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半坡人的彩陶世界,您一定会被那色彩雅致、造型优美的彩陶器所吸引,陶醉在那古朴、生动、美妙的彩陶艺术的殿堂中。
彩陶图案中游动的鱼、奔跑的鹿、潜浮的蛙、盛开的花、神秘的人面鱼纹……个个构图巧妙、笔触流畅,生动精美,令人百看不厌,啧啧称赞。
陶器在发明之初,采用露天烧制。这样烧制的陶器不仅质地粗糙,且颜色灰暗,色泽不匀。那时器物以实用为主,很少施以彩绘,最多只是在上面刻划或拍印出简单的纹饰来进行装饰。直到陶窑的发明,人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烧陶的火候,制造出质地细腻、器表光滑的细泥陶时,彩陶才逐渐兴盛起来。
从新石器时代陶器制造工艺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人类对于艺术的无比热情,并不断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装饰艺术上追求完美。早期的彩陶纹饰内容,离不开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人们将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雷雨电、日月山河等都作为描摹的对象,这些显然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也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无数次感知与体验的结果。这些绘画表达了人们的希望、祈求、寄托和喜好;在艺术风格方面独具特色,或简洁朴素,或生动明快,或粗犷豪放,或圆润流畅,或繁丽精致,或神秘难辨,显得千姿百态。
半坡时期的彩绘图案布局合理匀称,线条流畅规整,技法纯熟精湛,体现出画工的高超技艺。人们在长期绘制陶器图案花纹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还能够娴熟地运用一些美学中的对称、对比、反复、共用,关联、配合等表现手法。
彩陶是造型美与装饰美的统一体。造型美的器物轮廓美,形象美。造型又决定了装饰部位的选择,须将图案饰于陶器表面一目了然的位置上。比如敞口圜底盆的口沿及内壁,钵及敛口陶盆的外壁上部,壶、罐等器物腹部最大径以上部位及口沿部位。这些部位都是人们视线最先触及的地方,成为人们进行艺术表现的最佳位置。彩绘图案用各种线条描绘,有的生动逼真,有的抽象多变。由于半坡彩陶装饰花纹的组合、大小、繁简均符合美的韵律,使得实用性与观赏性达到了完美结合。
半坡彩陶上的图案,式样繁多,种类丰富。
①写实性图案花纹,有各种意趣生动的人、动物和植物纹样。②写意性图案,有些为省笔图案,但都明显表示出一定的意境或实物,可以看出写意图案从写实发展而来。相当多的写意性图案造型奇特、寓意深奥,具有象征意味和神秘色彩,表达了人们的某种审美意向。③装饰性的图案别具一格,多见平行线、弧线、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圆点等图案,这些图案造型规整,结构缜密,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半坡人将鱼作为绘画对象,他们将写实的鱼与抽象的鱼活灵活现地描绘在他们所使用的陶器上面,表达了人们对鱼的厚爱与渴望。人们不仅熟悉鱼、喜爱鱼,也崇拜鱼、信奉鱼。鱼多子多产,正符合原始人企盼人丁兴旺,繁衍不息的朴素愿望。鱼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与鱼相关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鲤鱼跃龙门”、“富贵有余(鱼)”、“年年有余(鱼)”、“鱼生贵子”等等,这些有关鱼的种种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
从仰韶文化彩陶上的鱼纹,二里头文化的石刻鱼纹,西周的鱼尊、鱼洗、鱼纹铜镜、鱼纹瓦当、鱼瓶、青铜器上的鱼纹族徽等,到后世的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器物上,鱼纹一直是经典图案,被精雕细绘,奉为至宝。
鱼纹彩陶盆器形规整、折肩、圜底,口沿有一圈黑彩带,上腹外侧有三条顺时针循环游动的鱼,好像在追逐嬉戏,情趣盎然。鱼张口露齿,睁大眼睛,极目远眺,鼻尖翘起,形象逼真。这些早期的鱼纹,半坡先民选择了表现力极强的正侧面角度,经过选形、选视点、选角度的艺术处理,依靠写实的手法描绘出鱼的头(包括嘴巴、眼睛、牙齿)、腮、身、鳍、尾各个部分,简约而整体地描绘出鱼的形象,在单纯质朴中流露出天真、稚拙的情趣,表现出一种和谐而独特的美。
半坡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模仿,他们能成功地运用再现和表现的手法,把创作者对鱼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不断提炼和升华。
网纹彩陶盆中布满了网纹,恢恢大网,疏而不漏,捕鱼生产,丰收在即。把人面纹、网纹和鱼纹绘制于同一件陶盆内,构思新颖,寓意深刻。毫不夸张地说,史前画师的笔下已经揭示出了生产力构成三要素的理论内容。
几何鱼纹陶盆,图案简练抽象,完全达到了写意的境地。史前艺术家抓住了鱼的形体特征,用不同色彩的三角形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便有了尾部相连而头部相对的并列的复合鱼,鱼身也由几何图形拼凑而成,抽象概括地表现出鱼的形象。尤其是在两个相对的三角形中间各画上一个圆点,这鱼头上的点睛之笔,可谓是精妙绝伦,使这一图案化的鱼达到了神似的境地。
彩陶艺术中鱼纹的演变,体现了艺术由再现到表现的飞跃,是史前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艺术概括能力日臻成熟的标志,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传统中追求意境格调的基础。
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的珍宝。这件彩陶作品令无数人在它面前驻足侧目,痴迷陶醉,思绪驰骋,魂牵梦萦。整个图案将人面与鱼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圆圆的脸上有一对笑眯眯的眼睛,鼻子像中国古代民间计数的字“T”,嘴巴大张着,像在哈哈大笑,嘴的两边、双耳和高耸的发髻分别用鱼纹装饰。
图案大胆夸张,构思新奇,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显得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
关于人面鱼纹的含义,国内外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已有二十多种说法,“图腾说”最为常见,半坡人可能将鱼奉为自己的祖先,人面鱼纹就作为氏族图腾崇拜的徽号或标志,显然代表一定的图腾含义。有人认为人面鱼纹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喜欢“黥面文身”习俗的反映,或是一幅“原始的婴儿出生图”,祈求子孙后代像鱼一样繁衍不息。也有人认为这是“太阳神崇拜”或是“月亮神崇拜”。还有的认为人面鱼纹是巫师作法时戴的面具,可能与某种神话或巫术仪式有关。面具具有魔法,巫师戴上面具就能起到沟通人间和神界的作用。通过头戴面具的巫师强大的巫术法力,族人的愿望和祈求即可上达,得到被信奉者的庇佑。人们也希望捕鱼顺利,期盼得到更多的鱼,戴面具的巫师施法术以求向鱼赎罪。
此外,鱼多子多产,繁殖力极强,当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就把氏族兴旺看作是极其重要的事,人们敬重鱼、崇拜鱼,人鱼合一,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殖崇拜观念。人们对具有生殖能力而感到无比骄傲,希望子子孙孙能像鱼那样繁衍,艺术地再现了先民们对生命之源的渴望,似乎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命延续的精神追求。
人面鱼纹的出现,体现了古代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中,具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及时代感。神奇而诡秘的人面鱼纹正是半坡人精神生活的抽象反映。
鹿纹彩陶盆卷唇、圜底、浅腹,宽口沿饰以黑彩,四组斜线纹和四个箭头形纹相互间隔,两两对称,均匀地将圆周八等分,显得富于变化又整齐一律。盆内的四只小鹿又各具情趣,有的头部高抬,凝神倾听,四腿直立,如临大敌;有的全身放松,腹部下垂,像在悠闲漫步……简洁疏逸、柔婉流畅的线条,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鹿的神态个性。在半坡遗址还出土了一个鹿纹彩陶片,上画一只头部高昂、颈部长伸、四蹄腾空、飞奔疾驰的鹿,惊慌失措的小鹿好像在躲避猎人的追捕,随时准备应付可能降临的灭顶之灾。
剑拔弩张的气氛让人联想到狩猎时的情景,这是典型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生动体现。敏锐的视角、质朴的观察、凝练的手法,生动地反映出六千年前的艺术家瞬间的艺术感受。
波折纹壶器形小巧,环绕陶器外壁的各种曲折条带纹图案,技法看似简单,却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它既像水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又像人们对远处山峦起伏的联想,似乎昭示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昭示着生命的强劲搏动。
几何纹陶器以三角形、直线、斜线、曲折线组成几何纹图案,遵循整齐律、均衡律、对称律原则,图案简洁纯朴,意境开阔,清新明快。尤其是那鲜明的节奏,宛如乐曲的旋律,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从另一重意义上讲,这里可能不仅仅是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还包含着潜在的意识和复杂的观念。假如俯视细颈壶上的图案,一朵盛开的莲花便呈现在我们面前,陶壶口沿绘有九条呈辐射状的条纹,恰好位于花的中央,这不正是幽香四溢的花房和花蕊吗?构思如此精巧,图案如此美妙,使我们不得不被远古先民非凡的创造才能所折服!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半坡彩陶艺术是翻卷在源头浪峰上的奇葩,是半坡先民对美的追求,是人类童年的梦。面对这些史前艺术珍品,循着先民们心灵活动的印痕,我们感受到的是历史的节奏和华夏文明的厚重。对它,尽管还难以一览无余,穷其所妙,但我们似乎已经从中体会到了美的韵律和快感,领悟出实践是艺术创造的源泉这一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