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有许多的老人已是病体支离的耋耄之年,还依然那么强烈地眷恋着世界,甚至用各种药剂苦苦地挽留生命,迟迟不肯离去;而另有些人,在风华正茂的壮年,却会轻而易举地把生命抛却,早早离开世界?
生命,究竟是贵若金玉还是贱如尘土?生与死,又是哪一项在支撑着人的信心?
我并不认为自己对生命有着非常强烈的本能的执着。当我的不快乐大于我对好日子的向往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释放生命走向混沌未尝不能获得一个全新的境界。
当然,在死神到来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怕不怕死。于是,我时常竭力想象,如果有个医生对我说:你患了不治之症,且为时不远了,那我将是怎样的心情?
事实上,生命的长短并不受个人意志左右。而且,人也很难在取舍之间把握一个均衡的尺度,不热爱生命绝不等于不贪恋世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怕死”与“求死”是面对死亡的两种极端情绪。无论意志向其中哪一端倾斜,都是灵魂不安的表现。
生活的画卷时而灰黯,喜忧参半,更有可能悲大于喜,困苦艰难时时相伴。血肉之躯,单薄脆弱,是自然灾害的玩物。地震会在顷刻之间造成惨重的伤亡,干旱能使植物枯萎,滔滔洪水轻而易举把人们精心砌筑的家园摧毁,而疾病、人类彼此间的优胜劣汰和残酷竞争,又使我们总是面临着恐惧和争战。总而言之,生之为人,必须常常面对他所能忍受或难以承受的一切祸患。
但是,从某种角度看,人的生命却又是那么强韧!只要人有坚强的意志和不灭的信念,任何严酷的风霜刀剑都击不垮他,再大的打击也不能置他于死地。
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逊飘流记》很久以前我曾读过,鲁滨逊坚忍不拔的顽强精神令人叹服!
鲁滨逊航海遇难孤身流落荒岛。他本是一个玩世不恭、意志薄弱的人,但被困于荒无人烟的孤岛后,在无数苦难和恐惧中,他逐渐感受到挑战自我的快乐,从而战胜自我,战胜自然,具有了超凡的生存能力和勇气。他在岛上一共呆了28年。一方面,他远离人世,孤独可怜;另一方面,没有交往的孤独生活却成了一种奇妙的体验,使他日益懂得多去注意处境中光明的一面,少去注意它黑暗的一面,多去想他所享受的,少去想他所缺乏的。这种态度使他心里感到一种衷心的安慰。他每天怀着感恩之心坐下来吃自己制作的粗面包,深深敬佩自然之赐。以至于后来,他反而心满意足欢欢喜喜,甚至觉得,世上再也找不出一个更好的处所,能比得上这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并领悟到,在这个世界上,即使在最恶劣的条件下,生活也会给人网开一面。不但如此,有时甚至从表面看来是把他们送上毁灭的道路,实际上却是救他们与苦难之中。
经过漫长的漂流,他终于得到了回归,身心双重圆满回归。
原来一切都取决于喜欢生活和善于生活。而使生活变得愉快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要有不屈的信念,或者说,怀着崇高的信念生活。我们之所以对于所拥有的东西感到不满足,正是由于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乏感激之心,而一切一切的来源都出于自然,尤其是我们的生命。领受生命是人类莫大的恩惠,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是你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命题。美丽的灵魂,恰如一缕由生入生的芬芳,能够越过尘土,超凡入圣。
就让我们成为一束芬芳,由生入生,无限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