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吐哈石油报优秀新闻作品集
28420700000063

第63章 翻过那座山

记者尚书权

夜很宁静。张德友从卸油台下来已是凌晨4点了。他感到头有些胀痛。两个多月来,这种感觉只要通宵顶班就有,不过跺跺脚也就过了,这是他一贯的性格。

张德友原是指挥部总调度室副处长。随着机关改革,他成了采油二部的普通一兵。若说没想法,那不真实。他这样开玩笑:“要不老祖宗怎么讲‘人往高处走’呢?”玩笑归玩笑,他还是乐意接受现实的。

6月5日,人事处找他谈话,他选择了采油二部。道理很简单:他熟悉一线生产单位情况,工作便于上手。采油二部经理交代工作直来直去:“原油运销这一摊子很重要,就全交给你了。”张德友更痛快:“没啥问题,保证能干好。”熟悉他的人讲,张德友说到做到。不熟悉他的人议论:让指挥部的处长下来干具体活,恐怕是说给别人听的。

6月25日凌晨两点,张德友接到电话:卸油台来了4部车压在站台。不巧的是台上的工作人员早已下班。他连忙起床找人。走到路上忽然觉得三更半夜叫台上的女同志上班不安全,不如自己去算了。这样,他和司机赶到卸油台,卸完4车油,猛抬头见曙色已挂在远处的山头。

卸油台是7月1日采油一部交给采油二部的。原先有20人,现在只有8人,张德友只是个没有下文件的班组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采油二部每天生产的1300吨原油运往乌石化和采油一部。他还真当回事,自6月7日到一线一直没有回过家。8个人干着20个人的活,他有40多天在现场泡着。

这是张德友的又一个不眠之夜。跑了一天现场,他倒头便睡。忽然,岗位急报:卸油台出事了!他风尘仆仆赶到岗位上,只见台上一只盘根盒冒着烟,情况十分危急。凭多年的经验,张德友判断是盘根太紧所致。他冲上去用力拧松盘根,烟顿消,险情排除。工人们很诧异:机关下来的人还真有两刷子。

张德友当过10年钻工,又在总调搞了10年生产管理,处理大小事故上百起。油田的每一口井,每一条管线,每一处建筑,他都眉清目楚,被誉为“活地图”。

有人说,从处长岗位上下来,总得有个适应过程。这一点张德友倒真能放得下。他说:“不下来更好,下来就要有下来的样子。”3年前,一场车祸将他送到三道岭医院,断了两根肋骨。有的伤号呼天喊地,他冥然不动。大夫说:“这个小伙子不行了,准备后事。”他觉得不至于:“既然这样,麻烦找纸笔来,我给老婆娃娃写上几句。”大夫急忙围过来:“他说话了,有救有救。”张德友性硬,对死尚且一笑置之,不当处长自然能在心头抹平。他对工作的态度诠释了他说到做到的性格,但他看不惯的是世俗的眼光和无聊的品评。干部能上能下,大局所需,本寻常之事,改革首先就是对一切旧观念的冲击。从津津乐道到顺理成章,是转变观念过程中不短的一段山路。

张德友走过来了,走得很踏实,走得很自如。

(原载1998年8月17日《吐哈石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