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董明珠的资本
27983300000023

第23章 重新设定游戏规则(2)

而在2005年1月1日,格力电器率先实施“家用空调整机免费包修6年”的服务政策,此项服务政策远远超出当时国家“整机1年、主要部件3年”的三包法规,引起行业震惊。此后,各大空调企业纷纷跟进,引领了整个空调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大幅提升。

时至今日,“格力水准,行业标准”,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空调行业的一句行话,更是消费者对格力电器的信任!

董明珠之所以看重格力的产品质量,是因为她在商场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深刻地认清了一个道理:“无论何时,售后服务是产品生产单位对消费者负责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增强产品竞争能力的一个办法。”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仅注意到产品实体本身,在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相似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产品的售后服务。因此,企业在提供物美价廉产品的同时,向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已成为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新焦点。

而格力集团这种“没有服务是最好的服务”的经营理念值得很多企业学习。这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生产规程和工艺纪律,狠抓产品质量,这样才能取信于消费者,才能更稳固地占领市场!

4.中国制造必须走“中国制造”道路

2015年9月24日,包括格力在内的5个中国品牌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纽约时报》上刊发了5个整版广告。广告中的那句“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正是格力董事长、总裁董明珠前不久在格力总部珠海喊出的口号。从在珠海高调召集制造业高峰论坛,到次日董明珠形象刷红微信朋友圈,再到次日《纽约时报》的格力广告,这环环相扣的布局推广让董明珠再度“亮”了。

对于国内的制造业而言,“中国制造”走到今天,已具有了某种标签:它是庞然大物、有规模效应、价格具竞争力,但又往往与“山寨”勾连,意味着低档、缺乏核心技术,赚取“微笑曲线”中最低的那一段利润。董明珠与格力,不甘于此,他们正试图成为“中国制造”的另一种符号。

“实践中国创造之路的关键是必须要拥有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而不是靠购买别人的技术,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世界的尊重。”乍一听,这句“冠冕堂皇的大话”更像一句口号,但它却是董明珠的真实经历、肺腑之言。

在2001年的时候,重庆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公开招标,购买一拖四中央空调,然而当时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具备生产这种多联式中央空调的技术和能力。于是,格力组团远赴日本,希望能够买到该技术回来竞标。董明珠说:“然而,一向与格力合作良好的日本企业一口回绝了我们的购买请求,还明确表示,这项技术是他们自己花了16年才研制出来的,绝对不会转让给任何一家中国企业。我们当时非常失望,也倍感受挫。”

从日本空手而归之后,董明珠和格力认识到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拥有市场。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格力技术人员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和图纸的情况下,卧薪尝胆、不懈尝试,终于攻关成功,取得了一拖四技术的突破。然后就是一拖六、一拖八,到目前为止,格力已经可以实现一拖两百多。可以说,在一拖多中央空调领域,格力已经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从那一刻开始,董明珠真正意识到,靠购买技术只能买到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走自主创新的中国创造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术。然而,走自主创新道路需要思想的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更需要一份坚持和执着。“我们的战略很清楚,就是只将空调产业做成全球第一,不搞多元化。”董明珠的话掷地有声。2008年,格力的研发投入逾10亿元人民币;2009年,增加到20亿元。

2009年12月,时任总书记的胡****又来到格力,对于格力集团的发展给予了肯定,同时再次强调希望格力继续坚持自主创新,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作出更大贡献。这已经不是胡****同志第一次参观格力,早在1994年的时候,胡****同志就到过格力视察工作,并勉励格力一定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那一年,胡****同志就说:“企业只有具有比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希望格力电器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不断提高研发水平。”

胡****总书记两次视察格力相隔15年,而这15年,恰恰是格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走依靠核心科技发展的15年,也是格力电器在总裁董明珠、董事长朱江洪等扎根企业逾20年的“老格力人”的带领下,跨越式发展的15年。

董明珠说:“15年来,我们始终以格力的水准就是行业的标准要求自己,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技术领先、品质卓越的空调产品,创造了多个唯一:中国空调行业唯一的世界名牌;中国家电行业唯一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中国制冷行业唯一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家电行业唯一连续九年纳税第一;中国空调业唯一连续15年产销量第一;连续5年产销量世界第一;空调业唯一的国家商标战略示范企业。展望未来,格力电器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掌握核心科技,走在行业前列。我们也深知,总书记的指示,不仅是对格力人的嘱托,更是对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殷切期待。因此,格力要从自身做起,持续努力走出一条更为精彩的‘中国创造’的发展之路。”

5.不引进外资投资者

在2004年的时候,格力电器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当时国家非常流行引进世界500强,因此珠海地区迫切地希望能有一家500强落户。他们看中了格力电器,那时格力每年的销售额是138亿,跟世界500强比,格力电器的规模可以说是非常小,所以当有外资品牌提出想要收购格力时,政府就极力地想促成这桩生意。而且如果当时格力被收购,那么董明珠在当时就可以拿到8000万年薪,这相当于当时董明珠几十倍的工资,但是董明珠在公司的董事会上提出了拒绝被外资收购的想法,董明珠说:“即使珠海有了世界500强,但它不是中国的,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所以我强烈反对。”当时董明珠很着急,她在所有的场合都坚持“格力不能卖”的观点,董明珠认为格力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才有了自己的品牌。

在2004年5月谈收购的时候,格力刚刚在前一年实现了100多亿的年营业收入,净资产只有9个亿。当时的珠海市市长比较开明,于是董明珠天天跑去跟他说不能卖,原因是格力电器制度是自己的,管理模式是自己的,格力不缺钱,不需要卖。而当时的珠海市政府却说:“你是小企业,这个世界500强多厉害。”当时董明珠也豪迈地说:“今天他是世界500强,明天他一定是?我今天不是,我明天也许就是了。”

后来董明珠找********反映,给他举例,中华牙膏非常有名,但是被外国企业收走了,还是那些人、那些材料,但做的不是中国的品牌。讲完以后,********当时没有表态,董明珠想:“完了,但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我已经尽力了,做不成算了。”但没多久,省里就派了调查组,调查以后说不卖了,董明珠得知这个消息后终于松了一口气。

放弃如此高薪的机会,董明珠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一旦被收购,企业就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能力。从1991年到2004年格力电器已经逐渐摆脱了过去的困境,自1997年起格力就没有银行贷款,这就是通过制度上自主创新来改变了企业的困境。

当时有记者问董明珠:“是不是已经把格力当作自己的孩子?”董明珠回答:“我不是这样看格力这个品牌的,我坐的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对格力的责任,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我绝对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董明珠认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拉美的一些国家走上了外资主导型的开放道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提供优惠政策等吸引大量外资进入,引资规模失控,资本流入和流出不平衡,形成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外资的进入的确令拉美国家的GDP在短期内高速增长,但当全球产业风向转变,跨国公司纷纷抽出投资,转投其他国家后,这些国家迅速出现经济衰退和动荡,甚至长期一蹶不振。而这种以牺牲本国经济为代价来实现短期阶段性而非长久性的高速发展,所谓拉美化现象并非只是拉美国家独有。

由于中国企业依赖外商提供技术,自我创新能力不强,处在被动的角色,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配套能力很低。因此,在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且依靠外资严重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外源经济崇拜”和“内源经济歧视”。

董明珠曾深入学习过******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的研究报告,董明珠知道当时在中国28个主要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占多数资产控制权的已经达到21个,每个已经开放产业的前五名几乎都是由外资所控制。董明珠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民企是没有资格谈主导中国市场的,更没有资格在这些行业谈自主创新问题。

董明珠坦言,坚持品牌的发展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内心装有世界,而不是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经济史的研究告诉人们,除了新加坡和爱尔兰这样的小国,所有的国家无不是通过严厉限制外资甚至拒绝外资进入本国市场而崛起的,美国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美国在1875年开始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中与英国共同成为领导者,而到了1908年开始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时则成了唯一的领导者,但人们并不了解,这与美国拒绝外资进入其市场具有直接关系。利普西曾指出,“美国在19世纪许多行业技术落后于欧洲国家,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行业中基本没有外国直接投资,而外国直接投资是开发优势技术的天然渠道”。

这并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因为如果放任外国直接投资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民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根本就无法与欧洲国家的企业进行竞争,所以,美国的一位经济史学家写道:“我们商业政策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内制造商保留国内市场,而排斥外国竞争的。”

美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成功的历史经验和拉丁美洲失败的教训都说明,市场重于技术,有市场才有技术创新的机会,而我国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是:市场丢了,技术也没有得到,而没有了市场,技术将如何创新?董明珠坦言,坚持品牌的发展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我们内心装有世界,而不是自己,所以我们才能够下定决心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6.机器人生产,开辟家电制造以外的第二条跑道

近年来,招工难的问题在家电行业尤为突出。随着90后陆续步入职场,工厂单一固定的生产线作业方式普遍不受欢迎。

虽然格力珠海基地到处可见“欢迎应届毕业生实习”的红色宣传标语。但格力珠海基地钣金车间负责人说:“每一年都会有职业院校的新毕业生到格力各个生产基地进行实习,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留下来,原因是‘他们不喜欢每天做重复性的工作’。”

对于这种现象,董明珠说:“我们会一直坚持研发工业机器人,因为比起人工,自动化设备能使产品质量更有保障,毕竟人为因素可能出现偏差。”

刚涉足机器人产业的董明珠显得信心十足。她表示,格力早期在提升效率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用的都是国外的机器人。董明珠说:“我们虽然来得晚,但我们起点高。我们的理念一定要做精品、极品。我们的空调能做到极品,我相信自动化设备一定也能做到极品。”

《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报道:“董明珠的机器人梦:继空调和电机后第三大业务。”正如董明珠自己所言:“格力未来的发展就是机器人生产,用自动化设备生产自动化设备。格力不仅要自己完成机器换人,还要帮助别人机器换人,开辟家电制造以外的第二条跑道。”

作为国内家电行业较早启动和发展自动化的企业,格力电器早在2003年就有了自动化意识;2012年,格力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了自动化的发展规划,并以“3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为目标,重点突破,分期实施。

如今,格力电器的生产车间,已经开始实现无人化。车间负责人卢长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三年前该车间一共有1200个工人,但现在由于大部分工序都变成了全机器生产,工人数量已减少至600人。“像这条压板生产线,以前全班要14个人控制6台设备,但现在只需要两个人,从过去的操作设备变成检测设备,安全性大大增加。”他说。

事实上,除了格力以外,美的集团也在2015年与日本安川电机牵手,建立机器人合资公司生产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但董明珠认为,花钱买技术并不能叫投入,只有投入到自己开发的、可以受自己掌控的技术上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