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001

第1章 贫穷是劫掠的理由

劫掠的理由很多,贫穷是最重要的理由。

《隆平集·夏国赵保吉传》记载:“西北少五谷,军兴,粮馈止于大麦、荜豆、青麻子之类。其民则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席鸡子、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

赵保吉即李继迁,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祖父。在贺兰山东麓五十平方公里的西夏陵区,共有九座帝陵,李继迁与李德明的陵墓被编为一号、二号,在最南端。其形制、规模虽比不上三号李元昊陵,但保存却相对完好。

李继迁、李元昊所承袭与经略来的土地,相对于中原,是贫瘠的。其粮食极度匮乏,虽是游牧民族,牛羊似有限,并未以肉类、奶制品类为主食。士兵以大麦和豆类为主食,老百姓则主要吃野菜之类。

一个长于骑射,习惯游牧,不事农耕,不善稼穑的民族,生活如此的窘迫,不向外扩张,不从富有的中原抢夺些粮食布帛之类,如何立国!

******说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革命者何?“剥夺剥夺者”。虽然中原汉民族并未夺去党项族的土地、马匹、牛羊,甚至妇女,但用一种逻辑推理,你占有了富庶之地,便使别人无法去占;你有了幸福安定的生活,别人便不可能同样拥有,对于别人来说,这也是一种剥夺。党项民族尊奉这样的逻辑。

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农民起义,包括改朝换代成功了的,如刘邦、朱元璋之流;包括折腾出极大响动的,如宋江、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之类;包括一阵风吹过去的,如王小波李顺的起义、方腊起义、西北回民起义之属。要么是官逼民反,要么是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以至于人相食,易子而食,连米糠、树皮、野草都吃不上了,才去造反。对农民军有号召力的口号,大体是“杀尽不平享太平”,“快开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均贫富,等贵贱”,“耕者有其田”等等,中国共产党闹革命,贫苦大众奋起响应,吸引他们的,也是“打土豪,分田地”,实现“共产主义”,能过上温饱的生活。

贫穷是革命的催化剂,也是周边少数民族、党项民族侵伐中原的催化剂。假如西夏之地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国家富强,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通商,如何富上加富,如何保卫家园,而不是劫掠,抢夺,征战,杀伐。党项人后来拥有了宁夏平原与河西走廊等沃土,情况便好一些。中国古代的圣人说过,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不是贫困所逼,至少西夏的百姓们不会热衷于战争。虽然上层统治者为了王权、为了自己的野心会有许多的盲动,但百姓们是会有克制心的。不巧的是,因为贫穷,西夏国人均自愿地绑到了袭扰中原的战车上。

安定边疆,首要的是让那里的少数民族先富起来。那富,不一定是大款大腕的那种富,但至少要吃饱穿暖手头宽裕。用一个极古老传统又极新颖时髦的词谓之“小康”。

200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