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者的感悟
28368900000101

第101章 要采写经得起检验的新闻精品

现在有一种现象,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有为数不少的记者,在工作几年、十几年之后,基本可以应付一般性工作了,业务水平也就停滞不前了。采写一般性的稿件,他们不成问题,但就是写不出精彩的篇章。他们一般只是奉命行事,拨一拨才肯动一动,不断漏掉眼皮底下的新闻。特别是遇到重大事件,往往不能得心应手地驾驭、轻松自如地面对、游刃有余地采写、保质保量地交稿,写出来的东西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令人十分遗憾。

由于业务水平没有提高,有的人干了一辈子,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庸记者,始终拿不出几篇有点分量、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自然,人们也记不住他的名字和他的作品。

这是一种十分可悲、也令人十分遗憾的现象。如果一个记者当“油”了,没有安排就不去采访,没有请柬就不想前往,没有材料就不能写稿,没有好处就不到现场,对什么都无所谓,对什么都漫不经心,对什么都没有兴趣,那就不可能成为好记者。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而且是他们所在单位的悲哀。

告别自满,才能有所进步;追求卓越,才能创造辉煌;拒绝平庸,才能赢得读者!

因此,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有精品意识,都应该把写精品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都应该向自己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确定一个攀登目标,就像部队攻占山头一样,一个一个地占领。而写精品,则应该是贯穿新闻工作生涯的、始终不变的追求。这也是拒绝平庸、创造辉煌的不二选择。

那么,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新闻精品呢?我认为,新闻精品就是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时间洗礼、各界评说的作品,不因时过境迁而黯然失色;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得出手、可以向任何人展示而不会脸红的作品,不因作者在不在场、在不在世而改变评价;就是不论选题、选材、谋篇、表述都无可挑剔的作品,不因刊登的媒体、位置、篇幅而影响阅读。

好的作品应该是一件艺术品,应该是个有机整体。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有其应用的作用,多一点就显得累赘,少一点就不够完整。就像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说“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好的作品,应该让人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应该让人受到启发、有所感悟,应该让人身心愉悦、陶冶情操,应该让人久久不忘、回味无穷。这样的标准是不是很高呢?我认为并不高。因为确实有些新闻作品达到、甚至超过了这些标准。当然,在具体的稿件中,能够达到其中的一条,就不失为优秀作品。如果能够产生更多的作用,那就堪称精品了。

新闻精品,应该在新闻作品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有许多新闻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值得我们详细分析、用心品味、认真总结、学习借鉴。

首先,选题要准确,主题要鲜明、新颖、深刻。同一些文学作品一样,新闻作品也需要确立主题、提炼主题,围绕主题做文章。主题不突出,就算不上好作品;主题太陈旧,也不能打动人;选题不准确,就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没有哪一种文字像新闻作品那样,有如此强烈的目的性、针对性、实用性。褒扬、批评、分析问题、传播信息、介绍知识,每一篇作品都应有它独有的价值,没有这些价值,就不会出现在版面上,更不会引起关注,影响社会。选题准确,就可以登上重要版面、占据大量篇幅;选题不准,就难以面世。即使登出来,也只能是塞报缝,更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引起什么反响。

其次,选材要精当。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没有恰当的材料,就不能表现要表达的主题;但材料并非越多越好———对其他作品是如此,对新闻作品更是如此。新闻作品篇幅有限,容不得过多地罗列材料。只要一个材料能够说明的问题,一般就不要用再多的材料。这方面,知名记者、著名作家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给我们提供了经验。据他本人介绍,开始,他写了很多人物、事例,但是当他读给战士们听时,战士们竟都不说好,称记不清他都写了些什么。后来,他忍痛割爱,砍掉了大量材料,只写了三件事,却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让人们自然接受他的观点、得出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结论。新闻作品,也不能有闻必录;记者,可以什么都记,但不能什么都写,一定要有沙里淘金的能力和耐心。

第三,布局要合理,谋篇要考究。前面说过,新闻作品应该是个有机整体,这不仅是说缺一则不够完整、多一则画蛇添足,而且是说比例合适、位置适中。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井然有序。一个作品,要有条理性、逻辑性,材料与材料之间、观点与观点之间、上文与下文之间、大标题与小标题之间,要相互关联、相互印证。

第四,脉络要清晰,文气要贯通。不论是写人物还是写事件、讲故事,都要有清晰的脉络、前后贯通的文气。一部小说、一个故事片、电视剧,都要有一条主线,有的在主线之外还设计了许多副线,都要有一个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线不突出、脉络不清晰,就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人们读新闻作品,一般不喜欢猜来猜去,更不愿花很多精力琢磨,只要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行了。

第五,表述要精彩,文字要洗练。我认为,新闻记者的文字功力,应该高于小说家。这是由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因为任何报刊上都不允许记者放开手笔、任意而为。有限的版面容量,要求记者要惜墨如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记者的文字功力要远逊于作家,表达不准确、不生动、不形象的问题普遍地、大量地存在。记者应该下工夫学习、锤炼语言,要有以最简洁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的本领。

有了精品意识,就有可能写出精品作品;精品作品多了,就可以告别平庸,成为“精品记者”、知名记者。也就不愁读者不关注、记不住大名了。

总之,写新闻精品既难也不难。不努力,就很难;努力了,新闻精品就会层出不穷。

(原载《新闻研究》2009年第40期,被光明日报评为年度好稿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