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灵的印记
28412000000060

第60章 诱人的花果山

知道花果山,已经很久了,大概在我还不会看连环画的时候,就听我一个当民办教师的表叔讲过。当时,他只讲孙猴子是从花果山上一块大石头里蹦出来的。至于花果山什么样子,不知是他没讲,还是他讲过我忘记了。总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对花果山没有一点的印象,哪怕是传说中的印象。

但是,自从我表叔给我讲过孙悟空以后,我就知道这世界上有个花果山。那时间,我丝毫不知道花果山就在我们连云港。

****期间,父亲因闹派性,躲在赣榆移民的居住地——锦屏桃花涧。

半年后,父亲回赣榆老家,跟我们全家谈起他去过花果山,讲到水帘洞时,说真有那么回事,半山腰里忽而闪出一个大山洞!里面有水,山上有瀑布。我打断父亲的话,问他看到花果山上的猴子了吗?

父亲想了想说,好像是没有看到。

那时,正处在“****”期间,闹不好花果山还没有正式投入风景区建设。父亲他们去玩,兴许是他们在桃花涧那点小地方呆久了,一帮人想出去散散心的,有意无意地就跑到花果山去了。

至于花果山是何时投入景区建设的,我说不上来,也没有去详细地翻阅过有关资料。我初登花果山时,盘山公路以及沿山而上的石阶、索链、三元宫什么的全都建好了。

那一年,我正读大二,新浦工务段有我一个高中同学,就在我假期路过他那儿“落脚”时,他领我去登了花果山。

我们怀着对花果山向往已久的美好心情,一人一辆自行车,赛车手一样,他追我赶。来到花果山下,我们将自行车存在一户老乡家中,望着眼前青松翠柏掩映着的山峰,迫不及待就往山上跑。拾阶而上时,连瓶矿泉水都没顾上喝,就那么一口气跑到水帘洞,花了两块钱,拍了一张合影,就那么打道回府了,就那么算是去过花果山了。

后来,那同学把照片给我寄到学院后,我跟人家讲起花果山时,只能说我去过花果山,见到水帘洞,再让我往深里说,我似乎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我第一次登花果山。

1992年,我已在市区有了小家,徐州一同学携爱人孩子来,指名要去花果山。当时,我尽地主之谊,考虑那同学拖家带口的爬山不容易,托朋友弄了辆吉普车,“呜呜呜”地开到玉女峰。

面对豁然开朗的山顶,可谓一览众山小了!山顶上除了视野开阔,再就是四面而来的山风凉爽袭人,我们先后在太白涧、观日亭、玉女峰附近,借脚下的云山雾海,和太白涧北坡的深涧红叶为背景,留下几张照片后,便驱车而下,车到三元宫后,稍作小留,没烧香拜佛,就进了佛门圣地。

这一次,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我们从三元宫出来后,到观松亭旁边一个卖冰棍的老人那儿买冰棒吃。听那老人讲,不远处那棵美人松,是当年三元宫里大和尚的老相好,每当夜深人静,那大和尚就能看到那棵美人松变成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大和尚久看不厌!久而久之,大和尚竟然不思佛事,耽误了三元宫里上百个和尚的佛门前程,气坏了王母娘娘,特派雷公下来,一个响雷,劈死了那棵美人松,让她永远不得迷惑三元宫里的和尚们。

这个故事的真假,暂且不论。可那棵美人松确实是死了。是不是雷劈死的不知道,但从那棵古松的树洞里可以看到,里面有不少人烧香、拜佛而焚烧的痕迹,也许就是那些善男信女们,毁灭了那棵美人松倾国倾城的美丽。

时隔八年,我第三次去花果山。

这一回,是我们一家人,陪武汉来的姚女士。

这位姚女士,利用国庆节七天长假,携9岁女儿,看了我们连云港在武汉做的连云港三日游广告后,以编辑部老师的身份,打电话给我,专程要来看花果山。

她们母女是早晨8点多钟下的火车,我原计划让她们住下来稍事休息,第二天再作安排。可那姚女士,尤其是她那9岁的女儿,可能是看《西游记》太多的原因,下午就急不可耐地要登花果山,并一定要从山门一步一步地拾阶而上!

无奈何,我们一家人陪着。

来到花果山下,先是新修的石猴山门,让孩子们眼睛一亮!那些或坐或蹲或跳跃的石猴们,千姿百态,妙不可言。踏上仙人桥,攀登竹节岭,正当我们为攀十八盘而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时,眼前忽而出现了风门口。那儿是两山相逢的抽风口,它的东面峡谷万丈,西面万丈峡谷。大海中有“无风三尺浪”之说,那风门口里,可是满山无风尽有风!

晚清时,林则徐驻守淮安,到连云港视察海防,攀上风门口时,留下了“半岭吞云竹树昏”的感叹。从当时林则徐的处境看,他是想借句来抒发他忧国忧民的心态。就字面而言,不难看出,在那半岭之上,竟然有吞云吐雾的山风,吹动着满山的竹树。

离开风门口,沿山而上,直奔花果山的名胜——水帘洞。

当天,水帘洞上方的瀑布很大,不少人打着伞往洞里冲,半道上又被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挡了回来。武汉来的姚女士,被那“人”字型的水帘洞所诱惑,不顾一身绸缎,挽起她的女儿及我们家的扬扬,就要往洞中冲。

好在我们来时带来一把遮阳伞,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我和妻子远远地站在一旁的护栏旁,准备给她们拍照。姚女士打着伞,两只胳膊底下护着两个小孩,不顾一切地冲进了洞内,就在她们的鞋袜、衣裙,被瀑布湿透大半的时候,她们还站在洞口冲我们挥手微笑哩!不断地摆出造型,让洞外的我,给她们一张又一张地拍照。

接下来,她们冲我们打了个手势,就钻进了洞中。我原认为洞很浅,她们很快就会返回来。可我和妻子在洞外左等右等,总不见她们返回来,而且进去的人,很少有返回来的。

我正在为此纳闷呢,忽听我们身后的山崖下,有人大声地喊我们。

这时,我才知道,那个水帘洞,在山里绕了一个弯儿,直接通到山下边不远处的一片空地上去了。那儿,有一个高高大大的猴笼子,几十只猴子被关在里面的猴山上,供游人观赏。也有几只听话的猴子,被放出猴笼与游人戏嬉。

令我惭愧的是,我到花果山多次,从来不知道水帘洞可以直通下面的猴园,是我过去没有钻过水帘洞,还是认为花果山、水帘洞就在我们的家乡,就在我们身边,没啥大意思,没啥可钻的呢?这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想想自己走过的几多风景名胜,又有哪些能与我们连云港的花果山相媲美呢?

接下来的游览,更让我汗颜!我竟然不知道上山的路有好多条,其中巧夺天工的七十二洞,让我这个“本地人”大开眼界!想想前几次我也曾走马观花地来过花果山,可每次来不是原路返回,就是沿公路下山,而花果山的曲径通幽,竟然与我陌不相识。

这使我想到,花果山不是走马观花就能游得完的,不是一次、两次就能看得遍的,我要不止一次地再来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