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做事要有心计(全集)
28208700000028

第28章 做人也要做广告——人生需要自抬身价(3)

宋理宗过世后,度宗即位。度宗本是理宗的皇侄,因过继为子而即位,时年25岁。度宗上台之后,曾一度亲理政事,限制大奸臣贾似道的权力,显得干练有为,确实干了几件好事,朝野上下为之一振,觉得度宗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贾似道的权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有人上书弹劾贾似道。贾似道看到,如果这样下去,自己将会有灭顶之灾。

于是他以退为进,先弃官隐居,然后让自己的亲信吕文德从湖北抗蒙前线假传边报,说是忽必烈亲率大兵来袭,看样子势不可挡,有直取南宋都城临安之势。度宗正欲改革弊政,励精图治,没想到当头来了这么一棒。他立刻召集众臣,商量出兵抗击蒙军之事。宋度宗万万没有想到,满朝文武竟没有一人能提出一言半语的御兵之策,更不用说为国家慷慨赴任,领兵出征了。这时,贾似道却隐居林下,悠哉游哉地过着他的隐居生活。

前线警报传来,数十万蒙古铁骑急攻,要都城筑垒防御,这一切,使得度宗心惊肉跳,他不得不想起朝廷中惟一的一位能抗击蒙军的“鄂州大捷”的英雄贾似道。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以皇太后的面子,请求贾似道出山。谢太后写了手谕,派人恭恭敬敬地送给贾似道。这么一来,贾似道放心了。他可得拿足了架子再说,先是搪塞不出,继而又要度宗大封其官。度宗无奈,只好给他节度使的权力,尊为太师,加封他为魏国公。这样,贾似道才懒洋洋地出来“为国视事”。

贾似道知道警报是他令人假传的,当然要做出慷慨赴任、万死不辞甚至胸有成竹的样子。他向度宗要了节铖仪仗,即日出征,这真令度宗感激涕零,也令百官惶愧无地。天子的节铖仪仗一旦出去,就不能返回,除非所奉使命有了结果,这代表了皇帝的尊严。贾似道出征这一天,临安城人山人海,都来看热闹。贾似道为了显示威风,居然借口当日不利于出征,令节铖仪仗返回。这真是大长了贾似道的威风,大灭了度宗的志气。等贾似道到“前线”逛一圈,无事而回,度宗和朝臣见是一场虚惊,额手庆幸尚且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追查是谎报不是实报呢。

贾似道“出征”回来,度宗便把大权交给了他,贾似道还故作姿态,再三辞让,屡加试探要挟,后见度宗和谢太后出于真心,他才留在朝中。这时,满朝文武大臣也争相趋奉,把他比作是辅佐成王的周公。通过这场考验,年轻的度宗对朝臣完全失去了信心,他至此才理解为什么理宗要委政于贾似道。原来满朝文武竟无一人可用,贾似道虽然奸妄,但国难当头之际,只有他还“忠勇当前”,敢于“挺身而出”。度宗哪里知道,满朝文武懦弱是真,贾似道忠勇却是假。度宗不知不觉地中了贾似道的奸计,从此失去了治国理朝的信心和热情,把大权往贾似道那里一推,纵情享乐去了。

这正中了贾似道的下怀,从此贾似道便大权独揽了,宋王朝实际上成了贾氏的天下。

7.自我推销,自己做自己的伯乐

世上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即使没有伯乐也不用怕,自己可做自己的伯乐嘛,是金子就让它发光吧。

通常情况下,我们以为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但是如果没有了伯乐,千里马也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伯乐”。比如推销自己,万事俱备,只欠你站起来去做自己的伯乐,尽情展示自己的亮点。但你却退却了,如果你做事连这点“心计”都没有,又指望哪一天能“出人头地”呢?

也许有人会说:“自我推销也得具备能力呀!”这个想法也正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其实,当自我推销的时候,也未见得就必须具备充足的能力,只要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潜力,就完全可以把自己推销出去。因为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锻炼,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提高与发挥。如果自己不做自己的伯乐不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有施展的舞台,只能被埋没,这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事情。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抱怨自己明明具有千里马的能力和才干,却偏偏遇不到伯乐。他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伯乐。他们遇不到伯乐,没有发挥自己的机会,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具备这种想法的人,都是那些消极的人,一个积极的人决不会感叹命运的不佳,他们多数都会主动出击,为自己创造机会。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能力在人,尽善在天,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施展出来,就等于是浪费,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发掘出来,会抱憾终生。

自我推销也是需要技巧的,正像推销产品一样,要有一个好的外装吸引人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地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形象,社会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对两组被试者分别加以修饰之后,使其中一组看起来风度翩翩,另一组则显得随便,并令其分别走路时违反交通规则。其结果是:第一组闯红灯时,尾随者占行人总数的14%,而第二组的追随者只占4%,这说明人的服饰、穿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没有人会对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感兴趣,一定会让你讨厌。服装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

王磊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学老师对同学们不十分了解,选班干成了老师头痛的事情,他也不知道应选谁好。后来,他说:“谁要认为自己有能力当班干,就主动来找我,我会给他施展的机会。”

那时,王磊就想谁会去主动跟老师说,多不好意思呀!即使有这个能力,主动推销自己,也觉得脸红。可是出乎王磊的意料,班有个很不起眼的女孩,平时一向默默无闻,却毛遂自荐,当上了班长。刚开始,大家都有点不服,像她这样一个内向、不苟言笑的女孩,能胜任吗?大家都有看热闹的味道。

事实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她在管理方面确实有两下子,帮助老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赞赏。那时王磊十分感慨,如果她不主动推销自己,即使她再有能力,也不会有表现的机会。

刘邦最初没有重用韩信,这使韩信十分苦闷。他工作没有干劲,而且还和一群人犯了法,依照法律,要处以砍头之型。执刑那天,当韩信前面的十几个人都被砍了头时,他忍不住心中的悲壮情感,面对监斩的人大声呼喊:“汉王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什么要白白地杀掉英雄豪杰呢?”监斩的人听到韩信的话猛然一惊,觉得奇怪,便仔细打量一番韩信,发现韩信仪表堂堂,具有英雄人物的气概,于是将他释放。在交谈中,他发现韩信十分有才华,志大才高,便把他推荐给了刘邦,从此韩信受到刘邦的重用,他的军事天才也尽力发挥。

8.推销自己的四大绝招

中国流传已久的“三十六计”里有一计叫“瞒天过海”,其大意是指巧妙利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和错觉,通过各种方法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推销自己时如若能用上“瞒天过海”这一招,不但能为自己达到推销的目的,还能用巧妙的手段掩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从而做到滴水不漏,这是一种高超的做人技巧,也是做人有“心机”的一种表现。

职场如战场,懂得推销自己才能在众人堆里脱颖而出,“养在深闺”虽然能待价而沽,但时间过长了则有可能会随着“容颜老去而掉价”,所以身在职场中的人若想出人头地,在做人方面一定要有高招,要懂得适当推销自己以抬高身价,其中“瞒天过海”之计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让我们看看在职场如鱼得水的苗欣是如何做到在五年内连升三级的,以下四种方法是她的“心得体会”:

1.借汇报工作推销自己

苗欣刚到公司的第二个月,领导就派她去南方催要一笔货款。苗欣立即起程,到催款地她抓住关键人物,软硬兼施,不到一周,货款催回。汇报之前她想:汇报时要把自己对这项工作完成的思路、想法、分析及至对策都汇报给领导,也便使领导更能了解自己。就这样,她在第二天的汇报中,只三言两语简略地谈了事情的经过,然后大谈自己对这项工作难度的分析、对策的选择乃至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领导听后,觉得她是个有思想、有能力、方法灵活的人,不久,就提拔她为一个项目组的负责人。

2.借推荐他人推荐自己

苗欣当了项目组负责人后,项目的管理井然有序,对几位同事也体贴入微。同时她注意发现每个人的长处,她几乎每天记下对他们每个人的感受、印象。她觉得这是一个富于进取的能胜任复杂工作的团队。她要向领导汇报,为他们每个人请功。

恰巧这时领导要找她谈话,她就借机向领导推荐她角色中的每一个成员。她确定了这样一个与领导谈话的思路:首先谈工作成绩,然后重点分析成绩取得的原因,在原因中先谈组员的主观努力,也谈她是如何领导、如何关怀、如何帮助的。

果然,领导听完她的介绍,对她的项目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决定项目完成后给每个人嘉奖,同时强调这是她正确领导的结果,决定对她给予重奖。

这个项目完成之后,苗欣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3.借反映问题推荐自己

作为部门经理,已是公司的中层领导。她的人生信条就是在其位要谋其政。

任部门经理一个月后,她发现公司原有的某些规章制度与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相协调,管理中尚有被制度遗忘的角落,她经过深思熟虑,拟定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然后以一种很庄重的形式呈递给公司的主要领导。

在这份建议中,她列举了一些现象,力陈这些现象的危害和实质,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对完善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合理化建议。

领导阅后,很快采纳了她的建议,认为她具有与企业共存亡的“匹夫之志”,是企业所有员工应该学习的。

4.借特殊情况推销自己

一次,苗欣受命与另外两位部门经理,随公司领导去加拿大考察一个项目。在考察中,苗欣注意发现问题,不时地向领导就项目提出一些质疑,使领导思路拓宽、把问题想得更加细致、周到。在考察后的论证中,苗欣有理有据、有分析有预测,得出了此项目不宜合作的结论。后来经过专家论证,其结论与苗欣的想法完全吻合。这让领导对她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深表敬佩。

在苗欣30岁那年,她被提拔为公司的副总裁。可谓少年得志,前途无限。

苗欣巧施小计为自己赢得了似锦的前程,这就是善于推销自己的结果,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懂得推销自己的人,有时空有才华却无人赏识,这时就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像苗欣那样勇敢地推销自己,推销时若能巧用“瞒天过海”之计,前途便一片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