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猜谜俱乐部
28404900000052

第52章 故事谜语

赛过华佗

很久以前,江南水乡的会稽县,有一位闻名遐迩的老郎中。

盛夏的一天,从清晨起就下着南风雨。德高望重的老郎中顶风冒雨来到诊所,刚坐定,忽见外边风风火火地闯进一个青年。老郎中朝这个青年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捋须笑曰:“你是从城北来的?”

青年颇感奇怪地说:“老先生,我第一次来贵诊所,您怎么知道我住城北?”

老朗中莞尔一笑,又说:“我还知道你是骑驴来的。”

青年更是惊异地说:“您简直赛过神仙,我算遇到神医了,我家老母亲的命这回遇到救星了!”结果,那医术高明的老郎中几剂汤药,很快就把老夫人的病治好了,那青年为了感谢他的救母之恩,特意敲锣打鼓,送来一块镌刻着“赛过华佗”四个金字的巨匾。

事后,那青年与老郎中成了好友。一日,二人在酒桌上闲聊,青年笑问:“老伯,当时你怎么知道我从城北来?又怎么了解我是骑驴来的呢?”

老郎中捋了一把花白胡子,爽朗地笑了几声,然后道出了秘密。

青年一听,拍手说:“原来如此!有道理有道理!”

你知道老郎中神机妙算的秘密吗?

答案

老中医说:“下南风雨,你前身湿透,后身不怎么湿,岂不是从城北而来。

见你鞋上没有泥巴。所以猜你是骑驴来的。”

财主上当

从前,一个财主十分吝啬,长工在他家苦做一年,到除夕七除八扣,常得不到几个钱。

有一位年轻农夫听了很是气愤,想为穷兄弟捞回被财主剥削去的血汗钱,于是找上门去,对财主说:“我身强力壮,样样能干,工钱不要多,第一个月只要一个铜板,第二个月给两个铜板,以后每月给我的铜板为前一个月的双倍,多一枚也不要!”

财主一听,心里暗喜,忙问:“你准备在我家干多久?”

农夫笑曰:“连续做三十个月,工钱可最后一次给我。老爷如果同意,我们就立字据为凭。”

财主一听,心里算了算,总共才1023个铜板,便马上答应,并签上字据。

三十个月很快过去了,财主叫账房先生仔细算算,该给那农夫多少钱?

账房先生反复计算,把结果告诉了财主。

财主一听,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倒在地。

你算算看,是多少钱?

答案

三十个月的工钱,共为172811823个铜板,折合银元298万块。

巧捉家贼

明朝江南才子祝枝山,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他视若至宝,珍藏于内室,从不轻易取出,一般朋友更是难享眼福。

一天黄昏,祝枝山赴宴而归,老总管匆匆禀报,说夜明珠不翼而飞。祝枝山闻讯大惊,连忙赶到内室细看,但一点蛛丝马迹也未发现。

祝枝山反复分析,断定这个盗宝的窃贼绝非外人,很可能是家贼。祝府内外,主仆有四十多人,谁是窃贼呢?祝才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当即令主仆全部来厅堂集中,一个也不准遗漏,等他亲自破案,当面捉贼。

祝枝山暗中将一只熏黑了的沙锅藏在箩筐内,外面用布蒙得严严实实,然后搬到厅堂上。他当众宣布:这是一个老道给他的“辨贼器”,只要窃贼的手摸到它,里面马上会发出鸣叫声。

当夜,祝枝山令全体主仆依次把双手伸进布内,去摸箩筐里的“辨贼器”,摸后各握拳头,原地站着。不料四十多人轮流摸过后,那“辨贼器”并未发出报警声。

众人正面面相觑,迷惑不解之际,祝枝山一声令下:“都把双手摊开,他略微看了一眼,很快就抓出了盗取夜明珠的窃贼。

你能猜出,祝枝山是怎样认出那窃贼来的吗?

答案

窃贼做贼心虚,不敢触摸“辨贼器”,故手上未沾锅灰。

追回钱财

从前有个诚实、厚道的壮年人姓陈名焱,因无田产,只好外出谋生,在山里当窑工,他辛苦了三年,用血汗换得不少银两。

一年腊月,有位同在煤窑当账房先生的老乡,要回家探望病母,陈焱便托他带回一封信和一包银子给自己的妻子。

途中,那账房先生偷偷拆开一看,见信上只画了一棵大树,树杈上站着八只八哥鸟和四只斑鸠,并没有写明带回多少银子。见财起意的账房先生于是扣下一半,包入了自己的行囊之中。

是日,陈焱的妻子看完信后,数了数银两感到不对,便问:“李先生,我丈夫带回的是一百两银子,怎么少了一半?”

那姓李的账房先生一惊,支支吾吾地说:“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陈焱的妻子把信一展,将内容说了一遍,然后气愤地说:“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呀!”

那贪财的账房先生哑口无言,只好交回那一半银子,灰溜溜而去。

你能猜出陈焱的妻子为啥知道少了银子吗?

答案

八只八哥意即六十四两,四只斑“鸠”即三十六两,总共为一百两。

审骡破案

古时候,宁州府有位黄县令,为官清正,爱民如子。这七品芝麻官平时有一嗜好,爱研究点隐语瘦辞,善破怪谜,这对他坐堂审理案件帮了不少忙。

一日,有个牵骡子的壮年与一挑钱的老人,同在山路上行走。行至一棵树下,挑钱的老人一边用巾擦汗,一边说:“真累呀!”那牵骡子的壮年见老人箩里是钱,就假心假意地说:“我来帮你挑一段路!”说着把骡子交给了老人,自己挑起箩担就走。从铜鼓到修水尽是弯曲崎岖的山路,那壮年快步如风,那老汉牵着骡子怎么也跟不上,待他疾疾追过几个山弯时,那个帮他挑钱的壮年已无踪无影了。

老人无法,只好牵着那头骡子去找黄县令告状。

黄太爷听罢申诉后笑道:“老公公别急,明天一早我在衙门前审骡子,保证让它‘说’出真情!”

结果,当真抓到了那见财起歹意的家伙,你知道县令是如何审骡破案吗?

答案

次日,黄县令命人用鞭子重重抽打那骡子。然后放开缰绳。那骡子径直跑回主人家,因而破了此案。

当铺老板

施耐庵苏州谪居白驹不久,他的独养女儿要出嫁了。他没有钱为女儿置办嫁妆,便将自己写的《水浒传》书稿送给了女儿,并对她说:“日后生活倘遇困难,可将它拿到当铺里典当,可以当到高价。”

女儿过门之后,见丈夫常叹息未沾岳父半点光,心想:我何不把爹爹给我的书稿拿去当些银子,也好封封婆家的嘴。于是,来到大街的当铺里,说要当一百两银子。

伙计接过书稿送到里面给老板看,老板看了,爱不释手,他听说来当书稿的是位小娘子,便心生一计,对伙计说:“你告诉他,就说老板不在家,这书稿先放在这里,待老板两天后回来当面讲价钱。”

翌日,那老板亮相了,只见他把书稿往柜台上一丢,说:“这书不值钱,只能当一两银,要是嫌少,那带回去吧!”

当天,女儿跑回家询问父亲:“爹,当铺老板说这书稿只值一两银子。”

施耐庵问罢经过,对女儿说:“你受当铺老板骗了。”

女儿听父亲这一说,恍然大悟,懊悔不及。

你能猜出那当铺老板起初爱不释手,后来又为何将书稿丢还施耐庵的女儿呢?

答案

当铺老板,利用两天时间将书稿全部偷偷抄下来了。

宫女报案

古时有个皇帝,一生只有一子,为此视为掌上明珠。一天,年纪不到十岁的宝贝太子突然失踪了,皇帝、皇后急得乱转,命令宫廷所有的人到处寻找。大家找到深夜,仍无一点线索。

当日深夜,皇帝正在求神拜佛,求列祖列宗,保佑太子平安无事。贴身太监禀报,说西宫宫女王蕊前来,要求叩见圣上,说她知道太子下落。那宫女一进门,见两个嫔姬搀着皇帝,在香炉前烧香,但支支吾吾不敢明说。皇帝见她吞吞吐吐,大声催道:“快讲,快讲。”那颇通文墨的聪慧宫女取过纸笔,写了“芥亡惟大了”五个清秀的小楷字,然后禀曰:“万岁只要在每个字中添上一笔,便……”她望了望两个嫔姬,想起南朝文学家鲍照编纂成集的一首瘦辞隐歌。于是接着又吟了四句:“二形一体,四支八头,一八五八,飞泉仰流。”吟毕,躬身退去。

那皇帝落笔加之,又细细琢磨宫女之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顿时昏倒于地,老泪横流。

你知道太子的下落吗?

答案

那位有才学的宫女所写的五个字各添一笔,为“芬妾推太子”,接着所吟的四句为一“井”字。隐喻地告诉皇帝,皇太子是被芬妾推下井淹死了。

隐士指路

明朝大医药家李时珍,为了编著《本草纲目》一书领着徒弟庞显从湖北老家出发,行程数千里,奔波于深山老林,采集草药,验证单方。

一天,师徒二人翻山越岭,来到一处松杉参天,交柯接叶,环境清幽之地。肌肠辘辘的庞显要找一处山村填饱肚子,便拉着师父往前而行。途中,碰到岔路,不知走左还是走右,正好有位须眉如雪的隐士边吟诗边迎面而来。李时珍忙上前拱手问路,并说明他师徒二人进山是为采集草药。那隐士听后朗朗一笑:“老夫素闻李郎中大名,今有一诗求教。”

说罢吟曰:

“老汉首如霜,龟峰眺武昌,

万物入梦时,酸甜苦辣香。

重阳花满枝,湘子谱乐章,

昭君同塞去,低头思故乡。”

李时珍略一沉吟,拱手笑曰:“此诗蕴含八味中药,不难,不难。”旋即一一而数。

那隐士捋须颔首,拾树枝一根,在地上写了个“主”字,便含笑而去。

庞显一看,莫名其妙,李时珍却说:“那怪老头已为你我指了路,走吧!”说罢继续往前而行,走不多远,果有村庄。

你知道那首中药谜合那八味药吗?隐士写个“主”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

八味中药是白头翁、孟江南、全蝎、五味子、野菊、神曲、王不留行、潍热地。

“主”者,往左去也,隐士指李时珍师徒往左边那套岔路而去,便可找到村庄。

醉酒戏谜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以后,不久就与当地一位颇有文学造诣的和尚——佛印成了至交,两人常在一起饮酒、赋诗、猜谜、作对联,生活倒也悠闲自在。

一天,苏东坡与佛印一起到黄州城外江边的一个凉亭里饮酒赏景。但见浩瀚的长江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千万颗珍珠撒在水面,看得高兴,就喝醉了。

乘着酒兴,苏东坡指着河岸上啃骨头的野狗对佛印说:“请高僧猜一句五个字的双关语。”佛印也拿出东坡写的诗笺来,扔进了滚滚江水,也请苏东坡猜一五字双关语。两人会心一笑,都猜了出来。

他们两人猜的双关语是什么呢?

答案

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诗(尸)。

秦少游二求妻兄

苏小妹与秦少游这一对才女才子结为夫妻后,两人除了吟诗作赋填词外,猜谜也是经常进行的闺房乐事。

一天,小妹对少游说:“为妻作了一则字谜,您可愿一猜?”少游一听,兴致勃勃地说:“快快说来。”苏小妹抿着嘴笑道:“倘若猜不出,可要到门外罚站啊!”接着苏小妹说出谜面:“两日齐相投,四山环一周,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

秦少游从早上猜到傍晚,还没猜出谜底,不由得打心眼里佩服妻子的才华,但也暗暗叫起苦来。心想:如果晚上仍猜不出,可要吃“闭门羹”了,这如何是好呢?

忽然,少游笑了,心想:“对了,去求救妻兄苏轼,没有能难倒他的问题!新婚之夜,就多亏这位妻兄暗中相助,才免遭拒于门外之苦。”

想到此,少游快步向苏轼住所走去。此时苏轼正准备进晚餐,见少游到,忙请他共进晚餐。少游正一门心思在猜谜上,那里顾得上吃饭,赶忙说出相求之事。

苏轼一听,哈哈大笑:“别急,先吃饭,愚兄再救你一次就是了。”随后命厨子赶做一盘“西湖醋鱼”。一会儿,鱼端了上来。苏轼用筷子将醋鱼的头和尾夹出,留下中段,笑着用筷子直指盘中:“少游请看,这就是谜底。”

少游顿时醒悟,“鱼”字去头、去尾,乃是个“田”字。心事放下了,少游便安下心来在苏轼这儿吃饭喝酒,才回家中去交答卷。

答案

谜底在故事里。

巧答怪谜语

1982年秋天,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了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闭会后的酒席筵上,两国作家都喝了一些茅台酒,兴味盎然。

忽然,美国诗人艾伦·金斯伯格对我国著名作家蒋子龙说,要请他猜个谜语,并“吹嘘”说:“这个谜语讲了二十年,没有一个人猜得破。”

蒋子龙同志也对他“吹牛”说:“我从三岁起就猜谜语,还没有碰到过猜不破的。”

金斯伯格的“谜语”是这样的:

“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了一个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您用什么办法把它拿出来?”

论幽默,讲笑话,猜谜语,这在中国人来说是拿手好戏,岂能被他难住?蒋子龙同志略加思索,便回答了他。金斯伯格哈哈笑了,伸出大拇指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谜语的人。”

你知道蒋子龙同志是怎样回答他的吗?

答案

蒋子龙是这样回答的:“您怎么放进去,我就怎么抓出来。您显然是凭嘴一说就把鸡装进了瓶子,那么我就用语言这个工具再把鸡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