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教育随笔
28350500000034

第34章 狗年话狗

甲戌年,狗年。狗是十二生肖之一。

十二生肖,是12种动物,其中除了龙是一种想象中的偶像外,其余11种都是自古到今为人们所熟悉,跟人类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动物。

这11种动物都可以为人们所饲养,其中部分又可以被驯养,或供观赏,或供食用,或供役使,或供玩乐,或供医学实验。而在这些动物中,人们对于狗似乎又情有独钟。在中卫流行的一首儿歌唱道:“二月二,炒豆豆,城里来了个小舅舅,杀鸡呢,叫鸣呢,杀狗呢,瞧门呢……”养狗看门,这是自古以来养狗者的主要目的。如今,一些闲人养狗,似乎又不仅仅是用于看门,而是为了娱乐。于是狗的品级又反衬狗主的阔绰程度,颇有些“人仗狗势”的意味。

狗的嗅觉极强,故有军犬、警犬的驯养,用于军事和治安。

狗的记性特好,对于走动一两次的客人,它便不再狂吠。

狗的忠心不渝,无论其狂咬、厮闹到什么程度,只要主人一声呵斥,它便乖乖地趴到一边,而且无论家境衰败到什么程度,狗不会主动离主而去,故有“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之说。

狗的这些优良品质,博得人们的欢心。1994年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把狗作为吉祥物,足以证明人们对狗的好感。

狗有一双势利的眼睛,专会以貌取人,对于上门来客,衣冠楚楚者不咬,衣衫破旧者咬之。

狗有极强的依赖性,一旦失去了主人,便是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狗缺乏理智,只要受主人的唆使,不管好人坏人,它一概会去咬的。

狗的这些恶劣品质,为人们深恶而痛绝。于是在汉语词汇里,“狗”字是人们常用以表达厌恶之极的感情用字。“狗肉上不了筵席”,是指小材不足以充大用(其实狗肉是一道佳肴,这个比喻反映了人们对狗的鄙视和偏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喻品行恶劣的人,对好事作不出好的评价,或指才智低下者,拿不出好的作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喻越权干预别人分内之事。“狐群狗党”,指坏人结成团伙。“狼心狗肺”,指心术极坏。“狗仗人势”,指奴才仰仗主子权势作恶。“谁喂的狗咬谁”,是指受人恩惠的人,知恩不报,反而加害施恩于他的人,这反映了一些人过于心善,不能识别投机分子的一种悲哀。“桀犬吠尧”,是指品质极坏的人对公认的好人无端攻击,但并不能损害好人的形象,只能暴露自己的无耻嘴脸。另外,在书面语言或口语中,用“狗”字骂人者,俯拾即是,如“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狗奴才”、“狗东西”、“走狗”、“叭儿狗”、“看门狗”、“丧家犬”、“打断你的狗腿”、“狗娘养的”、“狗眼看人”、等等。

有趣的是,“狗”与“犬”两个字并不都用于骂人,有时也用作自己的谦称,如“愿效犬马之劳”、“犬子”等。

记得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发动过一次“打狗运动”,全宁夏的狗不几天工夫几乎杀绝,对于像我这样怕狗的人,真是觉得舒心之至,走到哪儿都无遭狗咬的顾虑。1952年去北京上学,发现学校里竟养着一批狗,不免诧异,后来才了解到那是生物系的实验用狗。其实人们养狗,并不只局限于作生物实验,除了借助于狗的极强的嗅觉作军犬、警犬之外,还利用狗的忠实和勇武,牧民用狗保护羊群,猎人带狗捕获猎物,北极圈附近的居民还用狗来拉雪橇,大概是因为狗有相当的耐力,而且还有识途的能力吧。

50年代后,将近10年的光景,城乡很少见到狗。当时想,今后要让孩子们看到狗,只能到动物园里去了。不想后来竟又有人养起狗来,这大约始于60年代初期,而且养狗之风愈演愈烈。时至今日,狗患已是人们所关注的热门话题。报载,天津市养狗失控,估计约有30多万只,近3年来每年平均有4万人被狗咬伤。真是怵目惊心!

我不主张政府取缔养狗。因为,这不仅要遭狗主的反对,而且也不现实。但我希望要加强管理,杜绝狗患,特别要防止狂犬病的发生和蔓延。

甲戌年,狗年。希望是狗受约束之年,而不是放纵狗之年。

(载《宁夏日报》1994年1月28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