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了心中的梦想
28421200000027

第27章 为了心中的梦想

血!

生命的源泉。

上个世纪初,科学家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从此,输血便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项革命。战争年代,人们曾用血液救助过无数的生命。

血液对生命的作用无可替代。曾几何时,血液却又成为人们最为头痛的课题:血型抗原、血型抗体,一直逼迫着人们只能用同种血型的血输液;血液中的凝血因子的丧失,又使得人们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保存血液;更为重要的是血液中的各种病毒的成分,使得人们对输液又充满了恐惧。

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1年12月1日的数据,现在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总人数为4000万,其中有的就因为输血所致。国内2001年国家统计,全国地级市以上中心血站一年使用全血和血浆约1800吨,造成上述各种感染病感染人数每年约为538万人,其中输血浆造成的感染人数约占一半,为269万人。每年因不纯净血浆而导致的各种感染病有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疟疾等。目前,特别让人关注的是因输血所引起的HIV、HBV和HCV三种病毒。因为这三种病毒的感染率特别高,且危害特别严重。全国200多家供血机构,由于未经病毒灭活处理,存在严重的传播病毒性疾病。常见的经血传播的疾病有艾滋病、各种肝炎病毒等。据国内部分地区抽样统计报道,上述疾病感染率为5.98%。目前我国的艾滋病发病人数约85万,感染人数约1700万。乙肝患病人数约1.2亿,丙肝患病人数约1000万,并且还有丁肝、戊肝、庚肝病毒等无法检测及未知传染病毒。据《中国输血杂志》1996年的报道,对临床用血74759袋输用前复检,有185袋不合格,总阳性率为0.247%。一些个案时有发生。据武汉《楚天都市报》报道,2名产妇输血后感染艾滋病,返家后又感染给丈夫和新生的孩子,造成2家6口人全部感染艾滋病,其中一名妇女已经死亡,经法院判决一次性赔偿人民币47万元。

正因为如此,上个世纪的百年中,人类一直在不懈地努力。从发现了枸橼酸钠,找出了防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开始,到两种血型的通用,再到使用S/D方法等多种病毒的灭活处理,人类进行了90多年的探索。终于,人类找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新一代血液制备方法。

这就是本文想要隆重推出的主人公——杜祖鹰的工作领域。他中等身材,极宽的额头,菱角形的嘴,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头发很黑,外表看,不像50出头的人。

16年前,杜祖鹰还在北京做外科医生时,就已经注意到了血液制品。每次做手术时,病人的心脏要停止跳动。机器里要预存大量血浆,用量很大。但因为输血容易出现感染等各种问题,经常有砸玻璃、打医生、理赔等事情发生,为医院招来不少麻烦。

杜祖鹰的血液制剂是最新的科技制品。他选定这个项目,与国外的专家一起联合攻关,用了一至两年的时间,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攻下了病毒灭活的难题。美国人不想做,又推荐了****川。她是一位有着近20年血液制品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她又用了3个月的时间,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合作发明了两项专利:无血型病毒灭活冰冻人血浆,即新鲜血浆;无血型病毒灭活冻干人血浆,即固体血浆,可用于创伤急救、战备储存等。

这个制品的名字是“通用型冻干血浆”。它有四个特点:一是无血型。普通输血要分成A、B、AB和O型四种血型。而此项技术可以不分血型,对各种血型的病人都可以通用。二是病毒灭活技术。它可以用SD技术把病毒全部杀死。它可以经过病毒灭活,杀死血浆中各种肝炎及艾滋病毒,根绝血源传播疾病。三是冻干技术。血浆是液体。而此技术,可以把血浆变成固体,便于保存和运输,在常温下可以保存3年至5年。目前,国外采用的全部是冰冻法,这种方法在-18℃下仅保存一年。四是凝血因子易失活。前三项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中,凝血因子和无血型最为关键。其有效、持久在世界领先。

凝血因子的半衰期很短,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举个例子:手上割破个口子,很快就能止血。原因一是血小板,更重要的就是凝血因子起了作用。这是个很关键的技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成功。目前,在经过了一年多的测试中,尚没有衰减。

血型也是一样。把不同的血放在一起,去掉个性,找出它们的抗A、抗B凝血集,即4种血型之间的共性,求得最佳状态。

2003年7月24日,由发明人****川、杜祖鹰提交的“通用型冻干血浆及其制备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经世界116名专家评审,此两项专利,获得日内瓦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这是我国医药界首次获此殊荣。

他的心胸博大,想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建立5个血液制品基地。

因为,美国有血型S/D血浆采集、生产和供应。其模式是:献血者(来自血液中心提供的自愿献血者)—美国红十字会采集—VITEX公司进行病毒灭活(全美独家生产)—美国红十字会分发(印第安那州装船)—独立血液中心—医疗机构使用。

美国红十字会采集时按ABO血型分类存放,VITEX公司按ABO血型分类进行灭活,血液中心按ABO血型分类包装、贴标签批号、记录去向。按FDA要求,VITEX公司有产品回收机制。在这里,年产200万至300万袋冰冻血浆,年存40万袋随时调拨。

而杜祖鹰的通用型人血浆参照美国的采集、生产、供应模式,却又有不同:献血者—血站采集原料血浆—米歇尔公司进行病毒灭活—通用型生产工艺制备新鲜冰冻/冻干血浆,然后再到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和战备储存。

国内人口多,面积大,这就是在国内,按此模式进行5个点铺设的原因。

采集、生产和供应的模式,美国要6步,而杜祖鹰只4步。

美国要分不同血型,进行4次病毒灭活,还要分类保存、包装、标签、批号。而杜祖鹰全部只有一次。

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来,把血液制剂变成参与世界级的拳头产品。企业就能有参与世界竞争的手段。

他的血液制剂引起了美国人的极大关注。美国人斥巨资7000万美元,想收购杜雄鹰的血液制剂。

道理很简单,市场巨大。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临床需用冻干血浆及冰冻血浆产量约900万单位(200ml/单位)。2001年卫生部统计全国地级市以上中心血站供临床使用全血1800吨,其中血浆990万升,约990万单位。全国临床新鲜血浆用量约1000万单位,按每人0.0025瓶(欧美0.2瓶/人)计算,预计年销售额120亿元。目前全国地级市以上中心血站供临床使用新鲜血浆几乎均是未经过病毒灭活的可能含有不安全因素的全血及成分血。战备储存。几百万军队,按每人2单位战备储存,就是可观的数字。

全球经济一体化,通用型新鲜冰冻和冻干血浆将是出口国际市场的热点。目前已有韩国、以色列等国与公司进行出口贸易的协商。可以出口创汇,同时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此产品安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杜绝了经血液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对增进人体健康,具有划时代的社会意义。

杜雄鹰拒绝了,这是因为他知道这个血液制剂的价值。

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谁不动心。原料就是人体血浆,采取时,还可以把红血球和白血球还回身体。这样的采血法,两周一次,对人体没有影响,且已被社会公认。其社会意义相当大。使用时,把粉状的血浆用稀释液还原,两分钟之内,就可使用。有了红血球,3天就变性。这就是不要红血球的原因。

此外,杜祖鹰还从国外引进了蛋白环技术。它是一种胶状物,用于血管、神经、胆囊等人体的手术,不用针线缝合。目前已分别在美国、中国上了临床试验。这一技术将使人类告别外科史上用针线缝合的刀耕火种时代。换来的是外科医生的解放。其用途之广,将超过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任何一种医药产品,经济效益无法估量。

杜祖鹰不是不开眼的人,也不是捞一把就跑的人,况且又有这样的专利、技术在手。他要用这个价值去实现心中的梦想。

他心存高远,自有打算。

他作梦都想得到一笔巨资,去实现他心中的梦——在中国办起一个心肺移植专科医院。他已入了澳大利亚籍,是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的医学博士,在ST。Vincent’s医院心脏移植中心做外科医生。那里的医生待遇很高,他的医术又很高超,信任度也高。他与爱妻还开了两个超市。两个聪明可爱的双胞胎,都已经长大成人。洋房、别墅、游泳池、汽车、游艇,该有的都有了。全家过着优越的生活。物质上没有什么缺少的。钱对他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8年前,他千里迢迢跑到在北京的卫生部,一打听才知,需要两个亿的资金。这对他是个巨大的数字。他拿不出,梦想只能暂时告一段落。他在为资金不懈地努力着。

他盘算着怎样得到两亿元。

他是湖北监利人。1995年,他满怀热情,从澳大利亚回到了中国。在回老家途中,他遇到了沙市市长。他把这个想法一说,市长劝他,医院在国外是福利慈善事业。即便是在台湾和香港,也都是那些成功人士,在取得巨大利润后才办起医院的。何不先做实业,再做福利慈善事业。

这话打动了他。他蒙生了做企业的念头。可自己是个医生,办企业不熟悉。正巧他来到了万县铝制品厂参观。这个厂的厂长原来很穷,连媳妇都娶不起,后来娶了个湖南妹子。但厂长能吃苦,又很能干,奋发努力,企业现在的效益很好。他的经历激励了杜祖鹰。人家能吃苦,我为什么不能吃苦?身体、学历、眼界,哪个方面都不比他差。他能做生意,我还是洋博士,一定要做。

他在鄂州,遇见了********,又谈起了想办企业的事。书记说,这里正有个铝型厂,怎么样?什么都是现成的,只是缺少流动资金。市长、局长、厂长带他一通考察。他说,复杂问题简单化,只问工程师三个问题:

“在这里投资做这个行业能不能赚钱?”

“这里产铝粉,现在运到广东加工成铝材,再返销运回来,只收加工费就能赚钱。”

“投资多少?”

“企业只需流动资金400万元就够了。”

“技术上有无把握?”

“我干了10多年,没问题。”

于是,杜祖鹰签了字。“雄鹰铝业”这面旗帜打了起来。

5年的时间里,生产线由一台变成四台。企业的年产值由2000万元跃升到1.4亿元,利润已达到1000多万元,成为湖北省工业企业的“大哥大”。

这不仅为他提供了资金,更重要的是为他提供了信心。这期间,他还穿行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并没把精力全部投在这里。

2000年,他决心放下“屠刀”。技术再好,一天只能治好一个人。办起医院,作用要大得多。想来想去,他还是放弃澳大利亚,抛弃优越的生活,回到国内。

他在山东泰安,找到了一个生物研究所。三家合资,成立了米歇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杜祖鹰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在用他的知识,他的理念来解读着这个企业,展示着他的才华。这是他心灵和智慧的展现。

在中国办实业,他感觉最难的是海外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一种撞击。在这种撞击中,有幸运儿,也有失败者。

杜祖鹰当年在家里,父亲、学校对他的教育是: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会的也要说不会,或是做不好……

而他到了国外,遇到的却是另一种人文环境。他是外科医生,对手术刀情有独钟。左房粘液脂是一种在中国发病率很高的病。杜祖鹰每年要亲手做这样的手术近20例。而这种病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见。一次,他在医院遇见了一例这种病人。当地的洋大夫与他一商量,他当然很谦虚地让位给洋大夫做主刀,他当副手。洋大夫并没做过这样的手术,只是从书本上看过,没有实践。由于技术生疏,在手术台上,病人流血不止。洋大夫手忙脚乱。他告诉洋大夫,在哪里用止血钳等等要领。洋大夫立刻要求与他交换了主副位置……刚一下手术台,那位大夫大骂杜祖鹰,是在出他的洋相,是在看他的笑话。杜祖鹰有些莫名其妙。洋大夫说:“你会为什么说不会?”

杜祖鹰后来学到了国外的理念:会的就是要说会。要据理力争,人家才会知道你的能力,才知道你的价值,才知道你能创造多少利润。他在国外的8年,已经习惯了那里的思维方式,习惯了那里的人文环境。

现在又回到了中国,他又要重新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这里面也充满了艰辛。

澳大利亚的媒体报道,回到中国谋求发展的中国留学生,有99.5%的人又返回了澳大利亚,在中国能站住脚的只有0.5%。他分析了这里面的原因,概括有三点:生活差距太大;经济实力并不雄厚;人文环境差距太大。其中,不能适应两种文化的占了不少比重。

事实也印证了他的感觉。有次,杜祖鹰让一位科长把“大罐”的尺寸测量出来。后来他发现,那位科长在漆黑的几吨重的大罐子里,用手电筒照着亮,拿盒尺在测量。他正从旁边路过便问,能准?科长说,能准。他很奇怪,怎么会准呢?手劲的大小、情绪的高低,都会影响到精度。国外已经精确到了毫升、克,咱们还用尺子量。这是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

从深层次来分析,这是一种国民性,就是“差不多”的观念在作怪。近百年前,胡适先生就写出了著名的《差不多先生传》,深刻分析了国民“差不多”、“大概齐”的弱点。过去了近一个世纪,“差不多先生”依然活着。

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在“细化、量化、严控”这6个字上存在差异。在国外做外科手术时,病人开刀从手术室出来,不是盖被子,而是塑料充气薄膜。空气每增加1度,病人的体温就会增加0.1度。人家量化到了这个程度。而恰恰就是这个0.1度,对重病人的血液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心肺病人在做手术前要训练咳嗽。告诉病人怎样咳嗽。因为当手术后,把别人的肺移植过来,这个肺没有这种反射。它要神经通过神经中枢反映到肺上,肺是被动的。一定要在之前做咳嗽训练。国内的医院没想到这个程序,认为谁不会咳呢?而缺少了这个程序,再好的手术,往往就是因为一口痰没咳出,造成病人毙命。

科学就是要讲究精确。

其实,人们在生活上也应该细化。营养要量化,每天吃多少主食,多少副食都要精确,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均衡地成长。

回到国内又回到了原来的环境。他从黄土文化到海外文化,再回到黄土文化。这在心理上给了他不小的冲击。什么事都“差不多”、“大概齐”,这对企业将是致命的隐患。他下令,把尺子扔掉,用红外线进行数字化扫描测量,得出了精确的数据,把体积、重量、温度全部用电脑储存起来。他不想做一般,做就做最好。

在国外,环境影响他;在国内,他要影响环境。他知道这里的艰难,但他依然在做着转变全体员工思想观念落后的工作。有机会,要让主要人员轮流到国外去参观学习。

西方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认为,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不是金钱,更不是权力,而是观念。思想观念的威力是无穷的,它将是推动米歇尔公司前进的力量源泉。

他对下属和员工讲,要严格按照“细化、量化、严控”这6个字去做,达不到世界一流产品的要求,我负责。他不想成为那995%。产品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即将投入规模生产。他现在没想走,要在国内站住脚。筹备在新加坡上市。公司将迈出一大步。计划在全国融资80个亿,每个点投资15个亿。

心灵手巧。他看过一次手术,就能记住手术的精华,就能模仿。法国的外科医生做过一台二尖半替换手术。那是在1986年,他还没出国,在北京阜外医院。那个大夫在心脏手术没做完时就开放心脏的复跳。这在国内是禁区,怕空气进入心脏产生气拴,出现生命问题。国内人没敢想,而那位大夫做了。要冒险,手就要巧,要在半边心脏跳动时,把空气处理好。他学会了。外科大多是技术活,像缝纫绣花,又像写字画画。从病人的刀口上就能知道大夫的功底。有的大夫一辈子缝的刀口都歪歪扭扭。不是别的,就是人的质量意识。

提高人的质量意识,不仅转变观念,还要在管理上作文章。他研究了英国泰勒发明的6F管理法:定人(Fixedperson)、定事(Fixedmatter)、定量(Fixedquantity)、定时(Fixedtime)、定检(Fixedexamination)、定酬(Fixedbenefit),即六定。责任人是谁?他要干什么?每天什么时候做、做几次?部门负责人要自检、互检,执法部门还要巡检。这个岗位的薪金多少?奖罚怎么个办法?每天的早上9点,必须把前一天的检查报告送到办公桌上。真正按6F去做,就没有管理不好的。

为什么麦当劳、肯德基能在世界上那么广的范围,有长达百年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它的产品在全世界各地,吃的全是一个品质,享受的是一样的服务。其内涵就是管理。他就是要在中国打造一个生化领域里的麦当劳、肯德基。

成本怎样量化?他要求职工,对企业20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问个为什么,能不能再少一点,节余的部分按比例归个人。在他的要求和制度下,企业里没有了常明灯,没有了常流水。

怎样解决每个部门人浮于事和人手紧张的问题呢?要以科学作为依据。他采取了国外成功的办法。用秒表,测出这道工序的20个动作的时间,以此单位时间作为原始依据。人与人间的差距,从统计学上再取出6个人的平均值,就能得出这个部门所需的准确人数。

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工作,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外科手术。多年的外科手术生活,使他养成了晚上很晚才睡的习惯,要回想一天的手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回想。外科手术不是在用手做,而是在用心做。哪怕是最后的缝合、针的出入角度都不例外。因为在手术台上,根本不可能有时间琢磨。科学的管理、严谨的回答,依据就来自己的琢磨。

要把企业办成一个常胜不衰的百年老店,就要从规章制度上下手。在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建立起决策、管理、监督的构架。企业上市后,还要把投资权与决策权分开。企业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后,身兼二职,权力集中的情况就会消失。他就会辞去总经理的职务。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治。用法制,而不是人治。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6F法就能达到“无为”的境界。

他对职工讲,他的这种理念如果有错误就一定要改,如果认为对,想通了,就一推到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什么能挡住企业前进的脚步。他最欣赏的就是丘吉尔在牛津大学的著名演讲——《成功的秘诀》。

我的成功秘诀有三点:第一点是决不能放弃!

第二点是决不、决不能放弃!!

第三点是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

当台下成千上万的听众还没回过味来的时候,讲演已经结束了。接着,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次演讲被评为世界上最精彩、最有震撼力、最有教育意义的演讲。

这三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PaulPilzer预言:“人类过去的一万个亿花在如何治病上,而进入21世纪后,人类的一万个亿将用在如何不生病上。”他对自己事业的前景充满信心。

归国之初,老家监利福田寺镇的镇委书记和镇长找到他。要让他解决全镇9个村的饮水问题。当时,家乡人一年四季吃的水是:

春天黄泥水,

夏天农药水,

秋天黄麻水,

冬天没有水。

因吃这样的水,死于肝癌的,仅杜祖鹰阔别多年还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10多个。

他毫不犹豫投资300万元,办起了个日产自来水5000吨的“雄鹰水厂”。

乡亲们喝上了“洋医生”带来的“活命水”。感谢信逐级从地方上交到了中央。

2000年8月,******侨办发出邀请,让杜祖鹰参加在北戴河召开的首届“海外成功专业人士座谈会”。在会上他说,STVincent’s医院有不少中国的外科医生,每年心肺移植手术要做100多例。单心、单肺和全心肺手术加在一起三年以上的存活率能达到89%。而在国内至今尚无三年以上的成活先例。同样是中国医生,在这里为什么就做不出来呢?这个问题不值得深思吗?

管理体制的问题。这是他的肺腑之言。这就是他不愿意放下手中那把“刀”的原因。而此时,他已经把手中那把“刀”,放大成了一个医院。

他老家有一个婶婶,70多岁了,两个儿子都死于肝癌。现在还在劳作,每天只睡几个小时的觉。见到她,杜祖鹰从心里都在掉眼泪。她要是在国外,不用什么特长,只要打工就能富余。

了解过他两地生活差异的人不无感慨地说,一个是世界上的发达地区,一个是中国的欠发达地区。他受了不少的委屈。但他说,再苦再累,也一定能挺得住。因为无数个中国的婶婶在等着他。一想到这些,他的心中就升腾起一股力量——为了能在国内办起一个心肺移植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