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叔叔爹
28406200000026

第26章

自从李发青去世后,富贵娘的心情一直很沉重,很苦闷,也只有跟平平和安安在一起玩时,她才会有个笑模样儿。

有一次赶上平平和安安先后发高烧,出疹子,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咳嗽不止,医生看后,说除了吃药,还一定不能叫孩子缺水,可越是发烧,嘴里越没味儿,孩子越是不愿喝水。富贵就整夜整夜不睡,一直守在俩孩子身边,尽可能叫他们少量多次,一点儿一点儿地喝水。

他实在熬不住时,也只是坐在那儿打个盹儿,不敢躺下,也是太困太累了,生怕一躺下就会睡得很沉,这样,一熬就是好几天。

在富贵的精心照顾下,孩子的病渐渐好了,他自己却熬病了,嘴上长的全是鼓包包的大水疱,嗓子哑得出不了声儿,疼得连水也咽不下。

娘心疼儿子,说叫富贵睡个囫囵觉,她来照看俩孩子,富贵说啥也不肯:“娘,您就放心吧,俺年轻少壮的,有个头痛脑热的还算个事儿?”

富贵娘明白,是儿子心疼娘,担心娘太受累,身子骨儿顶不住。娘也想,不服老也不中。不管咋说,就算自己歪歪扭扭的不扎实(壮实),有个老人儿在跟前,遇着个啥事儿也能给儿子壮个胆儿,万一自己有个好歹儿,再遇上个啥事儿,儿子跟谁商量呀?孙子孙女还小嘞,自己千万不能有啥事儿。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是担心啥,越是偏来啥。

就在李发青去世的第二年,富贵娘也病倒了。

生病期间,她把家里吃不完的鸡蛋攒起来卖成钱,把自己所有的布票都给平平、安安买成布,做成宽宽大大的新衣裳,还把大人没有穿坏的旧衣服都拆洗得干干净净,改制成俩孩子能穿的衣裳,全都收拾得平平展展整整齐齐的放在炕上的一头儿,高高地摞了一摞。

用黑春风呢布给平平和安安各做了三双大大厚厚的棉鞋,给富贵做了三双白粗布夹袜子,说怕他们冬天下大雪时冻了脚。

富贵见娘佝偻着腰坐在炕上做针线,就劝娘歇会儿,不要累着,说做这些当时也穿不着嘞。

娘笑吟吟地说:“没事儿,累了俺就歇着了。”

有一天晚上,也是娘病后说话最多的一个晚上。

她把李发青临终前说给她的话也都说给了富贵:一件事是这几年没有再给富贵提起过有关给他娶媳妇的事,是因为爹娘都明白了富贵的心思了,他全身心地照顾着俩孩子,这是对嘞。今后,终究咋着,就叫富贵自己定夺吧。第二件事是,等平平长大后,一定叫他回到他们王家老庄上住,继承他王家的香火……别的,爹也没来得及多说,就走了……这一晚上,富贵娘头脑特别清楚,而且已经两天多水米没搭牙的她,那晚就着咸菜末儿还喝了碗儿小米粥儿。饭后既没恶心,也没呕吐,原本胀鼓鼓的肚子好像也消了些,富贵心里挺高兴。

那晚,富贵安置了平平和安安睡着后,娘还没有睡,而且精神特别好,还一个劲儿地催富贵,说他劳累一天了,快去睡吧!

从他娘病了之后,富贵都是和衣而卧,这样起来给娘倒水或帮娘喝药都会快一些。

那晚,富贵仍和衣躺下,还没睡着,就听见娘大口喘气。富贵立马儿从炕上下来,点上油灯,走到娘的炕边儿,问:“娘,您咋的啦?”

娘吃力地说:“胸脯憋闷得慌。”

富贵弯下腰,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娘的前胸,娘却平静地推开富贵的手,呼吸也渐渐的平顺了,富贵问:“娘,您喝口水不?”

娘没吭声儿,只见她的呼吸越来越微弱……就这样,娘没有任何痛苦安静地走了……富贵守在娘的灵前,泪眼看着娘瘦弱的身躯,想到娘这一辈子的不易。

这些年娘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虽说,平平和安安给奶奶带来了很多欢乐和笑声,可娘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帮着照看俩孩子过程中,付出了很多艰辛,也传授给他不少育儿的经验。

好不容易等到平平和安安离开手脚儿了,不用再背着抱着的了,该叫娘清闲清闲,也好多享受些天伦之乐了,可是,娘却走了。想着想着富贵泪如泉涌……富贵把娘只有过年时才穿的那身深蓝色粗布裤褂儿和鞋袜给娘都换上,用清水给娘净了面,重新整理了头发,这才把俩孩子从睡梦中叫醒。

刚刚十岁的平平和安安,看见奶奶安安静静地躺在炕上,就像平时睡着了一样,然而,这一次,无论她心爱的孙子孙女儿咋的大声喊奶奶奶奶,奶奶却再也听不见了。

从这天起,家里所有的重担,只有富贵独自承担,他必须去担当。包括家里、外头,他这个叔叔爹的多重身份,他必须勇于面对,成了家里名副其实的主心骨儿。

今后,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虽说没有了肩背怀抱之累,但孩子很快会有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动,慢慢地还会有他们自己的同学,自己的朋友。到时候,他们也要自己想事情,自己拿主意,自己做决定。这一切最需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这些从哪里来?自然是大人的责任,需要大人们用心呵护用心教育,其实,这才是既劳力又累心的事。

我听到李富贵讲到这儿时,我真的非常感动。觉得他为了下一代的成长除了历经千辛万苦,还能如此为孩子用心,且想得如此周到和深入。坦率地说,怕是亲生父亲也未必能做到……春暖花开时,平平和安安上了小学。

平平的学名叫王立新,安安的学名叫王建新。

上了小学的兄妹俩依旧叫富贵叔叔爹。村里人听他们从小就这么叫,也习以为常了。

俩孩子长得都像他们的娘,明眸大眼,高鼻梁,水葱儿一样,谁见谁夸。

他们俩还都好念书,又能跟同学们一起玩,富贵心里很是踏实。

俩孩子上学了,富贵又能给村里的红白喜事帮忙了,为了给俩孩子按时做饭,他从来都不在别人家吃饭。那时农村的生活还不好,除了过新年,也只有谁家有了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时才能吃顿白馍,熬顿带肉的菜,可富贵从来都不在别人家吃饭,而是按时赶回家给俩孩子熬粥,被帮忙的人家过意不去,就给富贵送两个馒头和一碗熬菜,就这他也舍不得吃一口儿,都留给孩子权当改善生活了。

农闲没事儿时,富贵还抽空儿跟西头儿张老头儿学会了扎笤帚,从而帮人扎笤帚给孩子赚来买笔墨、纸张和书本的钱,后来还养了一群下蛋鸡,除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外,把剩余的鸡蛋卖掉,钱攒起来,过年过节给孩子买新衣裳,买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