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常务会议时再次重申:“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他还说,“我看到有些房间,像会议室那么大,真是‘大而不当’。房间再大,里面也不就是一张床嘛!”
显而易见,总理说的是肺腑之言,讲的是浅显的道理。当然,这些话也是针对领导干部们说的。我们也可以肯定,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都不是不懂得这个道理。既然如此,又何以会出现被总理痛斥的现象呢?又究竟是什么在其中作祟?恐怕说来说去、追根溯源,还是封建思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祸害。记得“****”时期,我们的文学作品在正面人物的塑造上追求“高、大、全”,刻意地古板地甚至是片面地追求,一个正面人物不具备这三个要素,便不够丰满不够理想,甚至可以给你“上纲上线”,戴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结果怎么样呢?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是一个模子里克隆出来的,既缺乏个性又没有什么感召力。毫无疑问,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非但祸害了我们的文学,而且殃及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们。
抛开文学作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多少形式主义的东西?有多少向“高、大、全”方向刻意靠近的东西?如果细究起来,恐怕也是相当可观的。譬如我们在搞一项活动的时候,往往喜欢追求场面的宏大,“大”不起来怎么办?让与此类活动毫不相干的学生娃娃们来充数,看着人山人海、彩旗招展的场面,心里似乎便踏实了,活动也似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种华而不实、劳而无果的“成就感”,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他们无可指摘、顺理成章的“规定动作”。
其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沆瀣一气的,多数情况下都会“狼狈为奸”。总理还说,现在某些官员,不仅追求多大的办公室,坐车也要大排量的。“一个公职人员,要这个‘派头’有什么意思?”总理在这里讲到了“派头”,而“派头”又是什么?其实就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结合体、“双胞胎”。人对欲望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拿办公室来说,起先是搞大,先大起来再说,继而便开始向精细化、高端化挺进,卧室要有,卫生间要有,卫生间里的浴缸也要有,不管哪方面的压力大起来了,也好在浴缸里泡一通,释放释放,缓解缓解。
还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应该可以称之为“传帮带”。老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多时候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下级比上级严重,老百姓所谓的“小鬼难缠”,就是这个意思。涂鸦也曾听到有些上级对下级的作为感到惊讶甚至“望尘莫及”“自愧弗如”的喟叹。另外还有一种现象,譬如就某一件事情而言,有时候并非上级的意图,或者刻意而为,但若交给下级全权处理,“味道”便有些变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色彩便浓厚起来了。这种“自下而上”的渐进式发展,其危害性更甚。当然,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关于“一张床到底有多大”的道理,其实非常浅显,属于常识性问题,也几乎没有什么人不可以理解,佛家早有过通俗易懂的故事来解读。之所以依然能够成为问题,成为需要我们反复抓、抓反复的问题,恐怕更多的原因,是我们在自律方面不够严谨,在制度方面出了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