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撇捺文集·历史碎片(卷五)
28372300000070

第70章 西夏人的“四正”

《圣立义海》是西夏的一部百科全书,涉及哲学、伦理学、地理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

《圣立义海》对人有其独特的界定:“人者,天下地上一切有情中之太初也。”认为人是万物之始,人“上蔽覆于天德,下坚依于地藏”,“合天地德,阴阳调和,五行遮身,鬼神守护”。西夏人有人本意识,这一点,在大中华民族的范畴内是领先的,正如《西夏通史》的编著者所认为的,“边疆少数民族常有闪光的思想意识”。

《圣立义海》提出,人首先应具有“四正”。所谓“四正”,即“有孝德心,仁之正也;解善恶心,义之正也;为廉让心,礼之正也;知真实心,智之正也。人因有此四正”。其意即主张人应有孝德、谦让、善恶、真实等伦理道德的四个方面。西夏人从“四正”出发,将人分成了九品,上上品者为圣人,下下品者为奴人。

党项人伦理道德的内容与标准,也是从儒家文化中汲取的。但它移植的出发点不同,汉族人用儒家道德束缚人,而西夏人用此伦理道德重视人,完善人,张扬人性。

西夏建国后,党项民族从游牧向农耕过渡转化,游牧与农耕并重。原有部落的道德伦理,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建国的需要,强盛的需要,因此,必须使伦理这种社会意识超前,来引领时代的发展。党项人已不能坐等社会存在产生意识伦理,反过来再作用于现实。他们信奉的也是拿来主义,将儒家文化儒家伦理拿来,变通,为其所用,以此来保证社会的和谐,政治的清明,国家的发展,西夏国全方位的稳固与进步。

“四正”是好伦理,好主张。

有孝德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人如果没有回报父母孝敬父母侍奉父母之心,你还能指望他什么?什么忠君报国爱民友善等等均不好谈。人如果没有孝德心,还不如动物,乌鸟尚且反哺,何况人乎?虽然人赶不上动物的方面很多,但在此方面也落在后面,那人将不称其为人。

中国人讲究为国家为民族尽忠,但如果做不到尽孝,如果是白眼狼,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不孝不悌,不去关心,不去照顾,不去赡养,而把他们推给别人,推给社会,或任其自生自灭,甚或摧残虐待,这种人不论有什么豪言壮语,他也不可能成为忠臣。不孝者大多不忠,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私心私利,对别人包括对君王对国家社稷,也不可能牺牲自己的一点利益。

解善恶心,是人应当具备的重要素质。善恶心者,辨是非之心也。人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分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对于正确的,应当予以承认、肯定、褒扬、效仿;对于错误的,则应当予以否定、批评以至抵制、揭露。人心向善,即此道理。

解善恶心,还应当明白一个道理,即正确与错误是相对的,有时是可以转化的。正确的不一定一贯正确,全部正确;错误的也并非毫无是处。真理向前再走一步就是错误,而谬论加以校正则可能成为真理。人在明白善恶后,应当有宽容心,包容心。大度的人往往是能成大事的人。

为谦让心,是人的一种美德。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也所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应当正确判断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不要觉得老子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因此谁也瞧不起,走路都横着走。也不要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使自己膨胀起来。古语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有他的优势。人应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伟大的人往往是谦虚的人,谦虚的人也往往能成为成功的人,受人拥戴的人,成为伟人。目空一切的人,不谦让的人,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不向别人学习的人,成不了大器,成不了伟人。

知真实心,是为人的基础,为人的底线。实事求是,朴素地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对待,按客观规律办事。一个人如果满口谎言,把任何事都往扭曲里说,往颠倒处说,就会失去社会的信任,就寸步难行。

讲真实讲实事求是似乎很容易,事实上很难。最容易的事往往是最难的事,最难的事往往是最容易的事,这就是辩证法。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发生过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只要是吃饭长大的,就知道粮食亩产量为几百斤,搞好了有一两千斤。可在“******”中,各地各级官员争相向领袖报喜,亩产几万斤几十万斤,而且喊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讲实话的人如彭德怀、周小舟等人,却倒了霉,倒了大霉。但最终倒霉的,是不讲真话的人,不讲真话的社会。“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了几千万人,就是不讲真话、讲空话大话的代价与结果。

西夏人是胡人,胡人将汉人的学问、儒家思想、儒家伦理移植、学习、运用得挺好。西夏之所以能立国一百九十年,能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业绩,与他们奉行“四正”极有关系。今天的人们,似乎也有学习与强化“四正”伦理观的必要。儒家文化是有可取之处的。

200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