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的门边
28380200000099

第99章 爱父母就等于爱国

我们常常将祖国比作母亲。其实,这个比喻的本意并非将祖国的形象树立得高大乃至需仰视才见,而是告诉我们祖国和母亲的关系其实密不可分。美国有句谚语:“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意思是说,左右民族和国家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在一个家庭当中,母亲的地位举足轻重,母亲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因为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基于此,如若每个母亲都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深知子女的教育与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并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言以行教化子女,何愁国家不崛起,人民不强大?

古往今来,伟大而著名的母亲多得不胜枚举。我们所熟悉的有“四大贤母”: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不惜三次迁居;岳飞的母亲———被誉为“乡野贤母”的姚太夫人,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画荻教子”的欧阳修之母郑氏,知书达理,恭敬勤俭,以沙土为纸,荻杆为笔艰辛教子;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氏被人赞曰:世之为母如湛氏,则国何患无人才之用?我国近代有蔡元培之母周氏,胡适之母冯顺弟,茅盾的母亲陈爱珠,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这些优秀的母亲不仅注重对孩子文化知识的灌输,更重视对孩子道德情操的培养,言传身教培养子女学有所成,成为栋梁之才,爱国为民,建功立业。

我母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没有什么高深的文化,但她乐观、刚强,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些特点对我们影响很大。母亲为家庭付出很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绝不会垂头丧气。小学时候,我们姐弟仨同时住院,对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这算得上一个不小的难关。但母亲没有愁眉苦脸,更没有向旁人诉苦,这非常不易。

母亲很节俭,很会计划生活。她常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有邻居常来向母亲借钱,那时我家三个孩子,并且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工作。邻居们都很奇怪,为什么母亲总有积蓄。我想,节俭是很好的美德。现在我们富裕了,许多人铺张浪费,奢侈摆阔,其实对国家是很大的损失。

母亲非常注重仪表,即使在家庭经济最不宽裕的年代,也将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并且想方设法把我们姐弟仨打扮得干干净净,让我们在人前端端正正。她常常挂在嘴上的话是“人穷志不穷”“人活就活个精神,精神不能倒”。仪表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反映一个人的精气神。

国家也是一样,我们国家曾经被称作“东亚病夫”,鲁迅作品里也称人民为“愚弱的国民”,这都反映了过去我们的民族风貌。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崛起、社会发展了,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是非常重要的。闻一多说过,个人之于社会等于身体的细胞,要一个人身体健全,不用说必须每个细胞都健全。像体恤父母一样时时刻刻体恤国家的心情,与之同忧,与之同乐,便与国家亲密无间。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微粒,国泰方能民安,安居才能乐业,没有大家庭的安稳,妄想获享小家庭的安逸。

对于爱国,今人常常进入误区,以为骂国便是爱国。每每聚餐,众人无不口沫横飞,义愤填膺,痛斥国家之假恶丑现象,从贪污腐败到制假售假,从贫富差异到利益不均,直到将一桌饭吃到杯盘狼藉,把国家骂得体无完肤,方才尽兴。似乎这样就是指点江山,忧国忧民。不知,爱首先就是尊重,特别是对于长辈。《弟子规》中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将国家视同父母,见其有过,就该怡色柔声,在维护其尊严的基础上,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而非指责谩骂。《论语》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劝谏父母,无论父母的过失多么严重,儿女对父母的恭敬心也不能“缩水”,否则犯不孝之过也。

所以,爱国是切身的,是细微的,是深入于生活之中的一种情愫。作好一个母亲,一个儿女,一个公民,尽好自己的本分,便是最好的爱国。

(2011年9月29日发表于《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