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2050,上海沉没
2812300000020

第20章 北京:纠结在水与沙中的首都

没有一座城市比北京更能体现中国北方古老的传统,而如今,顶着首都的身份,她同时也是这个国家宏伟的象征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北京建城的历史超过3000年,生来得天独厚。古人形容她左环沧海、右拥太行,稳居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俨然天府之国。因此,自秦汉以降,北京一直是北方军事、贸易重镇,850年来,四个朝代定都于此,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也拥有着众多历史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如今,2009年北京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10%,达到11865.9亿元,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54%;人均GDP仅次于上海。她延续着千年的历史风范,不仅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商业中心。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与不断扩张的道路环线之外,北京城骨子里依然没有忘记数千年来原滋原味的京腔京韵。从高空俯瞰,那方方正正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点的建筑布局,依然保有千年皇城的雍容华贵。

如果想要更深地体会北京,在瞻仰了城中肃穆庄严的紫禁城与享誉海外的皇家园林后,还应该去那些带着老北京味道、令老外神往不已的大小胡同和四合院里转转。

此外,在北京城里,清晨街头抑扬顿挫的京戏段子、午后茶馆里技惊四座的评书、亮了灯后“东来顺”里滑嫩飘香的涮羊肉以及后半夜热闹红火的三里屯和后海,同样代表着新老北京城别具一格的腔调。

可惜,这样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京味十足的百年古都,却面临着严重的城市劫难。老舍先生小说里描绘的令人恐怖而窒息的沙尘暴,已经成了京城的一大“特色”,到处肆虐的漫天黄沙是北京人的心头挥之不去的噩梦。

2010年3月,一次前所未有的超强沙尘暴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甚至蔓延至远在南方的香港和海峡对面的台湾,北京是遭受侵袭的重灾区。在沙尘袭来的当天,北京城区的空气就达到了五级重度污染,而昌平区的瞬时风力更是直逼10级,足以伤人。事后的媒体报道称,此次沙量如果均分给北京人,每个人能分到十几吨沙子。

事实上,沙尘天气是北京历来的痼疾,早在北魏年间就已经出现了沙尘暴的史料记录,这与北京历来干燥的气候与自身地理位置不无关系。而对于近年来的沙尘暴,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研究员陈广庭在其研究论文中分析道,除了内蒙古与西北地区的沙源外,城市建设速度快、弃土裸露多引起的“就地起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地下水位的下降导致整个环境的干旱化同样不容忽视。显然,这都与城市化活动和人口的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今天的北京,在近2000万人口的压力下就不得不向湿地扩张以寻求土地,地下水依然被源源不断地抽取以供更多人使用,如果未来城市将容纳上亿人口时,环境形势只会更加严峻。更何况全球变暖下异常的气候与高温早已成为了令京城涉险的另一大推手。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影响亚洲沙尘暴发生的主导因素是天气和气候变化。对于北京来说,2010年3月里先后5次异常强的冷空气正是引发北京大风,使得数次沙尘天气集中发作于3月中旬的原因。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势下,频发的极端天气更导致北京沙尘暴天气的集中爆发。

美国《新闻周刊》在2010年4月公布了因地球变暖而从地球上消失的100处名胜景区,北京也因强烈的沙尘天气和严重的沙漠化而名列其中。周刊中指出:“温度升高加上降雨量的降低可能会使水供给减少,荒漠化扩大。”亦将北京黄沙漫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指向了全球变暖。

不过,对于北京来说,这还不是全部。在IPCC的报告中,世界各国可能因为海平面上涨而被淹没的城市名单里,北京同样赫然在列。虽然北京四周多山,附近山地海拔可达200多米,但市中心的平均海拔却只有50米左右。或许北京不会像其东南地势低洼、离渤海湾更近的天津那样完全变成汪洋泽国,但在本书第一章提到的那幅依据50米等高线绘成的新海岸线图中,北京早已被划入了未来海域的范围。

所以,漫天的黄沙和不断迫近的海水都是北京不得不面对的危机。这座纠结在水与沙侵袭之中的古都,究竟要如何才能摆脱毁灭的命运?将是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