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记者的感悟
28368900000103

第103章 学会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必须补修的一课

如何面对媒体?如何利用媒体?如何适应媒体的监督?如何在媒体的密切监督之下履行职责、正常工作?这是新时期各级领导干部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领导干部本人,而且关系他所在的地区或单位,甚至关系党的整个事业。因此,只能解决好。解决得好,可以借助媒体有力地推动工作,甚至可以解决用其他方式无法解决的难题;解决得不好,就会使事业和个人蒙受不应有的损失。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了解相关情况,要有端正的态度,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

一、要了解并理解新闻工作

现在,各类媒体很多,新闻事业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人民工作、生活的客观需要。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各具特点、各具优势,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既相互利用又相互借鉴,充分满足了各阶层人士的多种需求。报纸会介绍广播、电视播出的内容,电台、电视台也办了许多报纸摘要节目,而报纸之间也会相互转载,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将报纸、广播、电视播出的新闻和信息进一步放大。一条有价值的新闻或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信息,可以被几十家、几百家网站转载、评论,可以有几万、几百万甚至更多的点击量,真是锐不可当,足以形成左右社会舆论的影响和改变事态的能力,而这常常不是权力可以轻易改变或抹杀的。有时让人感叹舆论的杀伤力真是大得吓人,甚至让人不寒而栗。河南省一个交警队长酒后驾车撞人被判处死刑,临死前他感叹:我本可以活命,我是被记者们判处死刑的!轰动全国的邓玉娇案,也让人充分领略了舆论的力量。

媒体是社会的瞭望台。我国的各类媒体多是各级组织主办的,其中有许多还是党报党刊、政府机构,都有各自的使命、受众、服务对象,都对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作用或只有副作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就会被有关部门取缔、被人民群众抛弃。就此而言,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创办的各类媒体都应该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我们的记者,都负有一定的使命。他们的职责是发现新闻、挖掘新闻、传播新闻、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他们的职业行为,并不代表他们个人,而是代表一个媒体甚至代表一种舆论、反映一种社会需求,他们是受社会责任感驱使的,因此,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理解、支持、配合。

哪里有事,哪里就会出现记者的身影。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无论是重大事件、重大成就,还是重大事故、重大灾难,都要通过记者的工作才能为更多的人所知晓。记者的使命,就是把需要社会了解、社会各界渴望了解的东西告诉社会。汶川地震、山西矿难、“7·5事件”、上海世博会、青海地震,无一不是借助各类媒体才为世人所知的。因此,我们应该感谢记者们的辛勤劳动。

一旦发生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不论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是否欢迎,记者都会出现到现场、千方百计履行职责,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给予配合。有的时候,有人会觉得记者讨厌、难缠、不好对付,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他们是在工作,不是为了自己,因此还是应该给予理解和配合。

现在,各种信息像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我们也像呼吸空气一样渴望了解各种信息,媒体是我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很难想象,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不上网,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与聋子、瞎子还有什么区别!当我们从报纸、收音机、电视机、互联网上看到有价值的新闻、获取了想获取的信息,我们就应该对新闻工作者多些理解、支持。

二、要正确认识舆论的力量和作用

是权力的作用大,还是舆论的作用大?官员的话语权和媒体的话语权哪个更具影响力?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人们会有不同的回答。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党政官员至今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不能正确认识舆论的力量是很危险的,甚至会吃大亏的。

有的人看重权力,认为没有权力做不到的事。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常常行使“封杀权”,让记者辛辛苦苦采写的新闻胎死腹中、无法面世。但是,任何权力都是有限的,任何权力的作用都是受限制的,权力总有够不到的地方。有的官员可以“枪毙”所属媒体的稿件,却无法“枪毙”其他媒体的稿件。有的权力,可以一时有效,却不能永远有效!就此而言,有些稿件是“枪毙”不了的,有的舆论是封杀不了的!

权力的作用是有限的,而舆论的作用有时可能是无限的,它甚至可以跨越地域、跨越时空,完全摆脱权力的束缚,让权力在它面前变得渺小可笑。比如,1976年发生的“四五事件”,被“******”定性为反革命事件,但并不能被社会舆论所接受,很快便被颠倒过来。“******”可以让国内媒体只发出一个声音,却对国外舆论无能为力。而今,互联网高度发达,强求舆论一律就更是无法做到的事。

官员都有话语权。他们可以在各种场合讲话、发号施令。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官员的话语权是很大的,而且官员级别越高话语权会越大。但相对于舆论来说,官员的话语权有时还不够大,有些官员的话语权还需要借助媒体才能扩大。他们的讲话,即使是对着几千人,也还是不够多,而媒体传播的速度、广度则要大得多,有时甚至是无限传播、无限放大,甚至让一些拥有话语权的官员无可奈何。

任何藐视社会舆论的人,最终都会被社会舆论所藐视。任何过分行使权力的人,最终都会被权力所戕害。派人进京抓记者的某********丢了乌纱帽;某海事局局长的狂妄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端指责记者的某地官员声名狼藉;轻视小报记者的官员最后竟栽在小报记者的手里……有时,有些官员也会感到有口难辩,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因为有时话语权掌握在媒体手中,媒体并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他们的话语权并不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媒体可以代表社会舆论,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舆论,但在通常情况下社会舆论是通过媒体来反映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媒体的作用给予足够的重视。

任何人都不能藐视记者、藐视媒体、藐视社会舆论,都不能低估记者、媒体和社会舆论的作用。在有的时候,藐视记者、藐视媒体就等于藐视社会舆论。而藐视社会舆论、敢于与社会舆论相对抗的人,最终没有不失败的,有的人会因此头破血流,古今中外都不乏这方面的例证。

三、要正确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

领导干部都是公众人物。公众人物,就有一个公众形象的问题。很多领导干部都很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事业负责。很难想象,一个公众形象不好的领导干部,会让自己领导的部门或地区有好形象、有好前途。

领导干部的公众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媒体塑造的。对有的人来说,媒体形象就是公众形象。一个领导干部,以什么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将什么形象展示给媒体。媒体上反映的公众形象,也许并不完全准确,但却可以让群众接受,而领导者个人常常难以改变。这样,正确面对媒体、把自己的良好形象展示在媒体面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领导干部,应该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形象,知道哪些是记者喜欢的,哪些是记者讨厌的,要向媒体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一般来说,媒体都喜欢平易近人、坦诚实在、精明干练、雷厉风行、敬业务实的人,不喜欢夸夸其谈、揽功推过、装腔作势、不懂装懂、指手画脚、官气十足、牛气冲天的人。领导干部一定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媒体,不能敷衍塞责、混淆视听。知道就说,不知道绝不乱说。

仅仅由于态度不好、表述失当,有些领导干部的公众形象便在人民心中大打折扣,这实在有点遗憾。

四、要善于利用媒体推动工作

有一句话很流行:“防火防盗防记者。”真不知道这句话的依据在哪里!防火防盗,很有必要,防记者大可不必。记者不需要防,记者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一个高明的领导干部,是能够利用媒体来推动工作的。

也许有人觉得媒体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你扬名天下,也可以让你臭名远扬。远不得,近不得。惹不起,躲得起,干脆来个不摸不碰、不理不睬、敬而远之。既不主动与媒体接触,也不愿意接受记者采访,甚至要把找上门的记者拒之门外。这种态度不但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

在我国,在当今社会,几乎所有地区、所有单位都需要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都有义务向媒体提供情况,让全社会了解。不想接触媒体是不现实的,不敢面对媒体是浅薄的,不能正确对待媒体是懦弱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的领导干部以“多干少说”为借口,拒绝正当的新闻宣传,有的领导干部狭隘地理解新闻宣传,甚至将新闻宣传等同于对领导者个人的宣传,对新闻宣传完全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用着了就抓一下,不想用了就从不主动联系,所有这些都是不对的。

有些领导干部重视新闻宣传,但他们只重视量不重视质,结果花的力气不小,收到的实效不大。宣传,也需要讲究效果,没有效果的宣传,再多也没有用。我们应多做有效的宣传,少做无效的宣传。

要正确面对媒体,就要了解媒体、了解记者、懂点新闻工作。知道哪些有新闻价值,哪些没有新闻价值;知道记者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没有兴趣;知道各类媒体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地向他们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在,各类媒体都有,他们的关注点不同、感兴趣的问题也有区别,我们自然应该区别对待。不分对象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职责。一个部门、一个负责人,都有可能遭遇媒体监督。媒体监督,是社会监督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对各类媒体来说,有个正确监督的问题,监督的态度、方法、方式都应该正确;对各地区、各单位负责人,则有个正确对待媒体监督的问题,不仅态度要端正,而且措施要得当。媒体监督,要真实、客观、实事求是,自不待言。而如何对待监督,更能检验一个领导干部的水平、胸怀、境界、操守。有的人在其中展示了自己的光辉形象,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有的人则因态度不端正、方法不妥当,让自己名声扫地、甚至身败名裂。是否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绝不是小事。

对舆论监督,置若罔闻、不理不睬、死拖硬抗,是麻木不仁、没有自信心的表现;过度反应,吹毛求疵、紧盯只言片语、抓住枝节不放、再来一个反调查,非要推翻原来的结论、甚至要将记者和媒体置于死地,则是没有风度、没有涵养、没有承受能力的表现。其结果不但不能为自己挽回面子反而还让自己大失面子,不但不能将谁置于死地,反而会使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久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善管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这个提法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因而引起社会的关注,产生广泛的共鸣。现在,我们不但在“善管媒体”方面存在问题,在“善用媒体”“善待媒体”方面则有更多的欠缺,而这涉及到很多地区、很多部门。在三个“善”中,第一个“善”是对主管部门说的,对于没有管理媒体职责的单位和部门来说,则只有两项:“善用”和“善待”。只有善用和善待媒体,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就此而言,许多领导干部必须补上、补好这一课:学会正确面对媒体,善于同记者打交道、交朋友,善于利用媒体宣传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宣传自己所在的地区或单位,进而利用媒体推动工作。这才是高明的领导干部、合格的领导干部。

(本文是作者在宁夏党校地厅级班、县处级班、地厅级后备干部班上演讲的讲稿,原载《新闻研究》2010年第20期,被《光明日报》评为月度好稿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