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育随笔
28350500000033

第33章 悼念成玉

听说成玉近日在西安去世,消息传来,令人不敢相信。然而这毕竟是真的,生死大事,有谁能讹传呢?

我认识田成玉,是在20余年前。在一次文艺晚会上,我注意到一个敲架子鼓的鼓手,表演甚是出色,经打听,他叫田成玉。后来在1992年卫中举办60周年校庆时,经人推荐,文艺晚会的小品、相声等由他作词。其文笔堪称上乘,并且自告奋勇筹办校史展览,工作质量也是无可挑剔的。为此,他被聘为中卫中学名誉校友。自此之后,我不仅认识了他,而且对他的特长也极为佩服。

中卫撤县设市后,他被任命为文联副主席,这还是多亏市领导慧眼识才,破格重用的结果。因为由于历史的机缘,他还是一个以工代干的身份。多少年来,他勤勤恳恳工作,业绩出众,竟没有解决干部职务,可说是忍辱负重,难得的优良品质啊!

田成玉是一个“才子”。他的才艺也是多方面的,不仅文笔华丽,编过剧本,而且在音乐上他能作词、作曲,还能演奏多种乐器,能登大雅之堂。就凭文学和音乐这两项,在中卫县这个号称文化县的圈子里,他能纵横捭阖,出人头地。一个没有学历,单凭自学成才的人,除了有良好的天赋外,靠的就是坚韧的学习毅力和精神了。

查阅卫中1992年《校友录》,当时聘任的名誉校友,已有4人去世。成玉的去世,让人悲戚。人的生命咋就这么脆弱呢?

记得我的一名学生张立业,在校读书时基本没有什么来往,后来他工作后,由于我爱好摄影,经常与他切磋技艺,我们感情甚是相投,他也是自学考取了自治区一级摄影师。某次我去照相馆,问他的女儿说:“你爸爸最近可好?”她说:“他已经去世了!”我问:“什么时候?”她说:“去年。”当时确实令我惊愕。这么一个为国有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怎么就默默无闻地走了呢!

我参加过清官万生银的追悼会,会上群众动容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好官崔冠亚去世后,因在银川安葬,我因故没能参加吊唁,至为遗憾。

这些都是“兴寺的方丈”,而不是“毁庙的和尚”。他们都是活在人们心中的人。由于人们记住他们,他们的生命由此得以延续。正像诗人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成玉还活着!

成玉走好!

(载2007年4月《中卫日报》,报载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