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为了心中的梦想
28421200000032

第32章 与SARS战斗的天使

挑战生命的极限

郝秀红是老疙瘩,很得父母的宠。5个哥哥也都喜爱这个小妹妹。姐姐比她大好多岁,遇事也总让她三分。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的身材不高,体重不胖。圆圆的脸,慈眉善目,长着一双笑眼,很讨人喜欢。

与她接触,能感觉到她的贤慧、宽容、周到、细致、温柔,感觉到她的自信,感觉到她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感觉到她东方女性的性格。她是个值得疼爱的女子,赢得了丈夫的欢心。她上班,步行有15分钟的路程。丈夫每天一定要用汽车接送。如今她已经42岁了,还是照样娇惯。丈夫在一家外企工作,挣着美元。儿子正在上高二。她完全有实力,也有理由在家相夫教子。

她没有。

姐姐是个医生,在上学时她就羡慕不已。这是个既神奇又神圣的职业。而母亲又患神经性头痛,很是痛苦。医生能治病救人,也能治好妈的病。高中一毕业,她就选择了这一职业,做了护士。她一直干到如今,现在当了护士长。

那年,非典从天而降。疫情蔓延开来。4月25日、26日,接连召开了煤炭安全局和医院的动员会。煤炭总医院就地全部转为非典定点医院。28日宣布建立非典病房,29日非典病人入住。一切都来得那么急促。紧迫的形势,根本来不急走任何的形式。不用申请,你自然就是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除非采取否定的态度,有人从此离开了医院。

郝秀红当时想了一下自己的身体:自生完孩子后一直贫血,血色素8克,十几年了,最好的时候是9.3克;刚刚做完了全组鼻窦炎的手术,第一道防线已经破坏,与疾病颉颃,稍有失衡,极易感染。但她想:自己是****党员,是护士长,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医护工作者的使命感让她只有选择一线。

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丈夫。

丈夫说:“别人有力气也使不上,现在正是需要你们技术的时候。我全力支持。”

郝秀红又搂过了自己的孩子。

孩子说:“妈妈,您不要紧张,就放心地去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好好学习的。”

丈夫说:“我只是不放心你的身体,还有——就是你干起活儿来就忘记了一切。”

郝秀红深情地看了丈夫一眼,说:“那你答应我,好好照顾孩子。”

大姐

她就这样匆匆来到了医院。

在家她是个娇妻,在医院她是个大姐。她负责9病区,护士的年龄都比她小。平时的关系很好,她们觉得她和蔼亲切,习惯称她大姐。她知道这一来,就真是她们的大姐了。这些小妹妹们的生命安全都在她的掌握之中了,一旦管理不善,她担不了这个责任,也对不起这些小妹妹。她们的阅历不深,情绪易波动。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对护士们说:“非典把我们聚在一起。你不去,她不去,人人自危,都躲到家里。我们也不会安全。非典一天不战胜,民族的安全和健康就无从谈起。”

战场就在眼前。医护人员只看了一段录像片,然后告诉了防护服怎样穿,就来到了与非典战斗的第一线。从没有与疫情接触过的医护人员,犹如没有枪的战士,用弱小的身体,与病毒展开了战斗。

入住病区的当夜,郝秀红找到了其他病区的两位护士长。她知道一切都没有现成的方法,只有凭借着平时积累的经验,把工作流程安排好,要保证每个环节的卫生消毒到位,要确保15个护士和7名大夫的生命安全,要确保自己的这个战斗群体不减员。此时,她觉得与同事的关系,比平时又多了一层——生死与共的战友。

9病区是男病区。而她们大都是来自妇产科的护士,连心电监测和无创呼吸机也没有用过。她们没有接触疫情的经验,没有护理男病人的经验。男病人有特殊反应怎么办?病人心理变态怎么办?医疗用品出现短缺怎么办?这些问号一个个在郝秀红的脑海中闪现。她听到过,有的病人不配合,你给他扎点滴,他摘你口罩。诸如此类的问题出现后怎样应对。她深感,任何一个细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全军覆灭”。

瘟疫就这样来到了身边。9病区共有18个床位,在病人开始入住后的第三天就满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一下就满负荷运转了。不要说工作,先看看每次在进病区之前从里到外的穿戴:刷手衣,戴一次性帽子;不透气的连体猴服;外隔离衣裤;头上再戴不透气的粉色浴帽。一共是三层帽子。人被包在一个不透气的封闭的套子里。手上戴手套,脚下穿雨鞋,脸上戴护目镜和多层口罩。憋气、缺氧,使得头痛、恶心、呕吐。护目镜上还结着雾气,还要“三查七对”,不能出现差错。后来有了防雾剂,护目镜上的消毒液和防雾剂的两种气味混在一起,薰得眼睛难受。她们依然要为病人输液、打针、吃药、清洁、消毒、生活护理……18个病人,每天输液就是180瓶;消毒液要配45万毫升。还要对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以及空气进行消毒,还要擦地,擦小桌,擦坐便器,刷厕所。

进隔离区就要连续干上6个小时。防护服穿脱一次极不方便,造价较高不说,重要的是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所以,进去就不能出来。之中个人的事,什么也做不了。饿,不能吃;渴,不能喝。喝进去的水要想再出来就不容易了。进去之前,只能少喝水。而穿上防护服,再干活,浑身发热、出汗,也只能那么渴着。等到从隔离区出来,浑身的水分少得可怜,连尿都是橙汁色。如果女同志赶上特殊的日子,只能任其恣意,没办法处理。裤子湿透了,连刷手衣也洇湿了。长时间的沤浸,又引发了炎症,奇痒钻心,坐立不安。

郝秀红身在其中。种种痛苦折磨着她。她不能退,必须身先士卒。她一退缩,谁还敢上?最紧张的那几天,她一天只吃一次饭,只尿一次尿,只睡两个小时。

病人的大小便100%有病毒,很危险。病人每天用完简易坐便器都要消毒。每天的冲水和大小便加在一起有20公斤重。她们要把这个大桶搬到厕所,抬起来倒掉,再冲刷消毒。这是个体力活,男子汉干起来,在正常的情况下都不轻松,更何况是在那个环境里,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再加上令人窒息的气味。一个做完,就已是汗水淋漓、气喘吁吁了。口罩一会儿就湿了,湿了就失去防护作用,要马上更换。郝秀红做完了第三个,痣疮就犯了。她忍着巨痛,一直坚持做完了18个,直到换班后,才换药。

她忘我的工作态度,感染了医护人员。大家都争着做事情。能一个人做的,就绝不叫人帮助。减少一个人的进入,就减少一份被感染的可能。大家在互相鼓着劲。在隔离区,医护人员每天默默而认真地做着自己的工作。这里没有外人,也没有监督。她们凭的是自己的道德、良心和责任心。

极限

过度的操劳、体力的透支,郝秀红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严重缺水,舌头伸不出来,干得打卷。第三天,郝秀红发起了烧,37.5度。她觉得不对劲,怀疑感染上了非典,主动与同事分开,来到了单独房间。她疲惫不堪,昏昏沉沉中,觉得要完了,到了生命的终点。她给哥哥姐姐打了电话。

兄长都在鼓励她:让她挺住,坚强起来。

姐姐告诉她:这几天每天都在看电视,关注疫情的变化。而且为她已经买了增强免疫力的药。如果染上非典一定到我的医院来看,我最了解你的身体,一定能治好。

她又给丈夫拨通了电话,流着泪水诉说着一生从没受过的罪。她觉得不行了,支撑不住了。

电话那端传来了丈夫的声音: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能成!

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她渐渐理智起来。她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烧的原因,很可能是缺水而导致的脱水热。她吃了泰立特和抗病毒的药,然后一口气喝了4瓶矿泉水、4瓶酸奶,又喝了两暖瓶的菊花茶。小便渐渐多了,她也就放心了。

她的头还痛,却还在想着护士们。突然,一种警觉和后怕传遍了她的全身。她怎么也睡不下去,立刻拨通了主任的电话,说:病区的走廊很危险,很可能是个大污染源。病人要从这里上厕所,病室里的垃圾也会污染走廊,病室的窗户为了安全又不能打开。医护人员巡视病人要在这里出入。这样下去我们会全军覆灭。请你向领导呼吁,一定要更改行走路线。她流出了眼泪。这是为了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后来,行走路线改了。

危急中,她又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为了切断污染源,SARS病人用过的物品一律焚烧。医院为病人准备的是一次性床单。这种床单不能承受重力。一旦病人出现意外,之后的问题很难处理。按照原来的工作程序,只铺一次性床单。郝秀红想得很细。在一次性床单下,再铺一层平常的布床单。这样,既干净卫生,又便于处理病人的意外。这些措施在以后的护理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和应用。

第二天,她的烧退了,就又投入了工作。

她每天在病区询问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为了减少病人和医护人员之间的说话,保存体力,她把日常的用语,写了很多小卡片,如:少说话,免得缺氧。请你要多吃多喝,战胜疾病。这些无声的话语,给了病人极大的鼓舞。

诸如此类细致入微的办法,为下一批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郝秀红的眼里,每个病人都是无辜的,都是那么可敬可爱。有的比自己的孩子大不了多少;有的跟爱人一样,在挑着家庭和事业的大梁;有的跟父母一样,要细心照顾。她同情病人,痛恨病魔。面对SARS,她没有惧怕,照常给病人喂吃喂喝。年纪大的病人要喝酸奶,她就插上吸管,摘掉病人口罩,放到老人嘴里。这是零距离的接触。她知道这样很危险,但依然故我。

她曾接触过死亡。病人是个身材魁梧的硬汉,猖狂的病毒吞噬着他的机体。他的病情日益严重。她深深地为他惋惜。她想,在单位,他一定是工作中的骨干、中坚。而一个护士,没有回天之力,没有灵丹妙药,只有细心地为他护理,默默地为他祈祷,为他流泪。然而,他没能逃过生命的劫难。人在去世后,分泌物的毒性极强。医护人员泰然自若,为故去的人擦拭了身体,把耳鼻嘴堵好,就像对待一个病人一样。7个医护人员用尽全身的力气,才把尸体抬到平车上,然后送故去之人平安上路。在生与死的对话中,医护人员表现了未曾有过的从容。

护士节那天,她来到病区,为病人写下了: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愿与你们共同度过这个难忘的时刻。你我同舟共济,让SARS踩在你我脚下,家人盼你们早日康复。

病人高兴地说:谢谢护士长!谢谢护士长!

有的病人也写了“祝你们节日快乐”,贴在了窗上。

有的病人很感动,折了千纸鹤送给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能记下每一个病人。而在病人眼里,她们全都一样,只能问:你们是哪个科的,出院后一定来看望你们。

旗帜

在休整期间,她与这些护士倾心交谈,无话不说。9病区岁数小的护士才二十多。她为她们的勇气而赞叹,为她们的选择而振奋,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心灵的碰撞,使她们的关系更亲密了。她觉得,年龄上,是她们的大姐;工作上,是她们的护士长;组织上,是一个老党员。要从各方面关心她们。她说:SARS把我们淘洗了一次。我们要为这个缘份而感到自豪和欣慰。这21天,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段经历。这是人生的一次锻炼、思想上的一次升华。

她鼓励她们写入党申请书,为她们找党章,为她们辅导。

这些小妹妹,每个人都写了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和请战书。

她对她们说:经过“战争”的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SARS战胜以后,我不管何时,随时愿意做你们的入党介绍人,直到你们的愿望实现。

她心中想的是:一个党员一面旗。

总结评比时,支部书记事先找到郝秀红说:表彰先进中,准备有你一个。

郝秀红说:这样的荣誉我不能接受,先进应该让给最基层的护士。任何一层领导,都有种种理由,少到一线。而护士不能,她们就像一颗镙丝钉,只能拧在那里。她们出力最多,冒的风险最大,再次合作需要我们的凝聚力。有人说得好,这次疫情中,如果说医护人员是最可爱的人,那么护士就是最最可爱的人。

当休整完毕之后,在下汽车分手之时,那种亲情友情感情一下涌上心头。小妹妹们都流下了热泪,挥着手说:大姐,我们在家随时听候你的召唤!

郝秀红想着:这是情感的力量。没有情感的支撑,我们之中肯定有倒下的。

她沉浸在幸福之中。她慢慢转过身来,“专车”来接她了。车门一开,丈夫从车上下来,手里拿着一大束鲜花。郝秀红突然见到了亲人,一阵子委屈和辛酸全都涌上来,激动地冲了过去。此时儿子也从车上下来了。她含着泪水,只伸出了一只手。丈夫紧紧握住这一只手,用关怀和心疼的目光看着她,轻声说了一句:你辛苦了!然后把鲜花献给她。她们的目光对视着,交流着。

她低下了头,闻着扑鼻的芳香,轻轻吻着鲜花。

丈夫把她扶上了车。

一个身材不高、体格不壮的女性,消失在车流之中。

她是一个普通的妇女,也是医护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正是由一个个众多的郝秀红组成的这个弱势群体,支撑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社会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