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问台湾漫画师蔡志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的答案似乎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不给自己设限”。
某一年,复旦大学文博系迎来了这样一位新入学的女生,她以高考总分639分陕西第86名的成绩考到了复旦大学文博系。她没出过大荔县,出了大荔,就来到了上海。“当我彻底对听力世界绝望时,只剩下了面对人生的勇气。”当记者采访时,这个女孩这样说道。
也许你认为,这又是一个山里的娃经过刻苦学习飞出大山变成金凤凰的励志事迹。事实上,这个女孩在12岁时双耳失聪,为了跟上学习进度,她在初中时代把普通学生极容易做到的“听”课变成“看”课,在无声的世界里依靠老师的口型来揣摩学科知识。如果是你,可以做到吗?你还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的励志事迹吗?这是一个女孩在向命运发起抗争。在双耳失聪的那一刻,你会给自己一个怎样的选择?是继续未完成的学业,选择常人不可想象的艰辛努力,还是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双耳失聪的人,千人万人争的高考已不适合我,我已无法继续正常人的学业”?在双耳失聪的那一刻,如果这个女孩给自己设限——听力不行,无法参加高考,那么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文博系,我们就永远不会看到这张骄傲的笑脸。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你徘徊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甚至决定后退一步时,跟这个双耳失聪却依然凭借“看”课考上复旦的女孩相比,你有没有觉得上帝还是眷顾你的?你的面前还有多种选择,关键是你究竟要选择哪一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人生的美景千姿百态,可是你却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内,错过了路途中最美的景色。路过高山时,你说你不是个擅长登山的好手,结果你放弃了“一览众山小”的极致美景;面临大海时,你说你不是个搏击海浪的水手,结果海的彼岸却是繁花盛开。
你这一路兜兜转转,结果山未登、海没渡,你总是在关键的时刻给自己设限,告诉自己不如换个十字路口。可是下一个十字路口难道就没有高山耸峙、惊涛骇浪?没有真正征服过一座高山,没有真正搏击过一次海浪,你的人生就这样被你限制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吗?
有一本震撼过亿万读者心灵的书,叫作《人生不设限》。这本书的作者叫作尼克·胡哲,他的不幸及奋斗曾让无数读者潸然泪下。尼克·胡哲是一名澳大利亚的“80后”,生来就没有四肢,只有生着两个指头的畸形的小脚。
尼克·胡哲形同“人彘”的形象,连他的父母都无法接受。父亲冲到产房外呕吐不已,母亲惊骇得失声尖叫,数个月后,才克服心中恐惧,将尼克·胡哲抱入怀中。也就是说,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在生命之初,不被任何人所接受。他被剥夺的不仅仅是健康,还有正常的爱,以及正常人的生活方式。尼克·胡哲的父母在长达数月的震惊与不适中渐渐平静下来,决定以正常孩童的教育方式教育尼克·胡哲。
孩子们的眼中没有善恶,但却有正常与异类之分,小尼克·胡哲刚上学接受教育时,受尽了同学们的欺凌与嘲笑。尼克·胡哲悲伤不已,觉得如同怪物一样的自己不被他人所接受,无法与旁人一样正常生活,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选择死去。十岁的时候,尼克·胡哲试图在浴池自杀,却没有成功……
我们十岁的时候,所承受的最大的痛苦可能是吃了父母的一顿拳打脚踢,或来自老师的严厉批评,这些片刻便会被我们忘到九霄云外,而尼克·胡哲的痛苦,却让十岁的他想到了死,那种根植在他心中的痛苦,我们无从体会。
在死而未成后,尼克·胡哲似乎想明白了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他不再一味消沉,渐渐地,他有了朋友,有了快乐,有了生活的起色,以及新的目标——坚强地活下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痛苦的泥潭。
最后,尼克·胡哲成为著名的励志演说家,他用残缺的身体丈量着世界,他用真实的故事,感动着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人,他用从生活中沉积下来的励志语言,温暖并鼓舞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尼克·胡哲曾说过:“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
与正常人相比,尼克·胡哲没有双脚用来走路,没有双手用来感知,甚至连一个“站”起来的动作,都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如果他因为自己的残缺而否定自己,为自己设定上限——我的生命如此残缺,我什么也做不了,那么,简单地活下去就已经很艰难了吧,他将不会成为现在的他。
尼克·胡哲的眼中没有限制,他会游泳、踢球,以及打高尔夫,他甚至能掌握比正常人更多的技能,甚至能比正常人更有力量。因为他知道很多看似山穷水尽的绝境,都可以用坚持与自信另辟蹊径,很多看似不可能逾越的阻碍,都在努力面前不堪一击,而所有的梦想,都有可能实现。
如果你为自己设定了上限,那么你将陷入自己围起的桎梏中,很难再有大的进步与成就。比如,一个学生对自己设限为及格,那么他就不会去为满分努力,也不会去追求九十分,他只会用六分气力,留有余力地去复习。如果最终没及格,也不会太过失落,如果及格了或者超出预期,便会沾沾自喜。他的人生将从此循环往复,再无突破的可能。
要知道,人生不应该有上限,一座山后,是另一座你目所不及的高峰,一段路的尽头,是另一段截然不同的开始。你以为的极限,很可能是别人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