都是正面的。还未到樊楼,天空便电闪雷鸣,黑云压城,雨水大滴大滴的落了下来。取了把伞,李晟快步朝着县衙而去。

街道上躲避大雨的行人,行色匆匆,他们的脸色,都变得跟老天爷一样。经历青山城的大水,没觉得这里有多可怕。那个时候,获取物资,还要跟极道拼杀。如今,粮食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并不慌张。

临县有头有脸的人都在大堂上,这里不会发生大雨饮宴的事情。金重山的袍子上还在滴水,同样从河岸回来。

“这一次,是湫水河最危险的时候,如果能够渡过去,再按照李先生的方法,湫水河的水患就会彻底消弭。”

李晟点头,“金大人,你安排人手吧,咱们都听你的。“

金重山点头,“湫水河很长,白文镇,城庄镇,临县,三交镇,林家坪镇,碛口镇,一共六段,咱们分为六队,若有异常,相互之间互相支援,大家以为如何?”

李晟板着脸 ,“金大人,如今等同军情如火,你直接下令就行。白文镇,谁愿意去?”

梁兴龙站出来,“公子,我乃白水镇的人,对那里很熟。”

“好,你带足人手,立刻前往。”

“城庄镇谁去?”唐安定站出来,“卑职愿意前去。”废话不多说,分配好了人手,临县留守的人,都聚集在河岸边。

风雨大作,却浇灭不了他们的热情。金重山道,“沟下面的百姓都迁走了没有。”

柳定道,“大人,有些百姓不愿走,被我们强行给带来了县里。”故土难离,但这种支沟乃是最危险的。若是决堤,洪水必然往西面下游的方向宣泄。

众人就这么守在河堤上,雨势不停,从上游流下来的水,一浪高过一浪。抢工出来的水泥,都用在了河堤上,但并不能全面覆盖。

金重山感叹,“陈大人,如果再给我一些时间,水泥将河堤铺满,这样的水流,完全不成问题。”

时间不等人啊,陈从安抹了抹摸额头上的雨水,“这一次度过去了,咱们就无需担心这些。”

大雨倾盆,没有丝毫停下来的趋势。浪花打在薄弱的地方,呼啦啦作响。金重山道,“这一段,快承受不住了,下去堵住。”

岸边用马车准备了泥土,用竹篓装的石头。捧日军的军卒,没有着甲,一个个拉着绳子,跳入水流中。

“都小心一点儿。”这不是闹着玩儿的,如果被洪水冲走,就麻烦了。

下水的人腰上都系着绳子,将沉重的石头沉入堤下。河岸上很多百姓,他们焦急地看着岸边的田地,有强壮者要自发地加入堵堤的任务。捧日军卒总是细心挑选,不符合的人,都让退回安全的地方。

经过一夜的煎熬,天放明的时候,雨总算小了些,但仍旧不容松懈,从上游增加的巨大排水量,考验着脆弱的河堤。

李晟的眼睛困得不行,“大家都回去睡一下吧。”金重山摇头,“我要等其他镇的情况。”若是有地方决堤,那就必须立马支援。

他都不肯去睡,谁还能走得掉。最远的碛口和白文传来消息,有惊无险,众人的精神劲才松懈下来。李晟回了樊楼,倒在床上呼呼大睡。

这一觉,所有人都睡得很舒心。醒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天空还飘着蒙蒙雨,县衙街道上淤积的水,已经开始消散。人们将湿衣服甩开,挂在房檐底下。

这样的雨,绝对不讨喜。梁洛坐在屋子里感叹道,“这场雨真大的,跟七年前水淹青山差不多。”

不知不觉时间过了七年了,“哦,那个时候,监军在哪里?”

“我们躲在皇城边上,对了,那时候,陈县令,还把家里的粮食都拿来,接济逃难的人。”那个时候,李晟都在城外对付汴通帮的人,人人都有不同的际遇。

李晟呵呵一笑,“监军大人,会不会也欠了表哥的粮食。”梁洛摇头,“那时候,叔叔从皇宫里派来的美食,我会啃干巴巴的干粮。”

背后有人就是好,“行了,别担心,水会慢慢消退的,我去县衙了。“

在县衙里,大家总算有心情在一起吃一顿饭。金重山高兴之余,还是有些担心,“这一场雨,只怕西北很多地方都会受灾。”

灾难可不仅仅骤然突发,后续的反应,才真的有些致命。本就涨势不好的农作物,这下收成更是大打折扣了,今年是注定了荒年。周边县的人遭了灾难,就会往临县涌来,这对临县来说,有很大的压力。

李晟撇了撇嘴,“这些事儿,应该是知府大人操心的,咱们平头百姓,管不了那么多。”

金重山白了李晟两眼,在这个团队里接触多了,李晟是什么样的定位,大家心里都清楚着。他苦口婆心劝解,“你说的没错,有多大力气,干多大的事儿。”

李晟坦白道,“金大人,为了将临县建立起来,我积攒了七年的家当,就快败坏殆尽了。您难道想要我的家人去喝西北风,才会甘心么。”现在全都是在投入,想要收益,还得耐心等待。

金重山点头,“我只是发发感慨,你不要放在心上。”大宁朝没有中兴之象,边塞异族蠢蠢欲动,“金大人,这一次,哒哒国那边,有没有受灾?”

“受没受灾都不好过。”受灾了,最好的度过方法,就是伤害转嫁。国内危机重重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外战争来获得利益,度过难关。如果不受灾,到冬天的时候,他们更加兵强马壮,此消彼长之下,大宁还是居于劣势。

李晟一点即透,“这么说,哒哒人,很有可能很快发动一场战争。”夏天要来了,热浪之下,打仗的难度更加大。但为了活命,谁都会拼死一搏。

金重山紧皱着眉头,“碛口镇那边的人传来消息,黄河上漂浮着死了的牛羊。”

黄河几字型流域,上游是哒哒国。牛羊,很可能从上游飘来。他们的牧民,都控制不住羊群,可以预想到那里的形势。

与哒哒国的战争,或许在这一场雨季落幕之后,就会正式开展。弱肉强食,他们想在大宁的身上咬一口,来补偿他们的损失。李晟拧着眉头,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他还想再拖一段时间,那样力量会大一些。

第三天的时候,雨已经完全停了。临县再一次进入快速发展之中,县中再次热闹起来。今年的收成是废了,但无所谓,他们有更大的希望,在下半年,拥有一次丰收。

县衙里储存的粮食,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张拙等人,正准备在石州买粮食,却马上碰壁。这一场雨,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即便他们将粮食价格大大提高,也收不到一粒粮食。

倒是人,一收一大堆。田地里没有了收成,就想趁着农闲的时候,赚一点儿物资,度过难关。他们本来担心招不到人,现在却操心,如果收的人太多,临县能不能容得下。

将第一批出外打工的农民工送到临县,先找梁兴龙问好了,再决定是否继续。可不能因为银子办错了事儿,那就无法挽回了。

石州府的命令,乃是杨川阵亲自下达。虽然答应了帮主李晟,但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西北贫寒,可不能帮助了他人,而饿死了自己。

大宁王朝绝对不缺粮,天下乱,可不是因为粮食大面积缺乏。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制度崩坏,资产分配不均。拥有粮食的人,不肯将粮食给拿出来,非要从中盈利,心很大。

官府同样如此,青山常平仓积攒丰厚,只要肯拿出来,莫说小范围的粮食,就是农民一年不种地,理论上都能度过去。

但那终究只是理论上,粮食挪来挪去,损耗十分高。若是从青山运粮来西北,光是路上民夫的吃食,都能消耗大部分粮食。

这年头,最难受的,就是运输问题,就连最基本的官道,很多地方都没有。接下来要干的事儿,便是修路,将沿湫水河的城镇连接起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和发展。至于远一点儿的城镇,那就别来无恙。

这一条路,乃是李重乙规划的贯通临县南北的第一条道路。想要富,先修路,在开阳,万友二县,李晟都没有打算规划出这么密集的水泥道路。

没有抗衡金国的实力,在长江以北,都是很危险的。

金人如今,已在辽国境内,如同奔雷般前行。他们的进度很慢,如果要与其抗衡,不说拿下哒哒国,至少要让这块地方的西面,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打仗,就忌讳的,就是四面受敌。一个人只有两只手,两只脚,如果敌人过多,怎么去攻击。

已经给吴铁柱带了消息,在晋地,全面筹措粮草。这些年,晋地没有战火,有不少的存粮。越是近了一点儿,就越是消耗少一点儿。

重劳力的人,还不能克扣口粮。柳家一直都是良心东家,来此地干活的人,都管饱。与此同时,从青山慕名而来的商人,会带着物资,不远万里而来。

老百姓的手里有了余钱,具备了购买力,当然会有商家前来。最先察觉的,是梁兴龙和张拙,他们已经开始从石州买商品,运回临县来贩卖。小陈大人鼓励百姓们消费,将钱烂在菜窖里的事儿,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