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104

第104章 愧君犹遣慎风波

“愧君犹遣慎风波”,这是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一诗中所表述的思想,“很惭愧,还须你提醒我当心人世间的风波”。它表现了一个屡遭贬谪、身心凄苦的士子、官员对亲情、友情的眷顾与感激。

人世间,友情极为珍贵。人应该有朋友,有一些有才有德、忠孝节义、侠肝义胆的朋友,如果有可以两肋插刀的朋友,可以托孤的朋友那最好。最不济,即便酒肉朋友、狐朋狗友吧,你该有时也得有几个,不然,人这一生就太寂寞太失落太失败了。

当然,朋友的最高境界是诤友,那些敢于善于时时点拨自己,提醒自己的朋友,最为可贵。

薛六、柳八两位员外,当是刘长卿的好友、诤友。他们是如何劝导刘长卿“慎风波”的,从短短的诗中看不出来。推想起来,当是劝他少发不发皇帝的牢骚、朝廷的牢骚,劝他处世态度上积极一些,为官为政中能有些创意,有所建树,以期引起朝廷重视,获得朝廷的重用,改变不济的命运,等等吧。估计在又一次分别之际,老朋友们没少唠叨,没少提醒他,以至让他感动之余,作诗以记,也为后世之人留下了友情的见证与做人的准则。

“慎风波”,绝对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做人要谨慎,要按照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按朝廷的为政准则做事,不可随意议论朝纲朝政,在政治上要与朝廷保持高度一致。也不可随意议论上峰、臧否人物。受了委屈、遭了冷落,不可乱发牢骚。流放着无聊无奈着,也要“谢主龙恩隆恩”。要远是非,不能把自己搅在人事争斗的旋涡里。“祸从口出”,管好嘴巴,是人生第一要务。管住嘴,该说的,比如夸皇帝夸朝廷夸上峰的,夸社会“莺歌燕舞、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的,表示自己跟随皇帝走的坚定决心的,不但要说,而且说起来要一套一套,天花乱坠。而与主基调不一致的,有可能触雷可能得罪人的话,不但要少说,而且应当不说。

关于“慎风波”,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是清楚明白的,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活着活着就糊涂了,嘴管着管着就胡说了,行为规范着规范着就出格了,就不“慎风波”了。所以,人一定得有亲朋帮助,要由亲朋时刻提醒他,使他头脑清醒,不去胡言,不去胡为。

中国的古人,是很有正义感与侠义精神的。他们为了社稷,直言不讳,皇帝惩治也不改,如韩愈谏迎佛骨被流放。为了朋友,或者为了朝廷的某些人才,犯言直谏,虽九死而未悔,如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被施腐刑。对于朋友的不正确言行,尤其对朋友的前途命运乃至身家性命有影响的言行,他们是会提醒与劝阻的。

现代社会诤友也不少。******设计无产阶级“**********”时,很多人有看法,有顾虑,有怀疑。有些人不敢言,有些人却公开站出来说话了。陈毅是个文人,虽然有元帅头衔,但他的政治谋略远比军事才能强。陈毅对搞打砸抢的人讲,你们不要这样搞,过去某某某、某某在延安整人,他们不是现在也被整了吗?真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有一些人,用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表现出了质疑与对抗。可是,这些诤言没被采用,只被当成了反动言论加以批判与惩治。诤言少了,诤臣被惩治被流放被囚禁了,国家就不可避免地混乱与衰败了。总结历史,让人欷歔。

劝人“慎风波”的第一人,当是父亲。******在写给其子******、毛岸青的信中,并不教导他们多关心政治,而是要他们多学自然科学,认为那才是有用的。这是劝儿女“慎风波”的另一种形式。

我这一路走来,在人间已混了五十多年。最怕我惹风波而劝我“慎风波”的,也是我的父亲。当年我到民族地区工作,老人家要求我,令少数民族反感的话一句都不能说,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写杂文,他很担心,随时提醒我,注意分寸。这一点,虽让我多少显得平庸,但却安全。

在“慎风波”方面,我最感激的,是同事老马,他踩过我一脚。那年因国家发生的某件事,单位组织学习讨论,我因思想认识没完全跟上,发言时有些走调,老马一脚踩醒了我,让我的嘴先于我的思想拐了回来。不是老马那一脚,结果可能不堪设想,社会会让我吃不了兜着走。

“愧君犹遣慎风波。”刘长卿一句话,让人感慨良多。

2008.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