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任正非的资本
27985400000033

第33章 赢在未来——抓住战略机会点(2)

这些年来,华为在不断赚钱的同时,总是无端被外界猜测其背景如何强大。当年中国电信制造业有“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兴、华为)之说,华为排在最后。用任正非的话说,“华为是没什么背景,没什么依靠,也没什么资源,唯有努力工作,走向国际,才可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3.拒绝机会主义

2014年,任正非在消费者BG管理团队午餐会上发表内部讲话,言语中透露了其对终端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看法。

任正非说:“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我们要有战略耐性。消费者BG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战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坚持自己已经明晰的道路与方法,稳步地前进。成吉思汗的马蹄声已经远去,现代的躁动也会平息,活下去才是胜利。消费者BG这两年来,从过去的低能状态已经开始走到有一定能量的状态,如果没有你们上万员工的努力,也就没有消费者BG的今天,这一点我们要肯定并祝贺!但是我们现在要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准备到哪里去’?今天之所以与大家沟通,就是担心你们去追求规模,把苹果、三星、小米作为目标,然后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然要向苹果、三星、小米学习他们的优处,但不要盲目对标他们。”

2014年,一件“怪事”轰动IT行业,甚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华为公司破天荒地全国性刊登广告,向“布鞋院士”李小文先生学习。李小文何许人也?为何让华为公司如此致敬?要知道,华为是公认的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之一,雄踞世界电信业老大。

事实上,这位人称“布鞋院士”的科学家,堪称我国遥感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而且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他创建了“李小文·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硕士论文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让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很多华为员工在了解李小文的故事后,纷纷觉得李小文就是现实版的“扫地僧”:看似不起眼,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其实,李小文的这种“天分”和“神功”不是戏说,而是一种真实、质朴、随性的彰显。华为公司的广告一语道破了李小文的精神品质:华为坚持什么精神?那就是,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

几年前,李小文的名气还未像现在被人所熟知,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就将其列为“年度人物候选人”,推荐理由是言冷心热、心怀天下。在通往科学真理的征途上,李小文性格中的“固执”和“不跟风”糅杂起来,是一种“不盲从”的态度。早年在美国留学时,他敢挑战美国遥感界的权威声音,提出遥感观测中“热点效应”更圆满的物理解释,这成为他的成名作,被国际遥感界称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

俄国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的品质。”真实是做人的基础,朴实是做事的关键。缺少了真实,就失去信任;丢掉了朴实,也就丢掉本色。李小文是个纯粹的极简主义者,他低调简单、朴实无华,有种返璞归真的纯粹力量。正如他所说,科学本身就应该追求简单性原则,任何事情都是越简单越好,够了就行。如果不清楚这个道理,就会犯错误。因而,生活中的他一直在做减法,减去修饰,除去冗繁,也褪去光环。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怡然自得地沉浸在书房或与学生的讨论中。这样的真实与朴实是多么的可贵,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倡导和寻找的。

作为通信设备的龙头老大,当今华为的国际化程度有目共睹。历经尼泊尔的子弹、印尼的疟疾和黑帮、阿富汗的客户随时可能被杀……这些具有狼性的华为海外员工的敬业成就了今天的世界级企业。在华为发展的20多年里,任正非曾多次告诫手下员工不可成为机会主义者。尤其是服务类市场,仅靠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被客户接纳,也不可能被业界接纳。因此,要拒绝机会主义,坚持面向目标市场,持之以恒地开拓市场,自始至终加强营销、服务及队伍的建设。任正非认为,做生意究竟是专注自律的精神,还是投机挣快钱的赌博心态,这将决定一个企业的命运。

201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召开,很多知名企业家出席这个活动,共同探讨亚洲的新未来。作为华为消费者业务CEO的余承东也代表华为出席了这次活动并发表演讲。余承东说:“很多时候,你给别人的形象是天使还是魔鬼,仅在你的一念之间,我们是做手机的,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多少用户知道手机对人体辐射的指标?华为有大量的射频实验室和微波暗室来测试手机辐射,保证我们的手机能够通过世界上最严苛的测试标准,在美国、欧洲的所有测试中,华为手机比其他品牌测试的辐射低更多。这是消费者看不见、日常使用不太能直观感知的东西,可是我们坚持每年投资大量研发费用去做。因为我们相信,这些努力是真真正正在为消费者考虑、为他们提供价值。”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讲话的最后总结说,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希望借助互联网这种先进生产力和工具加快发展。我们要抓住这样的机会,但拒绝机会主义,要做好最本质、最基础的工作,建立一个新的、健康的行业秩序,迎接我们美好的未来。

4.未来的企业之争,就是专利之争

一项技术从概念到商业化,往往需要长时间、大规模的投入,而专利保护期的排他性则是其回报。没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没有人有动力投资原创发明;一旦“山寨”大行其道,行业也无法进一步向前发展。

任正非在很早之前就看到了这点,他曾旗帜鲜明地提出,“市场将来的竞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就是专利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专利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根据联合国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19日公布的报告,华为是2014年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报告称,华为以3442的申请数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为2014年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

实际上,华为这些年以来一直没有停止对产品的自主研发。从2004年开始,华为研发投入累计超过两千亿元人民币,产生了大量专利和世界级科研领军人物。截至2015年6月末,其专利申请量总计已达七万六千余件。

2015年,华为“教父”任正非在接受福布斯中文网专访时,大谈创新、知识产权问题。任正非表示:“创新是要有理论基础的,理论上要想有突破,首先一定要保护知识产权,才会有投资的积极性,创新的动力。美国之所以这么厉害,因为它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这样美国的创新环境才特别好,所以容易出现大公司,保护知识产权要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命题。别人劳动产生的东西,为啥不保护呢?只有保护知识产权,才会有原创发明的产生,才会有对创新的深度投资及对创新的动力与积极性。”

任正非还特别透露:“目前的华为今非昔比,全公司上下只要场合合适都在宣传贯彻知识产权保护,在手机领域更是频频发出律师函希望收取专利费,主要目的为说服政府支持造势,也做足了诉讼的准备。”

其实手机专利诉讼经常发生,如2014年小米在印度就收到了通信巨头爱立信的专利诉讼,为此小米停止销售手机近两个月。后来在专利霸主高通的帮助下,小米所有在印度销售的手机全部采用高通的芯片,这样才避免了在印度被禁售。

如今,盯上小米并可能从专利方面向小米发起行动的主要有三方:苹果、诺基亚以及中兴、华为及联想,而三者之中率先行动的将是苹果。

苹果一直有一个准则,谁威胁到自己就会对谁开展专利诉讼,所以连微软都绕着苹果的专利走,而在与HTC和三星的斗争中,苹果也都是在对手如日中天的时候用专利将其势头阻断。现在小米的发展势头盖过了三星,苹果自然不会等小米壮大了再动手,通过一系列的媒体放风看,苹果未来对小米发起专利诉讼将十分可能。

当然,小米也没有坐以待毙。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小米就不断弥补自己的专利短板,截至2013年5月,小米专利申请总数为336个,其中发明专利297个,增长迅速;2014年小米以“曲线救国”的方式收购了芯片方面的专利公司。但是,这些仍然不能弥补小米在专利实力上的差距。

在专利抗衡上,从来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如果小米想在未来能够不被专利击垮,唯一的途径就是要尽快地弥补短板。而华为正是这样做的,比如华为收购了美国赛门铁克科技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股权及其专利!

华为公司创造了中国企业依托专利获得海内外市场的一个个典型案例。华为公司副总裁邓涛表示:“市场竞争,不但要维护自身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在华为公司的理念中,尊重知识产权是构建健康商业生态环境的基础,只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邓涛看来,交叉许可、专利授权与专利布局一样,都是尊重知识产权,实现公平竞争的商业规则。目前,华为公司不但在美国和欧洲聘用了数十名当地专利律师,指导华为公司在当地机构的知识产权工作,还积极通过谈判,与业界其他企业在专利许可方面达成协议。

另外,华为公司在任正非的授意下,一贯主张通过缴费以合法的方式换取别人的技术进行使用,或者依靠自身的专利储备进行专利互换,坚持不投机、不存侥幸心理。为此,这家公司每年要向西方公司支付数亿美元的专利费。

在知识产权越管越严的时代,世界各地很多企业,诸如苹果与三星、雅虎与微软、高通与Facebook等知名企业其专利纠纷在全球各地广泛存在;而像华为这样主动遵守游戏玩法,进而制定游戏规则的企业却鲜有,这或许也归因于其国际化视野与开放心态。

企业要追求发展,必须尊重知识产权,无论自己还是他人的。尤其在中国企业纷纷追求国际化的今天,对专利的态度将决定一家企业未来究竟能够“走多远”。华为能够从跟随者的身份蜕变为“领导者”以及如今的专利巨人,显然与其一贯倡导知识产权保护及有偿共享技术创新密不可分,堪称为其他企业模范。

5.进军新战场

2014年10月3日,华为终端中国区电信系统部副部长马筱强在微博上披露了“华为牛”的照片,随即引起网友关注。有网友问:难道是华为的下一个新产业?还有网友评论:非常给力,华为牛肉一定能大卖。某知名天使投资人,网络大V,则紧接着于第二天发表微博《让中国人吃上好肉可是门大生意》。

一直致力于“不检测不认证,以决不标志、标准和移动互联网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中国食品安全”的“决不”食品安全工程发起人王义昌,也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对“华为牛”表示称赞:“华为任正非先生2013年4月就说要搞牛肉,现‘华为牛’曝光,赞任正非!赞华为!中国食品安全战线又增加了一位好将军、一帮好战友!望华为牛肉能早日落实‘决不’食品安全标准,早日对消费者公开承诺,做到透明生产,开放互动,专业鉴证,保险赔偿,有奖监督!”

华为向来低调,因此该消息的讨论在网络上爆开了。有网友指出,华为这种大企业进入是好事,如果能把控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也不搞价格欺诈,能够有更好的渠道和资本来支持这个产业,中国电商就能早日走向成熟。

针对网上愈演愈烈的谈论,任正非通过媒体采访表示:“华为有货源,可以从全球140多个国家买个好东西放到电商上销售。”此外,发展电商也符合任正非一贯“优先发展低成本渠道”的战略思想。任正非还说:“我们的货物是真的,能控制货物质量,京东、淘宝都管不住质量。”这也表示,华为电商或许已经将天猫和京东视为竞争对手。对此,互联网分析师方兴东昨日向商报记者表示,华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全球化的销售平台和网络,以及在当地市场的关系与人脉。

“电商做好以后,我们的酒也从这上面卖,将来从阿根廷买回来的牛肉也可以在网上卖……我们有货源,可以从全球140多个国家买东西放到电商上销售。”当任正非这段媒体采访被报道出来时,加上其表态“我看可以大胆地干”,一时华为电商“狼来了”的舆论在商业中疯狂扩散。

事实上,早在2012年3月18日,华为商城已正式对外营业,不过到目前为止主营还是华为手机。现在,华为电商将发布荣耀3——这是华为电商下半年的最大动作,试图摆脱传统渠道依赖,以电商平台为主战场,掀起一股华为旋风。产业经济观察家、电商分析师陈学东向商报记者分析说,通过强推荣耀3等一系列措施,把手机电商做好,打开互联网销售渠道,进而依托在全球140多个国家的货源,打造一个华为电商帝国,这是任正非正在下的一盘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