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故宫“突然”“夺人眼球”、“新闻”不断。这些“新闻”“比肩接踵”,出人意外、让人震惊、令人遗憾、叫人深思:先是香港在故宫展出的9件文物被盗,紧接着是58小时破案、盗贼被擒,然后是给公安机关送的锦旗上赫然出错(将“捍”错写为“撼”),由此引发观者纠错、当事人拒不认错。最终,院方迫于压力不得不公开认错,令人大跌眼镜。
整个事件,受到各界高度关注,也引起各种议论,人们的情绪也是大起大落:文物失窃,震惊全国;锦旗差错,遗憾惋惜;出错狡辩,捉襟见肘;及时道歉,各界释然。有人说,故宫这次是“丢物又丢人”。当然也有人表示不服:为失误辩解、指责有人想借机出名,更有人表示不解:这点事也值得大惊小怪?也该引来铺天盖地的舆论?
从表面上看,丢了几件文物、写错了一个字、有关人员也只是辩解了几句,好像不该引起这么强烈的关注、也不值得引发这么多的口水战,但细一想就觉得这事不那么简单,倒还真有议一议的必要。
物品被盗事件,每年都会大量发生。就是盗窃文物的案件,也是时有所闻。一般来说,也真的不必大惊小怪、过多议论,但这次香港文物被盗是发生在故宫啊,就大不一样了。故宫是什么地方?故宫是国宝,也是存放国宝的地方,那里有最先进的安保设施、最严密的安保制度,按理说,那里应该固若金汤,应该万无一失,可偏偏在那里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案件,故宫不该好好找找原因、总结一下教训吗?同类单位不该举一反三、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吗?如果对此漫不经心,那么就很难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这样的事件也就会不止一次、不止一地了。
写错字,更是司空见惯的事。小学生会写错,成年人也会写错,就是文字学家也难以做到百分之百正确。现实生活中,可能每个人都写过错别字,没写过错别字的人可能没有,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出差错。有些差错出了,随时改正过来,也就啥事没有了,人们对此也普遍采取宽容的态度。而这次差错出在故宫,就难以让人谅解了。故宫是什么地方?故宫是人文荟萃、人才聚集的地方,那里的许多专家都堪称国内一流,就是一般工作人员也非等闲之辈,人们有理由用高标准要求他们,不能容忍他们犯低级错误,可他们偏偏犯下了低级错误,而且把差错出在锦旗上,而锦旗上的文字显然是经过一番推敲的,也经过很多人过目,但却没有人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直到送到公安机关、被拍成照片才被外界发现,那就很可悲了。如果有关人员基本功再扎实些、做事再认真些、工作作风再端正些,那么是否就可以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就此而言,我们每个人是否都应引以为戒呢?
对一些单位、一些个人来说,一般性差错往往是难免的。对待差错,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勇于认错,立即改正,一种是死不认账、百般狡辩。前一种态度,可以使人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后一种态度,是怙恶不悛,自然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谅解、尊重。对小娃娃的狡辩,人们可以一笑置之,而对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人们就不会轻易放过了,这也正是人们要对此大惊小怪、大张挞伐的原因。幸好,故宫方面及时认错才逐渐平息了事态。故宫有关人员的狡辩和最终认错,也从正反两方面为我们立下了一面镜子。
看来,人们还是可以为故宫的失误大惊小怪的,也可以对这些失误说三道四的,但是,如果仅仅局限在这个层面上,没有举一反三、没有与自己联系起来,那就令人遗憾了。
写不好汉字,用不好汉语,是中国人的莫大悲哀
现在有一系列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身为中国人,写不好中国字的人越来越多了,中国人的汉字书写水平整体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打字取代了写字,提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有越来越多的人长久不动笔了,有些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大学生甚至到了提笔忘字的程度;在公开场合说错话、读错字、讲错词、用错典,当众出洋相、贻笑大方的公众人物层出不穷,有些人常常闹出常识性笑话,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公众人物的公众形象;有些年轻人,可以比较熟练地使用外语,却不能准确地运用自己的母语,就是写一篇短文,也是错字连篇、谬误百出;一些人轻易篡改成语名言、随意夹杂英语符号、任意使用网络语言,亵渎汉字汉语,形成阅读障碍,误导读者……所有这些不尊重汉字、不重视汉语的现象,都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是不能不正视的问题。
这方面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有些字,无法让人相信书写者受过高等教育甚至具有硕士、博士头衔!有些表面风光、气度不凡的人,写出字来却大失水准,让人大跌眼镜、大惊失色!有些人受过20多年教育,写的字竟不如初入学的小学生!人们常用“臭”“没法看”“十分难看”“奇丑无比”“惨不忍睹”来形容有些人的书写水平。
原来,人们常常以敬佩的语气称赞周围的一些人“写得一笔好字”。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声音了。这里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们越来越不看重汉字书写了,二是写得一笔好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我想问:还有多少人能“写得一笔好字”?能写好字的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还有多大的比例?
令人忧虑的是:写字令人“惨不忍睹”的,不是一人、两人,而是一大群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人书写汉字的水平整体下降,在年轻一代人身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许多年轻人不仅写不好汉字,而且也不想写好汉字,更没有写好汉字的强烈愿望,他们不再以写好汉字为荣,也不再以写不好汉字为耻。
与写不好汉字同样令人痛心的,还有一些人对汉字、汉语的生疏、轻视、无知!我曾看过某大学学生写的困难补助申请书,令我大出意外的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他们竟写得词不达意、不得要领,短短几百字竟可以挑出十几处差错!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人竟把“药水”写成“约水”,把身体有病说成“发生故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某大学学生宿舍,满屋子的人竟没有一个人能正确写出“钥匙”二字!有位“明星”在大会上讲话,竟把“千里迢迢”说成“千里召召”,把“造诣”说成“造旨”……就是一些很有身份、很有地位的人,也经常在汉语的运用上犯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常识性错误,把洋相出在大庭广众、出在不该出的场合!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十分遗憾的事!
不写字、不会写字、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常写错别字……这样的问题,并不止发生在个别人身上,而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写好写不好、写出写不出、写对写不对,关键在是否重视。问题恰恰在于此:现在,全社会对此重视不够、学校对此重视不够、个人对此重视不够!因此,我们有必要向全社会、向各类学校、向每一个中国人发出呼吁:写好汉字,用好汉语,这是对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要求!如果连自己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都学不好,那么一切就都无从谈起。要做好中国人,先要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写好祖国的文字,掌握祖国的语言,就是一种爱国行为。爱国,请先从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开始!
汉语书写水平、运用水平的下降,是十年浩劫对文化破坏的“后遗症”,是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造成的恶果,是电脑“过度依赖症”生产的“副产品”,是各类教育、评定活动对外语的过高、过分要求的“综合反映”。
据了解,现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很少。除广东、重庆等地要求将书法课列为教学内容并要求安排课时外,很多地区尚没有明确要求。有的地方只是将书法教育列入语文教学内,且以练写生字、抄写课文代替书法教学。有的地方只在小学设写字课,到了初中、高中就没有了。有的名义上有书法课,但常常被其他课挤占,早已名存实亡了。到了大学,就更没有书法教育的位置了。走上工作岗位后,多数人更是没有提高书写水平的机会。由于长期不动笔写字,有些人的书写水平不断下降。
我觉得有必要发出如下倡议:
一、在小学、初中、高中每周开设两节书法必修课,在大学开设书法选修课。只有从基础抓起并且持之以恒才能见出成效。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书写水平。因为学生常常学习、模仿老师的字体,一个书写水平较高的老师可以带出一大批书写水平较高的学生来。
三、在公务员和社会各阶层人士中倡导练笔、习字之风,营造以写好字为荣、以写不好字为耻的社会氛围,对写不好字的公务员要给予必要的督促,要让他们不再心安理得。
四、要经常开展书法大赛、征文大赛之类的有益活动,给各界人士创造学习汉字、提高汉语运用水平的机会。
五、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规范文字使用,纠正错误用法,批评亵渎文字、生造词语、篡改成语的行为。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是人的脸面。一个人的书写水平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的学识水平。中国历来就有重视书法的传统,如今科技高速发展了,仍然不应丢掉这个传统。人们至今还对许多老一辈革命家、老一代学者的书写水平赞不绝口。过去,在一些文化教育单位,就是一些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也能“写得一笔好字”。在一些文化传统深厚的乡村,“耕读传家”的老农仍能写出一笔足以让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愧不如的好字。一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可以达到的水平,我们有什么理由达不到呢?
学好汉字,写好汉字,用好汉语,这不是很高的目标,是对中国人最起码的要求。
让我们拿起笔来!不因电脑而丢下笔,不要让这个传统的“武器”在自己手中生锈、不再听自己的使唤!
(本文是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九届政协第二次会议所写的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