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温暖的门边
28380200000100

第100章 怀念亦是感恩

我们生活当中,几乎所有的节日都是为生者准备的,只有清明,却是为亡者预备的。人生自古伤别离!生离还好,哪怕远在天涯,哪怕只有一线之机,总还有相见的希望;死别,却是永久的失去,是无力回天之伤,是无法弥补之痛。清明时节,芳草萋萋,烟雨蒙蒙,为亲人扫墓的行人,悲从心来,沉浸在追念亲人的巨大哀痛之中。这伤心,与其说是因为亲人离去的悲痛,毋宁说是来自深切的怀念和发自内心的感怀之情。

在我的人生经历当中,亲人亡故的体验并不多,唯有奶奶。

奶奶10年前去世,爷爷94岁高龄仍然健在。每年清明,我们一家老小在爷爷的带领下都要给奶奶扫墓。每当那时,我们当晚辈的,总会为安眠于墓地的奶奶敬上鲜花,并按辈分长幼恭敬地立于墓前。爷爷一定要讲几句话,告诉儿孙:你们去世的母亲、奶奶生前如何节俭,如何辛苦持家,如何安贫乐道,如何省吃俭用抚养子女,如何以言以行教育子女。并叮嘱大家,一定不能忘了她生前的教诲,要好好工作,家庭和睦,善尽本分,做父母的认真教育子女,做儿女的好好孝敬父母……

的确,我生长在一个大家族,父亲兄弟姐妹八个,我们孙辈和重孙辈现也有20多个。若干年前,当父亲他们还小的时候,爷爷只身一人从陕北来到银川教书,只挣十几元微薄的工资,奶奶则带着大大小小八个孩子在陕北艰难度日。奶奶读过私塾,深知知识的重要。因此,即使在最艰难的日子,她也始终坚持让儿女们都受教育。听父亲讲,最困难的时候,奶奶将饭菜省给儿女们吃,自己却偷偷从冰凉的酸菜缸里捞菜根吃。终于,含辛茹苦将儿女们培养成人,使他们学有所成,家庭事业蒸蒸日上。这一切,都与奶奶的辛苦付出和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

所以,每当清明时节,宁静肃穆的墓地,简短恭敬的祭祀,我们的心灵都要上重要的一课———感恩与怀念,追随与效仿。深深铭记,是因为老人家的付出,才使我们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安逸生活。

我想,其他家庭也一样,每一位逝去的前辈,都是经过艰苦岁月的洗礼,历经磨难,吃尽苦头,以非凡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才将子女抚养成人。有的甚至来不及安享晚年,就溘然长逝。老一辈吃的苦,老一辈受的罪,是我们无法想象和难以体验的。他们的品质,是值得我们一生追随和学习的。我女儿等家庭第四代成员,虽然未曾见过这位已经作古的老人,但从这庄严的敬礼中,从大人们肃穆的表情中,从对逝者诚敬的追忆中,也大体能体会到深埋于地下的这位前辈,是家庭的领路人,是需要后辈们永远尊敬和铭记于心的。

《论语·学而》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思是,孝的核心精神主要有三:一是敬事父母;二是生养、死葬、后祭不违于礼;三是顺从父母之愿。践行此三条方能体现出对长辈敬爱的情感和忠贞的态度与情怀,其实质便是感恩。因为,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才是敬畏生命的根本体现。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感自然界的生养之德,念祖辈的养育之恩。荀子曰:若朝死而夕忘之,是鸟兽之不若也。报本思德,是做人的根本,数典忘祖则是最大的悲哀。所以,丧祭是培养人们孝心、恩义的重要方式,也能增强一个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

清明时节,让我们心存感念,牢记亲恩。

(2012年4月5日发表于《都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