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8420700000062

第62章 戈壁月食

记者尚书权师啸齐周显

银月如盘。月光里掺进巡井女工淡淡的身影,搅出荒原上一串串淡淡的故事。

方秀云和赵华兰巡井回来,又跑到两具大罐前查看水位。她们刚刚接到电话,晚上要去3公里外的山冈后关一口水井。

又是中秋。荒原有几盏灯闪动,天山依然孤独地沉思。一头钻进戈壁深处,才知道这里的夜其实就在几名女供水工的情怀里。

这缕情怀,一端是鄯善、丘陵、巴喀三个油田的生产供水,一端是300公里外的丈夫和孩子。此刻,她们静静地等待着关水井的时刻,等待着月儿升上中天。

这里是第一水源。

在大山脚下的沙坳里,有两具巨大的水罐和8口影影绰绰的水井。这些井每口相距约1公里。坚守在这里的是6名轮换倒班的女工,长年陪伴她们的是一把一尺多长的手电筒。这里是吐哈最偏远的岗位之一,它要为三个油田保证生产供水。

女工们知道许多戈壁深处的故事,也知道这天晚上是中秋佳节。但她们不知这个美景良辰还要发生月食。不过,这不要紧。正是戈壁的夜晚,为她们营造了一个个或好笑、或动人、或苦涩的荒原故事。

4月6日,老天翻了脸。戈壁滩上狂风大作,气温骤冷。方秀云、赵华兰和王静分头去关井。王静在7号井上迷路了,狂风掀得她跌跌撞撞,哭喊声淹没在沙尘里。两个小时后,小方和小赵预感出了事,拿着手电冲进漆黑的夜幕。手电突然灭了,她俩只好蜷缩在沙窝里。风停沙落,三个人又狼狈地撞到一块,先是哭了,后又笑了。

8月的一个黄昏,焦渴的戈壁受到暴雨的袭击,几口水井跳闸了。李晓娟冒雨出发,鞋子跑掉了,她干脆卷起裤子光脚走。石子划破了脚,血水雨水渗在一起。两个多小时她挺过来了,站在雨帘里等待她的贾新兰却急得眼泪汪汪。她俩奔跑着抱在一起,小贾忍不住哭出了声。她说,这是她最难忘的一件事。

在水源,女工们要24小时值班。有时半夜三更碰上野物,就敬而远之。小方说:“我们躲开就是了,岗位是万万不能离开的。”最怕的是有些闸门打不开,她们得扛来管钳,两个人一点点使劲扳,那得用吃奶的力气。

说着,月光黯淡下来。女工们翻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葡萄、苹果招待客人。一块月饼分成五份,主人客人都说这样吃甜。天空中的玉盘有一块已蒙上阴影,月食开始了。

中秋逢月食,大约近20年一次。女工们十分稀罕这个20年一次的“残缺”中秋。我们却更关注女供水工一年一次的“残缺”中秋,这于她们,不是本世纪最后一次。

小方和小赵要去关井了。不知道谁无意念叨一句:“孩子该睡着了吧?”两人谁也没搭茬就上路了。

月亮全部钻进阴影,正如小方她们钻进了夜幕。

(原载1997年9月19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