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28426600000013

第13章 敏锐的观察,是过目不忘的重要保障(3)

引起有意观察的条件有很多,凡是体现了自觉的、有目的的条件,都可以引起有意的观察。主要有四种情况:

(1)为了达到一种目的,能引起有意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我们要达到一种目的,总是有意观察一番。例如:我们要买一本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必然会到新华书店对图书有意观察一番;我们要买一件儿童用的小手枪,必然会到儿童用品商店或百货公司对儿童用品有意观察一番;我们要买一株君子兰,必须要到花市对花卉有意观察一番。生活中是这样,在事业上也是这样。例如,一个飞行员在参加战斗时,为了消灭敌人,一飞上天就必须格外有意观察气候、敌情;一个考大学的考生,为了答出一个好成绩,总要反复有意地观察考卷。总之,这些事例都说明,有意观察离不开对活动目的和意义的深刻理解。

(2)浓厚的兴趣,能引起有意的观察

在观察的这一心理活动中,兴趣能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对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有意观察,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无意观察,即使强行观察,也容易忘记。例如,达尔文在《自传》中曾说:“就我记得的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就是:我有强烈的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我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正是这种强烈的趣味,才引起达尔文有意观察万事万物,终于写出《物种起源》这部长篇巨著。俄国杰出的园艺学家米丘林,从小就喜欢在园子里挖地、栽培、嫁接、摘果和选种。正是在这种趣味的支配下,他学会了有意观察植物,经过60年的不断研究,创造了300多个果树新产品。这些都说明,兴趣是引起有意观察的促进剂。

(3)紧迫、危机的时刻,能引起有意观察

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处于紧要的关头,紧迫感和危机感往往促使人高度精神集中,有意识地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密切注视着事态的每一个细微变化。例如:登山运动员在登山时,有时会一脚踩空,滑向悬崖峭壁的边缘,有时会突然发生意外事故,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在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登山运动员必然要格外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变化,以便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拳击运动员在被认为是在三分钟内决定人生命运的比赛中绝不可以东张西望,掉以轻心,而会全神贯注于对手的一举一动,拼命去奋战。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的比赛中,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每个人好像不是在打球,而是在拼命。在这种紧迫的关头,她们注意观察的程度达到了极点,因而能打出不少好球,最后终于登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4)处于逆境中,能引起有意观察

当人们处于逆境中,如病残、贫困、失恋、政治上的打击和迫害,等等。这些遭遇自然会给人们带来痛苦,但生活中的强者,往往因此而在挣扎中振奋起来,变得更加坚强,更能引起有意观察自己的地位,观察自己的事业,从而创造出更辉煌的成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例如:被人们誉为音乐之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中屡遭磨难,尤其是耳聋对他的打击最为惨重。这打击曾使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但是,不甘就此退出乐坛的强烈信念,使他重新振作起来,并且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坚强吼声。他经过反复观察,终于找到一种代替耳朵听的方法,他在创作时,咬住一根木棒的顶端,将另一端插在钢琴的共鸣箱内借以听音。终于又创作出了许多誉满全球的交响曲。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人不仅会碰到生活上的不幸,还会遇到事业上的逆境,是对成才者更加严峻、更加残酷的考验,更能引起人们的有意观察,创造出较高的成就。在我国古代,屈原屡遭诬陷,仍然写出了千古绝唱——《离骚》:孙膑虽受刖刑,仍然写了众口交誉的《兵法》;司马迁惨遭宫刑,仍然完成了流芳百世的《史记》。

2.有意观察的作用

有意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心理活动,所以是人们提高记忆的最主要的形式。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复杂而繁多的事物经常影响着我们的观察精力。只有当人们在每一瞬间并不去感知周围的一切事物,专心致志地研究某一项事物时,这项事物才能被人们所感知得比较清晰和比较完整。例如,我国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关于有意观察的实验:用十几张不同颜色而形状相近的图片给两个组的被试者去记忆,要求第一组记忆图形,第二组记忆颜色。结果,两个组的记忆情况不大相同。第一组记住图片形状的最多,记住图片颜色的最少;第二组记住图片颜色的最多,记住图片形状的很少。这个实验说明由于有意观察的目的不同,记忆的内容也不同。

我国的心理学家还做过这样一个关于观察的实验:让一个人专心听故事,听完后再做数学习题;另一个人一边听故事,一边做数学习题,然后进行检查。结果,前一个人复述故事比较完整,数学习题做得也对;后一个人复述故事很不完整,有些数学习题也做错了。这个实验说明,我们虽然都在进行有意观察,但大脑同时进行两种以上活动,由于观察的注意力分散,会使每一种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要降低。俗话说“一心不可二用”,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有意观察的作用。

具有目的性的观察,可以促使大脑竭尽全力地工作,促使脑细胞积极活跃。一般说来,记忆的目的要求愈明确、愈具体,记忆的效果也就愈好。正因为有意观察有这样的规律,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学习中,首先使学生明确每一章节的重要意义,以便唤起学生的记忆意图。例如:有的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开头时说了几句导言:“同学们,你们学了这一节,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这么一说,学生们的兴趣便会被教学目的所吸引,有利于记忆效果的提高。

因此说,记忆活动必须同有意观察相伴随。要想记住某一事物,必须对这个事物进行观察。如果对某一事物漫不经心,不去观察它,是绝对不可能有效地记忆的。

短期观察与长期观察

短期观察与长期观察,都属于有意观察的范围,是按照观察时间长短而区分的,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经历的事物虽然都作为经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但有的保留时间很短,只有几秒钟、几分钟或几个小时,有的则保留时间较长,可以数年、数十年,乃至终生不忘。产生这种区别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观察的具体时间、具体目的、具体要求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认真学习和掌握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的方法,对于处理好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一、短期观察

1.什么是短期观察

短期观察,是指通过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对某种事物进行短时间的感知,使之在一定时期内记忆。例如,我们为了一时给某人打电话,从电话簿上查找或向电话局查询到电话号码,随即去拨号,打完电话,对那个号码一般就不再去观察了,也不需记忆了;教师在课堂上口述一道数学题,125×29是多少,当演算完这道题以后,就不再进行有意观察,而将其忘却了;甚至有时候一位同事告诉我们一件事情的缘由,我们听的当时还能记忆,过一会儿却忘记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例是不少的,都是短期观察的种种表现。

短期观察这种心理活动,是当人们的外部感觉器官将客观事物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后,一部分观察神经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并在神经细胞之间进行联系活动,一旦完成了某种任务,没有观察的接收信号了,那些活动着的脑细胞群就从兴奋状态转为抑制状态,维持一段时间后就要消失了。随着短期观察所引起的短时期的神经联系活动的终结,短时期的记忆也就自然完结了。

2.短期观察的意义

每一个人,尤其是处于学生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希望把学过的东西统统记忆在脑子里,因而他们不注意短期观察对于短期记忆的作用,而一味追求长期记忆。有的教师也认为短期观察所引起的记忆不明确、不巩固、印象容易消失,而过分地强调培养学生的长期观察能力。他们要求学生在考试前搞“题海战术”,多多益善,希望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都能牢记不忘。其实,上面所说的学生和教师的这种愿望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认真地想一想,一个人从小到老,把耳闻目睹事物的来踪去迹,巨细不分全部充塞在头脑中,他的头脑将会成为一种什么样的混乱状态呢?如果一个学生把所学过的东西,从语文到数学,从地理到历史,从物理到外语,不分主次都记住,那也是不可能的。人们只能有意识地记忆那些主要的或感兴趣的和有意义的事物。所以说短期观察引起的短期记忆是必要的。

人类比电子计算机优越之处也就在于具有这种“遗忘的能力”。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除了特别引人注目的事物之外,其余的事物会很快被遗忘的。像听见汽车在身后鸣笛就要躲开它,看见水坑就要绕开它走等一类事情,没有必要永远记在头脑里。反之,如果让这类繁杂的信息永远存留在头脑里,那实在是可笑。也就是说,短期观察所记忆的几秒钟之内就迅速忘掉应该是件好事,是人体内所具备的一种避免自觉记忆负担过重的保存信息的机制。苏联近代心理学家列·符·赞科夫提出这样的主张: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就练得十分纯熟,要求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记忆方法是不科学的。

正因为人体内有这种调解记忆负担过重的机制,才能保证人们对某一种事物的研究精力集中,从而取得优异的成果。因此,短期观察的最大益处就在于,使记忆力避免负担过重,从而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重要信息。

二、长期观察

1.什么是长期观察

长期观察,是指通过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对某种事物进行长时间的感知,使之在较长时间内,甚至终生难忘。例如:自家门牌号及其住址,是绝不会忘记的,这是因为长期接触的原因;史载,汉末学者蔡邕的著作在兵荒马乱中散落遗失,他的女儿蔡文姬靠着记忆,复述了400多篇,这是因为长期背诵的结果;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抗日战争期间在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教书时,因缺乏纸张,他不得不在黑板上演算、论证和推导,有时黑板上写不下了,只好擦掉前面的,接着把复杂的演算步骤一毫不差地进行下去,这是长期实践的结果。上面这些事例,都充分说明,不论是谁,只要他肯于对某一种事物进行长期地观察、感知,他就会对那种事物了如指掌,较长时间不会忘记。

长期观察,对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信号长时间地、反复出现,使得脑神经某些细胞群反复产生兴奋,这些神经细胞之间就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就由暂时性信息贮存转化为长期性信息贮存,形成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依靠脑内生化物质和解剖的微细结构方面的变化而完成的。痕迹一经形成一般不易消失,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恢复。美国的乔治·昂加尔博士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制作一只老鼠笼,其两侧都放有食物,一侧有灯光照明,另一侧昏暗无光。老鼠本来性喜昏暗,因此总是要到无光的那一侧去吃食。但是昂加尔博士制作的这只笼子里设有特殊装置,每当笼中的这只老鼠要到黑暗的一侧去吃食时,就会遭到电击。这只老鼠被电击过多次之后,在它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记忆,即应该到光线明亮的那侧去吃食。尔后,昂加尔博士将这只有了“恐惧黑暗”记忆的老鼠解剖,从它的脑子里取出核糖核酸来。结果发现在核糖核酸里漂浮着像脑髓一样的物质。这物质就是那只老鼠“恐惧”记忆及其一生经历的累积物。受过训练的老鼠比它同类中任何一只没受过训练的老鼠脑子里的核糖核酸都多。而且更为有趣的是,把这只老鼠含有“恐惧黑暗”记忆的核糖核酸适量地注射到其他老鼠的脑中,结果,接受注射的老鼠也都惧怕黑暗,在笼中像中了魔一样,全都跑到光亮的那一侧去吃食。

这个实验证明,经过长期观察对某一种事物的观察和体会,会形成比较牢固的记忆,甚至会终身不忘。

2.长期观察的意义

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由于长期地对某种事物进行观察,使得进入大脑的信息不断进行刺激,有许多知识就在人们的记忆中贮存起来了。日积月累,随着观察的时间推移,人们对这一种事物的记忆就越深刻,最终创造出光辉的成果。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没有长期观察,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世界上的成功者,也可以说是在长期观察之中成长起来的。

例如,被人们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的伟大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原是德国人,后来流亡到英国,以演奏风琴为业,同时又是一个热情的天文学爱好者。1773年,他从自己音乐工作的收入中节省出一部分钱来,自己磨制了一架天文望远镜,这样,他便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天文观测工作。几年过去了,在1781年3月13日,他终于发现了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天王星。后来,他又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卫星和土星的两颗卫星,提出了第一个银河系模型,发现了太阳运动的现象及其速度。对于赫歇尔这个普普通通的人来说,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绩,是他善于长期观察的结果。因此,长期观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大路。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另一条是通过间接观察而获得。