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猜谜俱乐部
28404900000053

第53章 奇特的情诗

清朝时,江南有个叫丁爱山的青年农夫,念过几年书,人也很聪明。

一年,丁爱山在外谋生,接到妻子一封来信。伙伴们抢过一看,信上没有一句亲切之言,全是圈圈点点。

丁爱山见大家发愣,劈手夺回妻子来信细看,甜丝丝地笑得合不拢嘴。

同伙见状,忙问:“老兄想老婆想疯了?见着圈圈点点也乐?”

丁爱山说:“你们不懂,这是我爱妻的一首情诗!”

“情诗?”众伙伴更迷惑了,催他解释给大家听。丁爱山推辞不过,只好红着脸,按图从右至左,一行一行地道出了妻子的相思情。

众人一听,抚掌大赞:“想不到嫂子还有这么高深的学问!”

你能读懂这奇特的情诗吗?

答案

这首奇特的圈儿诗的全文是:“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圆儿是奴家,双圈儿是郎君你。郎心中有我,我心中有郎。

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那说不尽的想不尽的相思情,将一路圈儿圈到底。”

嘲笑“蠢猪”

清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自幼刻苦勤奋,学识渊博,才华闪烁,但因是汉族儒生而连试不第,只好靠教书为生。

一年春天,一位土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不到三个月,蒲松龄拱手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财主一听十分高兴,忙设宴为先生饯行。

酒过三巡,财主笑问:“吾儿的文章如何?”蒲松龄回曰:“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大悦,捋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想必通了吧?”蒲松龄诙谐一笑,接应:“八窍已通七窍,八窍已通七窍。”说罢道声“多谢”,便挑起书箱启程。

蒲松龄前脚刚走,财主后脚赶到衙门,将这喜讯告诉当师爷的胞弟,要其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先捞个“秀才”当当。

那师爷听叙述,哭笑不得,说:“大哥,你让那教书匠戏弄了。”接着解释了一番。

财主一听,气得直骂儿子:“蠢猪!”

你知道蒲松龄话是何意?

答案

“高山鼓,闻声百里”乃“不通!不通!”;“八窍已通七窍”则为“一窍不通!”

辣嫂与馋官

元朝初年,有位县令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所属偏僻山村巡视巡视,以炫耀自己体察民情,关怀百姓。

那县令乘着藤轿,晃晃悠悠地出了城门,朝双峰夹峙的石阶,一仰一仰地往山村而去,身子骨像散了架一般,不由得暗暗叫苦。

黄昏时分,县令一行来到峰峦叠翠的花山古阳塞,他顿顿脚,连呼:“停轿!停轿!今晚在此歇一夜。”并对随行师爷说:“去找甲长,搞二十盘山珍野味下酒,以消旅途疲劳。”

甲长听罢传令,心里直发愁。有位名叫辣嫂的农妇听后笑着说:“这有何难,到时领着县太爷上我家吃饭!”

一个时辰后,甲长领着县太爷来到辣嫂家,那县令见桌上只摆着一碗炒笋干、一碟咸辣椒、两盘韭菜,面露愠色,问甲长:“师爷的交待你未听清吗?”

辣嫂挺身答道:“这正是按大人吩咐准备的。”说罢一五一十地数给县令听。

县令一听,无言以对,只好喝了一顿寡酒。

你知道这里面的文章吗?

答案

辣嫂炒了两盘韭菜,二九(韭)一十八,加上笋干、辣椒,正好二十道菜。

结果,那县令只好吃了顿没有菜肴的寡酒。

新娘不蠢

从前,一户姓鲁人家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全村人都夸新娘子长得漂亮。儿子听了心里甜蜜蜜的。可婆婆心想:“模样长得是俊,但不知是不是绣花枕头——外面好着,肚内一包糠?”于是打算考考她。

新媳妇三日回门后,开始料理家务。一天清早,婆婆系着围裙,对媳妇说:“早饭我来煮,你帮我拿四样东西来。”

新媳妇恭敬地问:“请问妈妈,要孩儿取哪四样东西?”

婆婆边朝厨房走去,边说:“四两沉,四两漂,四两张着嘴,四两弯着腰。”

新媳妇一听,二话没说,转身就去拿了来。

婆婆一看,心里很高兴,悄悄对老伴说:“不蠢,不蠢。”

你能猜出这是四件什么东西吗?

答案

四样东西分别是:盐、油、花椒、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